松蔭會琴圖

松蔭會琴圖

《松蔭會琴圖》是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所創作的一幅 設色畫,現為美國私人收藏家王己千的懷雲樓。

《松蔭會琴圖》中,石邊水畔,古松虬曲偃塞。有一高士撫琴動操,身旁的知音端坐聆聽,悠然神會。侍童側立,神態專注。再往遠處看去,山坡地勢平緩,漸入煙靄,儼然一幅絕美的人間圖畫。

《松蔭會琴圖》中,人物古樸,如羲皇前人;衣紋用線古拙道勁,如春蠶吐絲。近處山石景物,淡墨勾出,以青綠罩染,淡雅清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蔭會琴圖
  • 作者:趙孟頫
  • 規格:縱136.5厘米,橫61厘米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材質:絹本
作品介紹,細節,題跋,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意境,畫法,技法,歷史傳承,名家點評,後世影響,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細節

《松蔭會琴圖》中,山野之中的水畔邊,有兩位高士正坐在虬曲偃蹇的古松之下撫琴、聽琴。中間的高士席地而坐,將琴放置於雙膝之上,正在彈奏;右側的知音像是正沉醉在悠揚的琴聲之中,可謂不知天上人間。左側有一個童兒,侍奉於此,他神態專注,如痴如醉。遠處的山坡平緩而煙霧環繞。本畫意境悠遠,給人一一種無俗世之煩憂的感覺。畫家設色清淡,以濃墨畫出松針,用淡墨填乾,使得全畫層次突出;畫中多以青綠設色,坡腳敷以赭石,色彩分明; 人物神情自若,自然和諧,有一種超凡脫俗之感。
松蔭會琴圖

題跋

馮子振跋:乾坤行處寄浮生,借得芳洲結好盟。綠綺調高應寡和,數峰遙對碧波晶。余友虞伯士過訪,攜趙子昂《會琴圖》,相與嗟賞。謂其筆端化工,是李營丘、王摩佶向上標韻……
郭衢階題跋:熟視此圖,山人衣襲飄,如帶香氣。自覺骨戛青函,身入鏡中,颯颯然哉,陽春已被花和矣。是松雪齋中得意筆也。郭衢階鑑定。

創作背景

趙孟頻曾在濟南任官幾年,生活很有點“吏隱”的味道。這種“吏隱”是他一直十分嚮往的境界,來濟南前他這樣稱美鮮于樞:“之子稱吏隱,才高非眾鄰。脫身軒冕場,築屋西湖濱。開軒弄玉琴,臨池書練裙。雷文粲周鼎,鹿鳴娛嘉賓。圖書左右列,花竹自清新。賦詩凌鮑謝,往往絕埃塵。”這裡對朋友“吏隱”生活的描述,完全可以看作是他對理想的官衙生活的構想,據記載鮮于樞工詩能畫,會作曲並且彈得一手好琴。趙孟頫也精通音樂,二人志趣相投,可以說《松蔭會琴圖》是二人交遊、詩樂相娛的寫照。

藝術鑑賞

意境

本畫意境悠遠, 給人一種無俗世之煩憂的感覺。傳世繪畫中看到古人彈琴所處的環境,都是在景色優美的地方操琴,或空曠的水邊空地,或孤松下的巨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水映帶左右。旁邊沒有閒雜人等,除了一二與彈琴者一樣風姿高邁的雅人,便是烹茶煮酒的童僕。完全符合“地清境絕”的要求。古人擇景彈琴是有深意的,從淺處說,這是一種生活趣味,往深處說,這是安置精神靈魂的一種獨特生命方式, 這種方式有深在的哲學思考,同時它又是非常有審美價值的。琴始終作為人與物、與自然、與大道兩相觀照往來的媒介存在。因此,琴與山水自然共為精神的載體,其本身又都是精神審美的對象,是精神本身。月下撫琴,臨流動操,在漫長的歲月中,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便是以這樣的方式吸納山水品格入琴,並借琴將他們的精神揮入丘壑林澤。

畫法

《松蔭會琴圖》中,畫家設色清淡,以濃墨畫出松針,用淡墨填乾,使得全畫層次突出;畫中多以青綠設色,坡腳敷以赭石,色彩分明; 人物神情自若,自然和諧,有一種超凡脫俗之感。

技法

遠處隔水相望,樹叢深處,一抹遠山遙接,坡勢平緩,披麻皴皴出山勢紋理,山根以混筆拖出水際淺灘,復以赭石籠染,山頭上敷石青,錯落以水墨點苔,與近處景物之苔點遙相照應,極見精整工麗。又以花青籠出遠處山巒,頗見用色簡潔雅靜之妙。

歷史傳承

《松蔭會琴圖》散佚海外,現收藏於美國私人收藏家王己千先生的懷雲樓。

名家點評

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李桂生:此圖畫法略顯板滯,右上馮子振書法與其傳世書法相異,故是否趙作尚存疑。

後世影響

《松蔭會琴圖》是元代後期青綠山水畫頗具代表性的作品。

作者簡介

趙孟頫 (1264一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後,因賜第湖州, 故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世祖至元間,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將孟頫薦於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溢文敏。其書法淵源晉、唐, 骨力勁秀, 隸真行草冠絕一時。後世稱為“趙體”。精通繪畫,學古能變,尤以畫山水木石花竹人馬見長。又工篆刻, 能詩文。為詩清毫奇逸,風格和婉,多寫閒情逸緻,也有歌實新朝之作。少數詩篇痛惜宋室覆亡, 流露出身世之感。有《松雪齋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