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芽麥蛾種拉丁名:Exoteleis dodecella Linnaeus,分布在黑龍江、內蒙古,北美、歐洲北部、中部和部分西部及蘇聯歐洲部分。松芽麥娥在黑龍江、內蒙古1年發生1代,以幼齡幼蟲越冬。次年4月下旬越冬幼蟲開始活動,潛食針葉。4月末、5月初幼蟲轉移蛀食當年生新芽。5月下旬老熟幼蟲在被害芽蛀道內化蛹。5月末成蟲開始羽化,6月中、下旬為羽化盛期。6月中旬成蟲產卵,6月下旬初孵幼蟲出現,蛀食針葉。10月初齡幼蟲在被害針葉蛀道中越冬。 成蟲在傍晚後羽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松芽麥蛾
- 拉丁學名:Exoteleis dodecella Linnaeus
- 界:動物界
- 分布區域:黑龍江、內蒙古,北美、歐洲北部、中部和部分西部及蘇聯歐洲部分
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 6 mm,翅展 13 mm。唇須鐮刀形,第二節扁平寬大,第三節圓細,末端尖,有黑白相間紋,超過頭頂。前翅灰黑褐色,近頂角的前緣和外線各有3個小黑斑,前線近翅項角1/5處斜向臀角內側有 1條灰白色斑紋,在翅的 1/4、 2/4、 3/4近中室上、下兩側,排列有 6個黑色斑,黑斑一側邊緣白色,翅肩角處有1個小黑斑,一側邊緣白色。後翅灰褐色,呈梯形,外緣凹入而項角突出,緣毛長。卵淡黃色,半透明,橢圓形。幼蟲老熟幼蟲體長 8-10 mm,紅褐色,頭部黑色,前胸背板黑褐色,腹足趾鉤呈單行缺環。 蛹長 5-7.5 mm,紅褐色,羽化前黑褐色。蛹體略扁。腹末近節間兩側微突,各有2根鉤狀剛毛;腹部末端臀棘12根,腹面可見8根。
生物學特性
有一定趨光性。白天往往靜伏不動,傍晚後開始飛翔、活動、交尾。成蟲吸食蜜液等進行補充營養。交尾歷時約2小時。交尾後推蛾快速爬行約2分鐘,雌蛾則靜優針葉上。雌成蟲交尾後次日即單個散產卵於針葉背面。初孵幼蟲一般自針葉前半部咬一邊緣不整齊的近圓形小孔蛀入,潛食葉肉,剩留葉表皮,在針葉前半部形成蛀道,蟲糞殘留蛀道內。針葉被害部位淺綠色至灰白色,後期則變色枯萎,被害針葉可在樹上殘留過冬。4月末、5月初幼蟲開始由針葉轉移蛀食當年生新芽。幼蟲先在新芽側吐絲作長形絲袋包住身體,然後蛀入芽內,蛀孔流脂往往順絲袋錶面流出並凝結成白色袋狀。幼蟲有轉移蛀芽現象,一般1個幼蟲春季能危害2-3個新芽,以2個芽為多,被害芽往往不脫落。 此蟲的危害,一般天然林大樹重於人工林幼樹;林綠重於林內;樹冠中、下部重於上部;稀疏林分重於密林。 天敵幼蟲天敵以小英蜂及小蜂為主,寄生率可達32.8—50%。此外成蟲、幼蟲尚可被蜘蛛捕食。
防治方法
1.適地適樹營造混交林,加強經營管理,增強樹勢,合理密植,創造適於樹木生長而不利於麥蛾發生的環境條件。 2.加強苗木檢疫。如松芽麥蛾是以幼齡幼蟲在被害針葉蛀道中越冬的,因此,要加強對調運苗木、接穗的檢驗,防止此蟲進一步蔓延擴散。 3.對以卵塊在枯枝上越冬的麥蛾,可利用冬季農閒時,組織勞力,剪除乾枯枝,以消滅越冬蟲卵。 4.成蟲羽化盛期末、產卵前,用 5%敵敵畏插管煙霧劑,用藥量 15 kg/ha,可以殺死大部分害蟲。也可用黑光燈或糖醋液誘殺成蟲。 5.於幼蟲初孵期及幼蟲轉移危害期,向樹冠及技梢噴灑 50%殺螟松乳油 1000-1500倍液,或80%敵敵畏規0一I側0倍液,如大面積發生時,可用飛機噴灑上述農藥1:50一100倍液。 6.注意保護和利用天敵據調查,麥蛾幼蟲跳小蜂對挑條麥蛾幼蟲的寄生率高達。 50一規%。蛹有寄生蠅、姬蜂、小繭蜂等。對天敵可普遍加以保護,對於有利用價值的可作進一步研究和利用。 7.對楊樹麥蛾可於 5月上旬噴射 100億抱子/g蘇雲金桿菌 2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