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齋詩文選》作者林尚義愛好文學,將五十年代迄今的部分詩文,包括稚氣的學生腔和耄耋之文字,匯成一冊,付梓以豐富鄉土文化。《松石齋詩文選》收集了尚義先生五十餘年來各種文學載體的傾心之作,內容十分豐富,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歷史性俱佳,縱觀獺窟歷史,在文學創作方面有如此集大成者,實屬罕見,相信對讀者全面了解中華文學藝術瑰寶,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養一定大有裨益。
基本介紹
- 書名:松石齋詩文選
- 作者:林尚義
- ISBN: 9787555002826, 7555002825
- 頁數:244頁
- 出版社: 海峽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文摘,
編輯推薦
《松石齋詩文選》分為詩、詞、散文詩、對聯、文幾部分,以文化抒懷為目的,對歷史上一些已然淡遠的鏡頭或久已沉寂的人物重新捕捉梳理,掬呈上一份自家的理解和懷戀,而對那些坐落在都市間的山水風物並不著筆亮麗的景致,只一味從厚重的人文角度出發,予以品讀和寄情。另有九幅硬筆書法作品,分別為作者林尚義對書中部分作品有感而發所的詩歌,在發揮作者寫作水平的同時展示了作者的硬筆書法功底。
作者簡介
林尚義,1935年出生於惠安獺窟島。1962年畢業於華東化工學院,曾任工廠副廠長、福建省化肥農藥工業公司經理、福建省石化廳科技處處長。高級工程師、省化工高級職稱評審會委員。退休前後積極參加社會文化活動。曾任中國武陵書畫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雪峰書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詩書畫聯盟網名譽主席、中華燈謎學術委員會名譽副會長,福建省和福州市謎協顧問等職。
詩詞作品收入多部大型詩詞典藏;書法、燈謎作品刊登於重要書報中;名字載入《中國專家人才庫》、《當代中國詩詞家大辭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中華謎語大辭典》、《世界名人錄》。
詩詞作品收入多部大型詩詞典藏;書法、燈謎作品刊登於重要書報中;名字載入《中國專家人才庫》、《當代中國詩詞家大辭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中華謎語大辭典》、《世界名人錄》。
目錄
詩
風物感詠
故土情懷
獺江風情
衰草聊拾
詞
散文詩
貝殼
漁鄉曲
帆語
海風
海螺
對聯
山川遣興
四隅題撰
寺廟楹聯
宅居補壁
故里風情
雜感小拾
聯謎合璧
對聯八幅
文
難忘“烏擔西”
夏夜星空
英雄讚歌
西湖三章
松石齋志
《獺江吟選》序
修宮紀略
燈謎和對聯趣談
燈謎概念瑣談
漫談燈謎的情趣
戲劇懸念與謎趣瑣談
“雙謎”謅議
燈謎謎趣和形式邏輯
閩謎的藝術特色
驪海品珠——“金鹿杯”佳謎賞析
“雙謎”藝術瑣談
《唐詩燈謎百首鑑賞》前言
《謎府群玉》序
《榕蔭射虎》雙謎專輯前言
雪峰寺牡丹亭記
福州旗山萬佛禪寺籌建構想
國小畢業五十周年聚會感言
民興路記
獺江林氏祠堂大祭祝文
海山書舍漫筆
詩詞言片
聯話二篇
“獺窟”地名絮語
獺江古史人物四考
茶餘心語——贊“茶族世家”名茶
後語
風物感詠
故土情懷
獺江風情
衰草聊拾
詞
散文詩
貝殼
漁鄉曲
帆語
海風
海螺
對聯
山川遣興
四隅題撰
寺廟楹聯
宅居補壁
故里風情
雜感小拾
聯謎合璧
對聯八幅
文
難忘“烏擔西”
夏夜星空
英雄讚歌
西湖三章
松石齋志
《獺江吟選》序
修宮紀略
燈謎和對聯趣談
燈謎概念瑣談
漫談燈謎的情趣
戲劇懸念與謎趣瑣談
“雙謎”謅議
燈謎謎趣和形式邏輯
閩謎的藝術特色
驪海品珠——“金鹿杯”佳謎賞析
“雙謎”藝術瑣談
《唐詩燈謎百首鑑賞》前言
《謎府群玉》序
《榕蔭射虎》雙謎專輯前言
雪峰寺牡丹亭記
福州旗山萬佛禪寺籌建構想
國小畢業五十周年聚會感言
民興路記
獺江林氏祠堂大祭祝文
海山書舍漫筆
詩詞言片
聯話二篇
“獺窟”地名絮語
獺江古史人物四考
茶餘心語——贊“茶族世家”名茶
後語
序言
余幼失怙,家境極度貧寒,更累遭天災人禍,雖求知若渴,卻一再輟學。新中國成立以後承蒙國家培養,先後在榕城、滬上攻讀工科。故里獺江歷來文風煥蔚。因受影響,余小時即與文學結緣,學生時期就為學校校刊、文工團創作了許多新詩、歌詞、朗誦詞等,偶爾也寫些詩詞,但因時日較久,存者寥寥。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參加工作後,曾服務於工廠和機關單位三十多年,業餘時間常以遣興吟懷作為自娛之樂。點滴感觸,每寄於句中,不計工拙,猶如亂草,亦不善匯存。
許多年前有藝界師友曾鼓勵結集。然余自覺拙作雖具詩詞之形體,卻遠未得詩詞之神髓,倘作為屐記或心感之回味猶可,而作為詩品實難示人。詎料癸巳之初,故鄉旅廈鄉親聯誼會諸友厚愛,將余之詩文編匯成集,欲以付梓。余深感盛情難卻,思之再三,確定以《松石齋詩文選》為名面世。斯選包括學生時期的部分稚作,皆乃“強扭之瓜”,酸甜實已無妨,故湊了幾句聊表心意:
才思不濟愛吟喔,坎坷人生得樂多;
敝帚自珍君莫笑,權當老朽拾煙蘿。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參加工作後,曾服務於工廠和機關單位三十多年,業餘時間常以遣興吟懷作為自娛之樂。點滴感觸,每寄於句中,不計工拙,猶如亂草,亦不善匯存。
許多年前有藝界師友曾鼓勵結集。然余自覺拙作雖具詩詞之形體,卻遠未得詩詞之神髓,倘作為屐記或心感之回味猶可,而作為詩品實難示人。詎料癸巳之初,故鄉旅廈鄉親聯誼會諸友厚愛,將余之詩文編匯成集,欲以付梓。余深感盛情難卻,思之再三,確定以《松石齋詩文選》為名面世。斯選包括學生時期的部分稚作,皆乃“強扭之瓜”,酸甜實已無妨,故湊了幾句聊表心意:
才思不濟愛吟喔,坎坷人生得樂多;
敝帚自珍君莫笑,權當老朽拾煙蘿。
後記
余愛好文學,在幾十年間零零星星寫了些東西,大多是自得其樂之拙作,無須善存,更未有結集之想。去年承蒙故里獺窟旅廈鄉親聯誼會雅意,將餘五十年代迄今的部分詩文,包括稚氣的學生腔和耄耋之文字,籠統匯成一冊,欲予付梓以豐富鄉土文化,余自感鄉情所系,盛意難卻耳。
經過數月籌措,斯選終於面世。這首先應歸功於旅廈鄉親聯誼會,尤其理事長曾全華同志熱心促進與關照;副秘書長曾澄浩同志為編匯和列印花了很多精力。在成書過程中,則得到福州諸文友的大力支持。林人驊同志提供已失散的資料;池晨光同志在出版、校對等方面給予幫助;市燈謎研究會會長謝復華同志更為攝影、裝幀和封面設計大下工夫。特一併致謝。
“人生易老天難老”,時光一瞬,年屆八秩。蹉跎歲月,歷盡坎坷。余素慕蒼松頑石之遐齡和勁健,今不妨籍此集以自壽也。
歲次甲午桃月於松石之齋
經過數月籌措,斯選終於面世。這首先應歸功於旅廈鄉親聯誼會,尤其理事長曾全華同志熱心促進與關照;副秘書長曾澄浩同志為編匯和列印花了很多精力。在成書過程中,則得到福州諸文友的大力支持。林人驊同志提供已失散的資料;池晨光同志在出版、校對等方面給予幫助;市燈謎研究會會長謝復華同志更為攝影、裝幀和封面設計大下工夫。特一併致謝。
“人生易老天難老”,時光一瞬,年屆八秩。蹉跎歲月,歷盡坎坷。余素慕蒼松頑石之遐齡和勁健,今不妨籍此集以自壽也。
歲次甲午桃月於松石之齋
文摘
難忘“烏擔西”
“烏擔西”是一條小海溝的名字。它在故鄉獺窟島的西邊。獺窟是泉州灣唯一有住民的小島,四面環海,但西面和西北面距惠安陸地八里。海面在海潮退落時往往露出坎坷的沙質海床,人可以涉過條條海溝而過。“烏擔西”是海溝之一,怎么得名已無人知道,但當人們想到“烏擔西”,都會有幾分心怵。“烏擔西”是出事最多的地方,每當晴日大潮退落,別的海溝已露出淺灘,唯它仍積水過膝;而當漲潮時,它又會立即被環流包抄,轉瞬即急流洶湧,誤過水時者常不幸被吞沒。
“烏擔西”東邊較高的沙丘處有兩間低矮陰森的小屋,名叫“無氏宮”,是停放不知名的溺斃者和祭祀亡魂的地方。由於風雨侵襲,小屋內外的許多“封金”(藏骨的瓦缸)破損不堪,嶙峋的白骨外露十分嚇人。夏夜的“鬼火”或冬日的淒風夾著幾聲海鳥悲鳴,加上鄉間幽靈的傳說,使人臨近時毛骨悚然。“烏擔西”西邊是一望十餘里的沙岸,襟連惠南稀疏的村落,由於人煙稀少,顯得格外蒼涼。茫茫海域,一片淒清。
我幼時失怙,大哥又遭國民黨抓壯丁,二哥等從小就背井離鄉出外謀生,家裡只有我和母親相依為命貧窮度日。裹腳的母親日夜織漁網,每隔些日子就要趟過“烏擔西”到惠南的小漁村賣網。她每次都趁早潮退時過海,待晚潮再退時返回。一日兩次受到“烏擔西”的威脅。記得每當母親外出時我就忐忑不安,尤其夕陽西斜潮水待漲,我不顧一切向“烏擔西”奔去,蹲在“無氏宮”外幾塊小石邊,目盯“烏擔西”對岸,尋覓母親的蹤影。昏暗的暮色,寂寥的遠山,低沉的潮聲,淒涼的夜風和“無氏宮”的陰影,充滿恐怖的氣氛。
終於在遠遠的海灘上出現了一個黑點,那是裹腳的母親踏著漫漫長沙蹣跚而來了。我欣喜若狂地奔入“烏擔西”,緊緊挽住母親從容過水。這時我似乎覺得瘦弱的母親無比高大,步力鏗鏘。我們好像在向“烏擔西”和一切幽冥示威,在向貧苦和困迫抗爭。
很久沒有回到故鄉了。故鄉的許多天然景物和童年往事值得回憶,但最難以忘懷的卻是嚇人的“烏擔西”,也許因為它是使一個頑皮任性的少年在恐懼與勇敢交錯中,開始懂得同情母親的地方。此時此刻,我站在上海西郊梅隴鎮的田野邊,看著微風吹拂的綠波和一支支小船從曹河涇欸乃而過。我又想起了故鄉,想念著一輩子辛勞慈祥的母親,也想到了那令人難以忘卻的“烏擔西”。
1957年8月於上海
夏夜星空
校園裡有一片寬廣柔嫩的草坪,是滬上所罕見的。暑假留校,當夕陽西下時,西郊涼風徐來,分外清爽。我躺在草坪上仰望滿天星斗,尋覓童年時熟悉的星星,恍惚置身在故鄉海邊的沙灘上。遠處透過柳縫的樓影燈光,又宛如海面上閃閃的漁火,勾起了許多童年的回憶。
一樣的晴空,一樣的夜色,一樣的星辰。勤勞的母親常借著免費的月光在沙灘上編織漁網。我喜歡躺在她身邊眺望夜空,讓幼稚的神思遨遊在茫渺銀漢,穿梭於星月之間。
母親教我認識許多星星。有銀河兩邊像扁擔的“牛郎”和像烘爐架的“織女”;也有北方像大勺子似的北斗七星和南天戴著斗笠的釣魚翁……母親說,海邊有多少沙子,天上就有多少星星,看不盡數不清。 我常向母親提出許多問題,“天公”在哪裡?神仙住什麼地方?河溪(銀河)怎么會在天上?它的水為什麼不會掉下來?我還問母親,再過兩天是七月初七“七娘媽”生日,鄰居都籌辦得很熱鬧,我家呢?要等到什麼時候才不要吃臭地瓜乾呀?
夜深了,天涼了。母親的眼眶濕潤了。我看著天上,念著:“河溪,河溪,糶米糶粟來飼雞”。風起了,潮漲了,我瞌上眼睛做夢了:“天光光,天霧霧,飼大豬,起大厝……
1958年8月於上海
P145-148
“烏擔西”是一條小海溝的名字。它在故鄉獺窟島的西邊。獺窟是泉州灣唯一有住民的小島,四面環海,但西面和西北面距惠安陸地八里。海面在海潮退落時往往露出坎坷的沙質海床,人可以涉過條條海溝而過。“烏擔西”是海溝之一,怎么得名已無人知道,但當人們想到“烏擔西”,都會有幾分心怵。“烏擔西”是出事最多的地方,每當晴日大潮退落,別的海溝已露出淺灘,唯它仍積水過膝;而當漲潮時,它又會立即被環流包抄,轉瞬即急流洶湧,誤過水時者常不幸被吞沒。
“烏擔西”東邊較高的沙丘處有兩間低矮陰森的小屋,名叫“無氏宮”,是停放不知名的溺斃者和祭祀亡魂的地方。由於風雨侵襲,小屋內外的許多“封金”(藏骨的瓦缸)破損不堪,嶙峋的白骨外露十分嚇人。夏夜的“鬼火”或冬日的淒風夾著幾聲海鳥悲鳴,加上鄉間幽靈的傳說,使人臨近時毛骨悚然。“烏擔西”西邊是一望十餘里的沙岸,襟連惠南稀疏的村落,由於人煙稀少,顯得格外蒼涼。茫茫海域,一片淒清。
我幼時失怙,大哥又遭國民黨抓壯丁,二哥等從小就背井離鄉出外謀生,家裡只有我和母親相依為命貧窮度日。裹腳的母親日夜織漁網,每隔些日子就要趟過“烏擔西”到惠南的小漁村賣網。她每次都趁早潮退時過海,待晚潮再退時返回。一日兩次受到“烏擔西”的威脅。記得每當母親外出時我就忐忑不安,尤其夕陽西斜潮水待漲,我不顧一切向“烏擔西”奔去,蹲在“無氏宮”外幾塊小石邊,目盯“烏擔西”對岸,尋覓母親的蹤影。昏暗的暮色,寂寥的遠山,低沉的潮聲,淒涼的夜風和“無氏宮”的陰影,充滿恐怖的氣氛。
終於在遠遠的海灘上出現了一個黑點,那是裹腳的母親踏著漫漫長沙蹣跚而來了。我欣喜若狂地奔入“烏擔西”,緊緊挽住母親從容過水。這時我似乎覺得瘦弱的母親無比高大,步力鏗鏘。我們好像在向“烏擔西”和一切幽冥示威,在向貧苦和困迫抗爭。
很久沒有回到故鄉了。故鄉的許多天然景物和童年往事值得回憶,但最難以忘懷的卻是嚇人的“烏擔西”,也許因為它是使一個頑皮任性的少年在恐懼與勇敢交錯中,開始懂得同情母親的地方。此時此刻,我站在上海西郊梅隴鎮的田野邊,看著微風吹拂的綠波和一支支小船從曹河涇欸乃而過。我又想起了故鄉,想念著一輩子辛勞慈祥的母親,也想到了那令人難以忘卻的“烏擔西”。
1957年8月於上海
夏夜星空
校園裡有一片寬廣柔嫩的草坪,是滬上所罕見的。暑假留校,當夕陽西下時,西郊涼風徐來,分外清爽。我躺在草坪上仰望滿天星斗,尋覓童年時熟悉的星星,恍惚置身在故鄉海邊的沙灘上。遠處透過柳縫的樓影燈光,又宛如海面上閃閃的漁火,勾起了許多童年的回憶。
一樣的晴空,一樣的夜色,一樣的星辰。勤勞的母親常借著免費的月光在沙灘上編織漁網。我喜歡躺在她身邊眺望夜空,讓幼稚的神思遨遊在茫渺銀漢,穿梭於星月之間。
母親教我認識許多星星。有銀河兩邊像扁擔的“牛郎”和像烘爐架的“織女”;也有北方像大勺子似的北斗七星和南天戴著斗笠的釣魚翁……母親說,海邊有多少沙子,天上就有多少星星,看不盡數不清。 我常向母親提出許多問題,“天公”在哪裡?神仙住什麼地方?河溪(銀河)怎么會在天上?它的水為什麼不會掉下來?我還問母親,再過兩天是七月初七“七娘媽”生日,鄰居都籌辦得很熱鬧,我家呢?要等到什麼時候才不要吃臭地瓜乾呀?
夜深了,天涼了。母親的眼眶濕潤了。我看著天上,念著:“河溪,河溪,糶米糶粟來飼雞”。風起了,潮漲了,我瞌上眼睛做夢了:“天光光,天霧霧,飼大豬,起大厝……
1958年8月於上海
P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