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背景
1933年5月,蔣介石在江西南昌成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親自坐鎮指揮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9月,蔣介石調集100萬軍隊,200架飛機,向革命根據地進攻,其中以50萬兵力重點進攻紅一方面軍和中央蘇區。鑒於前四次“圍剿”失敗的教訓,蔣介石強調“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反革命方針,在政治上進一步實艱阿厚行法西斯統治,在軍事上採取持久的“堡壘主義”的新戰略,企圖依託堡壘,向蘇區逐漸推進,最後尋求與紅軍主力決戰,以達到消滅紅軍和摧毀中央根據地之目的。
當時以博古、李德為首的左傾軍事教條主義,無視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繼續實行軍事冒險主義,拒絕毛澤東為紅軍提出的將紅軍主力轉到外線,調動殲滅敵人,用以保衛和擴大根據地的正確主張,照搬蘇聯紅軍作戰經驗,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武裝保衛蘇區、不讓敵人侵占蘇區寸土,以堡壘對堡壘、以陣地對陣地”等錯誤戰略方針,因而致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陷於被動,屢遭失利。
長汀縣譽為中央蘇區的“
紅色小上海”,是福建省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紅都——江西瑞金的東大門,戰略地位非常重要。1934年8月中旬,蔣介石命令東路軍總司令蔣鼎文轄李玉堂第三師、李延年第九師、李默庵第十師、宋希濂第三十六師、陳明仁第八十師、劉戡第八十三師等6個師和炮兵一個團向長汀縣的東大門——松毛嶺逼進,於是,長汀縣松毛嶺戰役打響了。
戰爭過程
松毛嶺位於長汀縣東南,是與連城縣交界的高山,南北綿延80多華里,東西寬30多華里,山峰險峻,森林茂密,因為此地生長了很多松樹,故名“松毛嶺”。松毛嶺是東往龍巖、上杭、連城,西通長汀、瑞金、贛州的一條必經之路。當時,留守松毛嶺一線的是紅軍第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紅九軍團是1933年10月新組建的部隊,原轄紅三師和紅十四師,不久以後紅十四師編到其他部隊,備墓迎因此只有紅三師一個師,所以留守松毛嶺一線的紅軍兵力不過五六千人。
1934年9月上旬,為了保衛長汀,支援前線,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劉少奇在長汀縣召開福建省委擴大會議,會議根據當前形勢確定:
(1)為了便於獨立領導和適應游擊戰爭環境,將所存蘇區劃為長汀、兆征、汀東、汀西、新杭、代英等縣,實行幹部地方化,準備在被敵人切斷聯繫後獨立作戰;
(2)加強地方武裝,普遍成立獨立團、獨立營和游擊隊,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
(3)建立黨的秘密組織,準備轉入隱蔽鬥爭;
(4)加緊運送糧食欠試槓尋到長汀以西地區,以備長期堅持鬥爭。
與此同時,福建省軍區緊急動員蘇區青年參軍參戰,組織了2000多名地方武裝開上前線,投入保衛松毛嶺的戰鬥。為配合松毛嶺戰役,各級蘇維埃政府發動民眾去挖戰壕、抬傷員、運物資、送茶飯。當時松毛嶺附近幾個村子“家家無閒人,戶戶無門板”——成年男子全部參加武裝支前工作,門板都卸掉作了擔架,就連少先隊、兒童團也行動起來,為保衛蘇維埃盡一份力量。僅長汀縣塘背村參加修工事的有200多人,做擔架745副,婦女送布草鞋560雙,兒童運竹杯1359個。
松毛嶺中段是全線要衝,唯有兩個通道,只要堵住這兩個通道,敵人就難以向長汀西進。這兩個通道一個在主峰叫白葉洋嶺,另一個叫劉坑口,兩地相距五六華里,地勢十分險要。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在這兩處布下重兵,構築了堅固的工事碉堡,居高臨下,嚴陣以待。這種碉堡從地面往下挖一圓地,坑上架起大木頭,頂上鋪一層幾尺厚的泥土,泥土上用草皮或樹枝偽裝。在其他幾個山峰上也作了周密布置,大小據點組成火力交叉,陣地內各主要據點間挖交通壕,互相連線溝通。陣地前挖有外壕,並用鹿砦或竹籤作為障礙物。主陣地帶前面的一線高地,也築了較為簡易的工事,作為紅軍前進的陣地或警戒的陣地。
1934年9月1日和9月3日在連城縣溫坊村(現連城縣朋口鎮文坊村),中國工農紅軍殲敵4000多人。因國民黨軍婆舟少在溫坊失敗,蔣介石極為惱怒,把從溫坊戰役逃回去的旅長許永相槍決,師長李玉堂也由中將降為上校,又調北路軍總司令顧祝同取代蔣鼎文加強東路軍指揮力量,並重新調整進攻部署,第三十六師主攻白葉洋嶺主峰,第十師、第八十三師協同進攻。第三師損兵較大,改派築碉堡修路。此外,蔣介石唯恐炮兵第五團難以摧毀紅軍的陣地工事,還從江西南昌派來幾十架德制“黑寡婦”轟炸機、戰鬥機估芝台輪番助戰。
1934年9月23日上午7時,松毛嶺戰役開始。擔任主攻的敵東路軍第三十六師在恥束船愉第十師、第八十三師協同下,配備霸境飛機、大炮向松毛嶺猛烈進攻。數小時內敵人發射了一二三公厘榴彈炮、一三○公厘山炮及八二公厘迫擊炮幾千發炮彈。“黑寡婦”飛機輪番轟炸,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和數以萬計的長汀地方武裝部隊與敵人展開了空前激烈的戰鬥、槍聲、手榴彈和炸彈的爆炸聲震耳欲聾,喊殺聲響徹雲霄,鏖戰整日,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據守的陣地巍然屹立。
1934年9月25日,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蔡樹藩奉命到江西瑞金中央開會。松毛嶺戰鬥仍在激烈進行中,形勢日益嚴重,雙方為了爭奪一個山頭,不惜付出巨大代價進行拼博,敵我雙方傷亡都很多,戰局形成對峙狀態。
1934年9月26日,敵第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率第三十六師各旅團營長到前沿陣地偵察。從炮兵觀測鏡中,他們看到紅軍主陣地白葉洋嶺形勢險要,山巒重疊,“紅軍利用這線山嶺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在最高的幾個山峰上構成主陣地帶,陣地帶布置相當周到,大小據點組成交叉火力。陣地內各主要據點間,挖有交通壕。陣地前挖有外壕,並用鹿砦或竹籤做為障礙物。”宋希濂及其部屬驚嘆紅軍防禦設施強固而周密,估計單憑炮火難以摧毀紅軍防線。一返回師部,宋希濂立刻用電話向在龍巖的顧祝同報告偵察情況,要求蔣介石南昌行營再派飛機助戰。
1934年9月27日上午6時,負責攻擊任務的敵第三十六師第一○八旅主攻白葉洋嶺,敵一○六旅擔任右翼警戒並協助攻擊。7時,敵炮兵向紅軍陣地轟擊,1個小時以後,從南昌飛來的6架飛機轟炸紅軍主陣地,隨後又有9架飛機對白葉洋嶺輪番投擲大批重磅炸彈。在飛機和大炮掩護下,敵人向白葉洋嶺一次又一次輪番進攻。
紅軍憑著步槍、機槍和手榴彈等輕武器,冒著敵人的炮火,大量殺傷靠近陣地的敵人。成千上萬的敵軍象蝗蟲一樣蜂擁衝上山峰,英勇的紅軍指戰員在陣地上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白葉洋嶺上,硝煙滾滾,喊殺之聲一次次響徹雲霄,敵人一批批擁上來,紅軍戰士用刺刀和石塊把他們一次又一次打下去。
戰爭結果
1934年27日下午2點多鐘,紅軍主陣地工事大多數被敵人摧毀,堅守陣地的紅軍指戰員傷亡嚴重。於是紅軍不得不放棄白葉洋嶺,向西側山麓的長汀縣鐘屋村撤退。敵軍雖然占領了白葉洋嶺,但也付出了慘重代價。敵第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剛登上主陣地最高峰,即被紅軍的槍彈擊成重傷,險些喪命。
白葉洋嶺主陣地失守以後,堅守在松毛嶺其他陣地的紅軍仍然頑強地抗擊敵人的進攻。1934年9月29日,敵軍集結了第九師、第三十六師向松毛嶺其他陣地再次發動猛烈進攻。敵人依次用炮火和飛機轟炸紅軍陣地,掩護攻擊部隊向山頂攀登。紅軍與敵人反覆衝殺肉搏,終因彈盡援絕,被迫撤退。當天傍晚,敵人分別占領了大園山、大洋山等各處高地,松毛嶺全線紅軍撤退到長汀縣鐘屋村,至此,松毛嶺戰役已整整打了七天七夜。
歷史影響
民國版《長汀縣誌》記載:“民國二十三年九月(即1934年9月)……是役(指松毛嶺戰役)雙方死亡枕籍,屍遍山野,戰事之劇,空前未有。”松毛嶺戰役整整進行了七天七夜,打得非常激烈、殘酷。在血與火的激戰中,紅軍給敵軍重創,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而被迫全線後撤。1934年9月30日,紅九軍團在長汀縣鐘屋村“觀壽公”祠堂前的大草坪上召集了由赤衛模範隊員、少先隊員和民眾等人參加的萬人誓師大會。當天下午3時,紅九軍團兵分兩路,前往江西瑞金紅都,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戰役遺址群
2018年,松毛嶺戰役遺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松毛嶺戰役遺址群位於長汀縣南山鎮廖坊村、連屋崗村、鄧坊村、橋下村、黃家莊村、蔡屋村、中復村、白葉洋村、長窠頭村、官坊村、五杭村、楊謝村、塘背村,連城縣朋口鎮文坊村,年代為1934年。
保護範圍:松毛嶺戰役戰地遺址: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600~900米,包括金華山、豬鬃嶺、隘崬頭、曹莫鄰、七嶺橫排、白葉洋嶺、杉樹嶺、狗耳崬、張家塘、劉坑、寨背山一線的紅軍陣地遺址約1200公頃;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建築四周外牆各向外延伸500米;其他舊址:建築四周外牆各向外延伸20米。
松毛嶺中段是全線要衝,唯有兩個通道,只要堵住這兩個通道,敵人就難以向長汀西進。這兩個通道一個在主峰叫白葉洋嶺,另一個叫劉坑口,兩地相距五六華里,地勢十分險要。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在這兩處布下重兵,構築了堅固的工事碉堡,居高臨下,嚴陣以待。這種碉堡從地面往下挖一圓地,坑上架起大木頭,頂上鋪一層幾尺厚的泥土,泥土上用草皮或樹枝偽裝。在其他幾個山峰上也作了周密布置,大小據點組成火力交叉,陣地內各主要據點間挖交通壕,互相連線溝通。陣地前挖有外壕,並用鹿砦或竹籤作為障礙物。主陣地帶前面的一線高地,也築了較為簡易的工事,作為紅軍前進的陣地或警戒的陣地。
1934年9月1日和9月3日在連城縣溫坊村(現連城縣朋口鎮文坊村),中國工農紅軍殲敵4000多人。因國民黨軍在溫坊失敗,蔣介石極為惱怒,把從溫坊戰役逃回去的旅長許永相槍決,師長李玉堂也由中將降為上校,又調北路軍總司令顧祝同取代蔣鼎文加強東路軍指揮力量,並重新調整進攻部署,第三十六師主攻白葉洋嶺主峰,第十師、第八十三師協同進攻。第三師損兵較大,改派築碉堡修路。此外,蔣介石唯恐炮兵第五團難以摧毀紅軍的陣地工事,還從江西南昌派來幾十架德制“黑寡婦”轟炸機、戰鬥機輪番助戰。
1934年9月23日上午7時,松毛嶺戰役開始。擔任主攻的敵東路軍第三十六師在第十師、第八十三師協同下,配備飛機、大炮向松毛嶺猛烈進攻。數小時內敵人發射了一二三公厘榴彈炮、一三○公厘山炮及八二公厘迫擊炮幾千發炮彈。“黑寡婦”飛機輪番轟炸,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和數以萬計的長汀地方武裝部隊與敵人展開了空前激烈的戰鬥、槍聲、手榴彈和炸彈的爆炸聲震耳欲聾,喊殺聲響徹雲霄,鏖戰整日,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據守的陣地巍然屹立。
1934年9月25日,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蔡樹藩奉命到江西瑞金中央開會。松毛嶺戰鬥仍在激烈進行中,形勢日益嚴重,雙方為了爭奪一個山頭,不惜付出巨大代價進行拼博,敵我雙方傷亡都很多,戰局形成對峙狀態。
1934年9月26日,敵第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率第三十六師各旅團營長到前沿陣地偵察。從炮兵觀測鏡中,他們看到紅軍主陣地白葉洋嶺形勢險要,山巒重疊,“紅軍利用這線山嶺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在最高的幾個山峰上構成主陣地帶,陣地帶布置相當周到,大小據點組成交叉火力。陣地內各主要據點間,挖有交通壕。陣地前挖有外壕,並用鹿砦或竹籤做為障礙物。”宋希濂及其部屬驚嘆紅軍防禦設施強固而周密,估計單憑炮火難以摧毀紅軍防線。一返回師部,宋希濂立刻用電話向在龍巖的顧祝同報告偵察情況,要求蔣介石南昌行營再派飛機助戰。
1934年9月27日上午6時,負責攻擊任務的敵第三十六師第一○八旅主攻白葉洋嶺,敵一○六旅擔任右翼警戒並協助攻擊。7時,敵炮兵向紅軍陣地轟擊,1個小時以後,從南昌飛來的6架飛機轟炸紅軍主陣地,隨後又有9架飛機對白葉洋嶺輪番投擲大批重磅炸彈。在飛機和大炮掩護下,敵人向白葉洋嶺一次又一次輪番進攻。
紅軍憑著步槍、機槍和手榴彈等輕武器,冒著敵人的炮火,大量殺傷靠近陣地的敵人。成千上萬的敵軍象蝗蟲一樣蜂擁衝上山峰,英勇的紅軍指戰員在陣地上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白葉洋嶺上,硝煙滾滾,喊殺之聲一次次響徹雲霄,敵人一批批擁上來,紅軍戰士用刺刀和石塊把他們一次又一次打下去。
戰爭結果
1934年27日下午2點多鐘,紅軍主陣地工事大多數被敵人摧毀,堅守陣地的紅軍指戰員傷亡嚴重。於是紅軍不得不放棄白葉洋嶺,向西側山麓的長汀縣鐘屋村撤退。敵軍雖然占領了白葉洋嶺,但也付出了慘重代價。敵第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剛登上主陣地最高峰,即被紅軍的槍彈擊成重傷,險些喪命。
白葉洋嶺主陣地失守以後,堅守在松毛嶺其他陣地的紅軍仍然頑強地抗擊敵人的進攻。1934年9月29日,敵軍集結了第九師、第三十六師向松毛嶺其他陣地再次發動猛烈進攻。敵人依次用炮火和飛機轟炸紅軍陣地,掩護攻擊部隊向山頂攀登。紅軍與敵人反覆衝殺肉搏,終因彈盡援絕,被迫撤退。當天傍晚,敵人分別占領了大園山、大洋山等各處高地,松毛嶺全線紅軍撤退到長汀縣鐘屋村,至此,松毛嶺戰役已整整打了七天七夜。
歷史影響
民國版《長汀縣誌》記載:“民國二十三年九月(即1934年9月)……是役(指松毛嶺戰役)雙方死亡枕籍,屍遍山野,戰事之劇,空前未有。”松毛嶺戰役整整進行了七天七夜,打得非常激烈、殘酷。在血與火的激戰中,紅軍給敵軍重創,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而被迫全線後撤。1934年9月30日,紅九軍團在長汀縣鐘屋村“觀壽公”祠堂前的大草坪上召集了由赤衛模範隊員、少先隊員和民眾等人參加的萬人誓師大會。當天下午3時,紅九軍團兵分兩路,前往江西瑞金紅都,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戰役遺址群
2018年,松毛嶺戰役遺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松毛嶺戰役遺址群位於長汀縣南山鎮廖坊村、連屋崗村、鄧坊村、橋下村、黃家莊村、蔡屋村、中復村、白葉洋村、長窠頭村、官坊村、五杭村、楊謝村、塘背村,連城縣朋口鎮文坊村,年代為1934年。
保護範圍:松毛嶺戰役戰地遺址: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600~900米,包括金華山、豬鬃嶺、隘崬頭、曹莫鄰、七嶺橫排、白葉洋嶺、杉樹嶺、狗耳崬、張家塘、劉坑、寨背山一線的紅軍陣地遺址約1200公頃;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建築四周外牆各向外延伸500米;其他舊址:建築四周外牆各向外延伸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