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桃苗族花鼓文化
- 類別:民族文化
- 所屬民族:苗族
松桃正大瓦窯是松桃苗族花鼓藝術的發源地,歷史悠久、保存完好,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1994年,正大鄉瓦窯花鼓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苗族花鼓藝術之鄉”。 松桃苗族的四面花鼓舞是苗族花鼓的鼓中之王,同時也是松桃苗族花鼓藝術的...
據老年的花鼓師傅說,幼年他們跟上一輩人學鼓時,鼓上都貼有各種鮮艷的花瓣,擊鼓,不準擊落花瓣,這便要上乘的功夫。也許這就是花鼓的由來。起源 瓦窯,位於臘爾山脈的來龍坡山麓,松桃苗族自治縣東南角,東、南、北三面與湖南省...
松桃苗族花鼓舞 貴州省松桃縣苗族的四面花鼓舞是苗族花鼓的鼓中之王,同時也是松桃苗族花鼓藝術的主要象徵。他們時而敲擊鼓面、時而並肩舞動,舞步對應、豪放不羈。場面恢弘熱烈、氣勢博大、彩綢交織、色彩繽紛、激情澎湃。 據了解,松桃花鼓...
是瓦窯花鼓鼓中之王,表演人數最少有30人,場面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松桃苗族自治縣正大鄉瓦窯村是花鼓藝術的發源地,歷史悠久、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1994年,正大鄉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苗族花鼓藝術之鄉”。
苗族“鼓舞”主要分布於湖南西部和貴州東南部清水江流域一帶。由於長期分散居住,以及語言、服飾、風習方面的差異,各地“鼓舞”風格特點和形式各不相同。在湖南省西部的鳳凰、保靖、花垣等縣有“花鼓舞”(包括後來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新中國成立後,在苗族諸多種自娛性和表演性“鼓舞”的基礎上,人們又創造出了由四人同時敲打作舞的《四面鼓舞》。這種“鼓舞”流傳在湘西的鳳凰縣和貴州省松桃縣苗族聚居的地方。該舞男女均可參加,四人分別站在鼓面前,雙手持槌擊鼓。
苗王城位於貴州省松桃苗族治自縣正大鄉境內,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是著名的苗歌之鄉,苗故之鄉,民間絕技之鄉。同時也是國家旅遊局定點扶持的村寨景點。地理環境 苗王城位於貴州省松桃苗族治自縣正大鄉境內,距銅仁鳳凰機場9公里,距全區...
2011年,“松桃苗繡-鴿子花”品牌產品“花鼓”“鼓舞”和“鳳舞花開披肩”被作為外交部禮品使用,2013年,“鴿子花及旋極圖”被作為聯合國禮品使用。產地範圍 “松桃苗繡”產地範圍為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08°35′...
此碑是研究松桃地域歷史業和苗族人民鬥爭歷史的重要物證。響水洞苗寨,保存著苗族完整的傳統語言,獨特的飲食文化,古樸的生活習俗。遊客除觀賞苗鄉自然風光外,那鱗次櫛比的前家吊腳樓,轟動海內外的苗家上刀梯、下火海,花鼓舞,獅子舞,八...
(一)傳習、傳承苗繡、苗歌、苗拳、苗醫藥、八人秋、苗族花鼓、苗族飲食、絕技絕藝、銀飾技藝等非物質文化;(二)舉辦傳統節日民俗活動;(三)製作和經營苗繡、銀飾、苗醫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及其他特色旅遊商品;(四)研究開發特色...
文化特色 學校堅持“文化立校”的辦學思路,將松桃苗族花鼓文化打造成校園文化的特色標識,以花鼓的激情、合作、樂觀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民族文化薰陶,提高學生藝術素養,激勵學生團結拼搏,奮發向上。學校成立花鼓...
第十章 苗族舞蹈休閒的旅遊開發 第一節 旅遊舞蹈的效益分析 第二節 舞蹈在旅遊開發中的經驗與不足 第三節 舞蹈旅遊產品開發需要注意的事項 附錄苗族舞蹈在旅遊開發中的參與性問題研究 ——以松桃苗族花鼓舞為例 第十一章 苗族體育休閒...
近年來,松桃苗族花鼓舞,在北京的野山坡民族文化村、深圳中華民族文化村、貴陽紅楓湖民族文化村以及廣州等地的文化村或旅遊聖地或常駐演出或短期表演。在本縣接待了大批的中外客人,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為促進松桃縣的改革...
大灣苗寨,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盤信鎮西南部,距政府所在地5公里,轄1個自然寨,4個村民小組,126戶,667人。村域面積為4.5平方公頃項。系國家民委首批命名的民族特色文化村寨。苗寨按風水擇地而建。地勢落差較大,四面...
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中等職業學校引進苗家花鼓,在保留花鼓特點的基礎上,儘量簡化舞蹈動作,創編適合學生的花鼓操,在大課間面向全校、全縣學生推廣。苗家花鼓再次在這片土地上開枝散葉,一批批優秀的校園花鼓手脫穎而出。還有麵塑、...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9年),在此設正大營,由此得名。榮譽稱號 苗族花鼓藝術之鄉。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正大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2021年7月2日,松桃苗族自治縣正大鎮黨委被中共銅仁市委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