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一號/紅色中國

松林一號/紅色中國

《松林一號》是《紅色中國》系列之一,由丁伯慧所著。 《松林一號》講述:12歲的小松有一位堂兄郭大林是新四軍某支隊隊長。皖南事變後,郭大林突出重圍後回到家鄉,重新組建部隊,進行抗日活動。小松受郭大林指派,組織兒童團配合新四軍打擊漢奸。 一天,小松接到通知,說村里將有一個神秘人物出現。這個神秘人物是地主方明德的兒子方少博。小松從方少博那裡得知日軍和國軍正在勾結,想破壞新四軍的重新組建。 小松情急之下趕到秘密地點,卻發現郭大林和松林支隊都神秘地消失了。 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小松為郭大林的“松林一號”與方少博的“飛鷹計畫”深感迷惑。 一場空前的大火在松林深處燃燒了起來。小松驚奇地發現:方少博喬裝成老太婆點燃了方家大院。為松林支隊贏得了戰機。

基本介紹

  • 書名:松林一號/紅色中國
  • 出版社:安徽少兒出版社
  • 頁數:217頁
  • 開本:16
  • 定價:18.00
  • 作者:丁伯慧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764702
  • 品牌: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紅色中國》的故事是好看的、耐讀的,都表現了真實的歷史,彰顯了殘酷背景下的人性,展示了前輩們艱難歲月中的情操和情懷。我們的文字,更多地注重“成長”,英雄主義和革命理想的展現是在真實背景下完成的。
丁伯慧所著的《松林一號》為其中一冊:我想得最多的是我的將來。我已經成為一名新四軍戰士,新四軍里年齡最小的戰士。我將會追隨著郭大林去南征北戰,消滅鬼子,打天下。

作者簡介

丁伯慧,男,1973年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先後做過海員、秘書、雜誌主編。湖北省作協簽約作家。曾發表散文、詩歌約百萬字。在《大家》《北京文學》等雜誌發表中短篇小說數十部。曾被《小說選刊》選載並收人多種小說集。出版有長篇小說《第三隻手》《決不放過》《草木皆兵》《跑馬鎮情人》等。其中《跑馬鎮情人》獲第三屆中國法制文學大賽長篇小說獎。現為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特聘教師、遠景精英學院副院長。

圖書目錄

第一章/1
一、神秘的任務/1
二、我為什麼擔心方家/5
三、發現一把手槍/9
四、接頭並不好玩/12
第二章/19
一、誰抓走了郭大林/19
二、到處都是霧/25
三、方少博是什麼人/30
四、我成了香餑餑/36
五、甘羅應該上過學吧/43
第三章/47
一、方少博說,我不是壞人/47
二、鬼子來了/51
三、郭大林不讓通知方少博/54
四、藥鋪前差點兒出了事/58
五、神秘的大人物/62
六、情敵和對手/66
第四章/71
一、大人間的密談/71
二、漢奸李常在/73
三、方少博失蹤了/78
四、松林小隊/83
五、首戰告捷/86
六、方少博之謎/91
第五章/97
一、神秘的情報/97
二、鬼子進村了/100
三、鬼子為什麼沒動方少博家/102
四、秘密情報點/107
五、尋找方少博/111
六、夜半行動/115
第六章/120
一、周好晴來了/120
二、三個乞丐/125
三、關鍵時刻的關鍵紙條/129
四、差點兒忘了大事/133
五、小人物派上大用場/138
第七章/145
一、方少博拒絕得很堅決/145
二、失敗的臥底/150
三、外線情報/154
四、年齡最小的情報人員/158
五、鋤奸行動/163
第八章/168
一、奇襲縣城/168
二、夜半被人綁架/171
三、方少博的口才是一流的/177
四、松林支隊消失了/182
五、見到他的一瞬間我哭了/187
第九章/192
一、山神廟裡的行動/192
二、郭大林的理由/196
三、神秘的大人物出現了/201
四、松林大火/206
五、“松林一號”與“飛鷹計畫”/212

文摘

第一章
一、神秘的任務
打仗這種小事其實很簡單,十二歲那年我就會了。
那個時候,除了幫大人幹活兒,就是滿山遍野里瘋和打仗。窮是窮點兒,還時常餓肚子,但總算無憂無慮。可這種隋況從那天下午起開始改變了。
很多年以後,我回憶過去,才發現我就是從那天下午開始長大的。
那天下午,我又看到郭大林了。
當時,我正帶領著一幫人在打仗。我喜歡打有技巧的仗,有時候幾十個孩子參戰,按陣勢屬於大仗了,應該打得氣勢磅礴才對,可我還是要打巧仗,兵行險招,劍走偏鋒,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我得利用松林的地勢,分兵、埋伏、偷襲、側攻、夾擊……總之要玩些花樣。旁邊的一個傢伙嫌太複雜了,說對付他們還不容易,直接衝過去就擺平了。我當場就批評他:“你懂什麼,大林哥說過,既要消滅敵人,又要保護自己!”大林哥是我心中的權威,自然也是大夥心中的權威。所以到了關鍵時刻,這個名字是必須要利用一下的。
按照布置,左右兩邊安排幾個人,我親自帶著幾個人埋伏在一個山包前,打算先誘敵出來,再從兩邊包圍上來全殲對手。我手拿彈弓,用我自創的郭式彈弓法吊射,像後來我打鬼子時用過的迫擊炮那樣,石子在空中劃一道優美的弧線,繞過了山包,落到敵人身上。只要是石子碰到的人,就必須“死掉”。第一顆石子的弧線有些高,發射出去沒動靜,想必敵人離自己還有些遠。於是,我又調整了弧度,向遠方發射。
對面傳來一聲“哎喲”,說明打中了,只是聲音有些不對勁,像是大人。很快,一顆大腦袋就從山包下冒出來了。我被腦袋的主人嚇了一大跳:來人一身髒兮兮的,臉上都是泥巴,甚至要遮住了濃密的胡楂,頭髮像是幾個月沒理,蓋住了半邊臉,斜挎著一個髒兮兮的布袋,顯然他走了很遠的路。他像是很生氣的樣子,盯著我認真地看了看,隨後就笑了起來,說:“好你個小松子,不錯啊,準頭又提高了啊,正好打在我腦袋上。剛剛算是火力偵察吧?”
我愣了一下,趕緊撲了上去:“哎呀,大林哥,怎么是你啊?你怎么回來啦?你不是參加新四軍了嗎?你怎么這身打扮啊……”
他笑了一下,摸了摸我的腦袋:“好小子,一口氣問了這么多問題,我先回答哪個好呢?”
這個時候,旁邊的孩子們都圍了上來,開始嘰嘰喳喳的。
“哎呀,是大林哥,你怎么回來啦?”
“大林哥,你帶槍了沒有啊?”
“大林哥,你給我們講講打仗的故事吧。”
“大林哥,你真的是新四軍嗎?”
“大林哥,這次是不是不走啦,帶我們玩吧?”
郭大林有些忙不過來了。他擺了擺手,聲音突然變得非常嚴肅:“誰說我是新四軍啊?你們不要亂說。都給我記住了,我是去縣裡跑碼頭了,在碼頭扛包!別人要是問你們,你們就這么說,明白了嗎?”
郭大林一臉兇巴巴的樣子,這幫傢伙明顯被他的表情和語氣嚇壞了,連我都沒見他這么嚴肅過。松林里一下子變得安靜起來,只有一隻苦哇鳥還在不識趣地叫著。 我趕緊沖他們擺了擺手,說:“好了好了,今天不玩了,你們都回去吧,我回頭再找你們玩。”
這幫傢伙不情願地散開了。我這才看著郭大林,問道:“大林哥,你這次回來,有什麼事吧?”
郭大林換上了一張笑臉:“我回來要做一件大事,還要你幫忙喔。”說著,又摸摸我的腦袋,以示親熱:“兩年沒看到你,長這么高了。像個大人了。嗯,可以做大事了。”
我趕緊問:“什麼大事啊?”
郭大林說:“不急。時機到了,會跟你說的。”
二、我為什麼擔心方家
被人吊胃口總是不爽的,尤其是小孩子的胃口更經不起吊,但是沒辦法,我只能等。趁這個機會,我還是先介紹一下郭大林吧。
郭大林是我堂哥,我大伯的兒子。他可不是一般人,他赫赫有名,從小就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別的孩子就知道玩,可他卻喜歡看書。其實和我一樣,他也沒進過學堂,可他有的是辦法。他認識的字,都是跟方家少爺少博學的。
P1-5

序言

一套別開生面的書
——寫在“紅色中國”出版之際
我們想了很久,想不出為這套叢書起個什麼樣的叢書名,後來,索性就用了現在這名。“紅色中國”,直白,樸實,但至少不雷同,一目了然。
紅色中國是一段歷史,一截記憶,是前輩走過的足跡和奮鬥的實錄。關於這段歷史,人們常常用這樣的文字來形容:波瀾壯闊,激情澎湃。這並沒有錯。但我們認為,用這樣的詞語描述更客觀:紛繁雜亂,萬象叢生。所以,反映這段歷史,故事應該更豐富,題材應該更開闊,值得回味值得書寫的東西應該有很多很多。以往,我們看多了冠以“紅色”或者“革命”的文字。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同類的兒童文學創作更多地注重教化功能,這使其題材和主題顯得單一和狹隘。更何況,文字中多有激烈和偏頗,這導致了許多錯誤的閱讀,也招惹了一些人對紅色文學的誤解。
我們不想這套叢書是這么一種文本。對於近代歷史,我們充滿了敬畏,有著足夠的虔誠,但我們也有著更多的清醒。圖解和戲說是我們摒棄的,也不是我們的主張。站在偏激的立場上塗抹和片面的歌頌,會讓我們在歷史和讀者面前感到羞愧和無地自容。
我們希望這套書在童書的海洋中顯得別開生面。
除了歷史的背景,我們沒有給作者設定太多的框框。其實就是這個條件,原本也是不該劃定的:好的作品是在更自主和自由的想像中完成的。出於一些實際的考慮,我們給作家提出了一些要求,雖然寬泛,但多少會影響到創作。非常感激作家們的努力,整體上,每本書的文字都很精煉、很優美,平實中體現出了成熟的語言技巧。我們知道,這對於少年讀者的學習來說也有獨到的好處:許多人不只是在課堂里學習語文知識的。有更多的實例證明,一個人具有很高的作文水準,有益的閱讀必定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希望青少年讀者能在歡愉的閱讀中學習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和語文知識。
九位作家,呈現的故事不同,風格也不盡相同,這是我們所希望的。這九部小說中,有傳記體文本,有懸疑驚險的樣式,也有幽默喜劇的風格,但核心的一點是相同的:故事是好看的、耐讀的,都表現了真實的歷史,彰顯了殘酷背景下的人性,展示了前輩們艱難歲月中的情操和情懷。我們的文字,更多地注重“成長”,英雄主義和革命理想的展現是在真實背景下完成的。
對於作者,我們有過刻意的選擇:最佳的應該是老中青皆有的一種結構。但非常遺憾,顯然70後、80後的作者難於尋覓。可能是由於他們對那段歷史的陌生或者疏遠,也可能是別的原因,結果九個人中六人是60後。想來,這絕不是一種巧合。60後這代人,其經歷決定了他們對歷史的判斷和理解的水平。
我們還對作家生活的地域有過考慮。寫歷史小說必須熟悉歷史,這是無疑的。這種熟悉不是歷史教科書上的那種熟悉,而是立體的,比如人文背景、語言、風俗民情……只有將文化揉人文字中,人物才更鮮活,故事才更有血肉,文字才更具張力。還有,由故事發生地的作者來寫故事,他會懷有一種別樣的情感,其態度和投入會是不一樣的。 出於對叢書的特色和品質的考慮,還有著某種探索的因素,我們特意從傳統上寫成人文學的作家中精挑了四位。這四位作家的名字對兒童文學的傳統讀者來說是陌生的,但他們的小說卻寫得清新精緻。這些作者在各自的創作領域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是成熟的有實力的作家,他們沒有包袱,少顧慮,下筆從容。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只想創作者保持一份清新和極強的責任感,這些往常從事其他門類創作的作家,可能缺少圈內所謂的知名度,也缺少所謂“經驗”,但我們看中的是清新。
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作家參與到兒童文學的創作中來,給這個領域注入更多的活力。
主編張品成
2013年1月18日于海口花語庭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