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松型驅逐艦和神風型駆逐艦(初代)並列成為日本海軍建造量最多(32艘)和建造周期天數最少(約5個月)的驅逐艦,也是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一種量產駆逐艦。
松級驅逐艦有松,竹,梅,桃,梘,榧,楓,柁,楸,椿,樅,榆,蔦,湫,柿,椎,梨,柙,楠,堇,雄竹,初柁,樺等31艘。
為加快建造,日本削減上層建築和大量採用焊接器件後,建造一艘松級驅逐艦隻需要六個月,而之前的大型驅逐艦則往往超過一年。1942年修正計畫里,日本海軍訂購了24艘松級艦,舷號為5481-5509。僅完成了前18艘。舷號5510-5522的12艘的設計又被改動,船體和前桅的設計更為簡潔。其後的日本海軍陸續又訂購了100艘松級,但在1945年3月取消該計畫前,僅有10艘安放了龍骨。
技術特點
松型驅逐艦雖然被稱作二級驅逐艦,他們超過1000噸的排水量和優良的設計使本級艦並不明顯弱於一級驅逐艦。相比於盟軍的護衛驅逐艦,松級要長50至70英尺,並且擁有更重的武裝。特別在防空性能上,松級的五英寸主炮仰角可以達到90度,並攜帶大量的25mm防空炮。還有一座四聯裝長矛魚雷發射管,以及13式和22式雷達。
性能數據
編制:211人
艦長:328.1米
型寬:30.8米
滿載排水量:1,289噸
續航距離:4,680海里/16節
航速:28節
武器裝備
3門127毫米主炮(雙聯裝炮1座,單管炮1座)
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裝置一座
20挺25毫米機槍(4座三聯裝,8座單裝)
服役動態
松型驅逐艦大多數被編入日本海軍第43,52,53驅逐艦隊,其餘在大戰中擔負訓練和護衛任務。他們巡航在日本帝國日漸收縮的疆界裡。松級共損失10艘,四艘遭空襲,三艘被水面艦隻擊沉,兩艘中水雷,還有一艘被潛艇擊沉。
該級艦的梅(TAKE)號曾遠赴帛硫群島和菲律賓海域作戰,擊沉一艘盟軍驅逐艦和一艘潛艇,並且倖存到戰後。具諷刺性的是,反而是一艘被擊沉的Nashi號,在日本海軍的服役時間最久。戰後他打撈起來,修理並命運為wakaba,加入海上自衛隊,直到1972年才被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