杻

杻是形聲字,木為形,醜為聲。讀chǒu和niǔ。杻(niǔ)本意指一種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杻
  • 拼音:niǔ、chǒu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 部首:木
  • 五筆:SNFG
  • 倉頡:DNG
  • 筆畫數:八畫
  • 筆順編號:12345211
  • 四角號碼:47912
  • 字級:三級
字義,杻(niǔ),杻(chǒu),古籍解釋,音韻參考,宋本廣韻,方言集匯,

字義

杻(niǔ)

〈文〉[名] 木名。檍樹〖akindoftree〗
山有栲,隰(xí)有杻。——《詩經·唐風·山有樞
《朱熹集傳》:“葉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其理多曲少直,材可為弓弩乾者也。”
杻,檍。——《爾雅》。註:“關西呼杻子,一名土橿。”
其上多杻。——《西山徑·英》
《說文解字》對“杽”的解釋是:“械也。從木。從手。手亦聲。”也就是說,右邊的“手”既表示了這個字的讀音,也表示了它的意義。因為《說文解字》對“械”的解釋是:“桎梏。”也就是泛指刑具,那么“杽”的“手”旁就表示出它指的是手上的刑具;木字旁,所以應是木製的。不過後來鐵器越來越多,鐵質刑具也越來越多,“杽”(即“杻”)也可以用來指鐵質刑具。《舊唐書·刑法志》里說:“繫囚之具,由枷杻鉗,皆有長短廣狹之制”,《大清律例》里規定應杻而鎖、應鎖而杻都屬於犯罪(因為用錯了刑具),可見“杻”是一種特定的刑具。《正字通》說是“手械”,就是手銬之類。不過,《大清律例》里也常“鎖杻”聯稱,泛指刑具。至於“劈杻開枷”則屬於修辭里的“互文”, “劈杻開枷”就是“劈開杻枷”的意思,所以有些網友關於“劈”的疑問是不存在的。

杻(chǒu)

〈文〉[名] 刑具名,即手銬
《舊唐書·刑法志》:“又繫囚之具,有枷、~、鉗、鏁(suǒ)。”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杻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唐韻》《集韻》敕九切《正韻》齒九切,𠀤音醜。械也。本作抙。
又《唐韻》《韻會》𠀤女久切,音紐。《詩·唐風》隰有杻。《陸璣疏》檍也。葉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多曲少直枝,葉茂好,二月開花如練而細蘂蓋樹,名萬歲枝。或謂之牛筋,材可為弓乾。
又《集韻》忍九切,音蹂。義同。

音韻參考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niǔ】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狃(niǔ)
女久
上聲
開口三等
ɳĭəu
nriux/niov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chǒu】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敕久
上聲
開口三等
ţʰĭəu
thriux/thiov

方言集匯

◎ 粵語:cau2/nau4
◎ 客家話:
[客英字典] ngiu3/chiu3
[海陸豐腔] chiu3/ngiu3
[梅縣腔] chu3/chiu3
[台灣四縣腔] cu3/ngiu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