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聞一多先生稱之為詩壇的雙曜。他們的友誼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佳話;兗州,曾是他們活動的重要舞台。
基本介紹
- 書名:東魯尋蹤說李杜
- 作者:徐葉翎
- 類別:歷史人物
- 開本:16
本書簡介,作者簡介,出版社簡介,
本書簡介
1994年,在中國李白學會在兗州召開的《李白在山東》學術研討會上,兗州學者提出的李白東魯家居之地就在瑕丘(今兗州)的觀點得到了與會專家的普遍認可。這一結論還被視為李白生平研究領域中的重要成果。此後的數年中,兗州學者又在《中國李白研究》《謝眺與李白研究》以及《兗州日報》上發表了多篇文章,造成了廣泛影響。現在,徐葉翎先生奉獻出的這篇長達數萬言的《東魯尋蹤說李杜》,無疑是這一領域的又一重大收穫。徐葉翎先生研究李白與杜甫多年,在研究李白和杜甫關於在齊魯地區的活動方面,多有建樹。因他久居山東兗州、曲阜,對當地的人文地理和地域文化十分熟悉,故對李白和杜甫在山東的遊蹤和活動,結合實地考察,與地下新出土的文物相驗證,多年來進行精心的探索和研究,因此有不少新的發現。
李白自開元後期自安陸移家東魯,在齊魯地區廣為遊歷,並與當地的名士孔巢父、韓準、陶沔、裴政、張叔明等在徂徠山結為“竹溪六逸”,後從東魯被徵召入京。辭京還山之後,仍回東魯。後李白又隻身南遊吳越、皖南,其家一直在東魯未動,至安史之亂初,其子女還留滯在東魯。杜甫在開元後期,由於其父在兗州任職,曾多次至東魯省親,並在齊魯地區廣為遊歷和交遊。杜甫還與李白二人在齊魯結伴同遊,親如兄弟,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千秋佳話。他們都於齊魯大地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這段重要的歷史,前代的學者雖然已做了一些研究和考索,但無論是在細度和深度方面,都還做得不夠。這就給當地的學者和李杜的愛好者,留下了廣闊的探索空間。在這方面,山東的學者和研究者,如濟寧的鄭修平,兗州的武秀、徐葉翎、王伯奇、樊英民,汶上的何樹瀛,山東大學的張忠綱等先生及其弟子們,充分發揮了他們在山東地理和齊魯地域文化方面的優勢,都對李白和杜甫在山東的行蹤和交遊的考索及對其思想文化的闡釋,做過認真的探討和研究,並做出了顯著的成績。徐葉翎先生的這本著作,綜合了前人有關李、杜在山東的遊蹤及有關詩歌的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有所推進。在書中有些問題,還提出了自己的新穎見解。如李杜初交的時間和地點問題,由以前的天寶三載相見於洛陽的舊說,改定為於開元末年,地點是在兗州;李白的《戲贈杜甫》和杜甫的《贈李白》都是李杜在游東魯互相戲謔時所作,地點是在兗州的甑山;將李白贈杜甫的詩由原來的三首,認定為七首;將李白東魯作品原識出四十餘篇,今增至六十餘篇,並作了語譯、考釋,供作參閱。此外,此書還對李白移家東魯的地點定為兗州,對沙丘、南陵、汶水、堯祠、石門、飯顆山等做出了實地考察,與歷史文獻考釋,對有些地點問題提出新見。以上這些研究雖不能說都能成為定論,但是,作者卻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思路或提出新的問題或說法,引起人們新的思考。從而擴大研究的視野,將問題研究引向深入,對進一步弄清李杜在山東的遊蹤和交誼及詩歌創作,起著很好的先導和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徐葉翎,1934年生,字雲之號石羽,齋署綠綺軒主人,金石書畫家、著名學者。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李白研究會會員、朱復戡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國家二級美術師。幼承家學,治學之年,涉獵翰墨,文革期間下放曲阜鄉里,得以求教於曲阜師範大學蔣維松、包備伍先生。70年代初,負笈岱麓,拜師朱復戡先生為入室弟子,攻金石、詩書畫、藝術研究及創作,體裁均甚廣泛,尤長於寫意花鳥畫、行草書、大小篆書法、篆刻及論文著述。作品重氣象、抒情、寫意、寫心、寫神,工隱中求靈動,遵循傳統,剔出新意,傾向雄渾陽剛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