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餵馬村是餵馬鄉政府駐地,位於縣城南10公里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餵馬村
- 行政區類別:鄉村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主要產業:種植、養殖業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
村情概況
餵馬鄉2008年著力辦好八件惠民實事
餵馬鄉今年著力辦好八件惠民實事:一是投資180萬元,利用原鄉政府舊址,改造、配套、新建餵馬敬老院。二是投資20萬元,新建餵馬鄉畜牧獸醫站。三是投資45萬元,改擴建餵馬鄉衛生院和五個村級衛生服務所。四是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在寺溝、前儀嶺實施整村推進項目工程;在西仁村完成千頭牛場一期建設工程,新發展個體養牛50頭以上的經營戶13戶,3000隻以上的養雞經營戶7戶,100頭以上的養豬經營戶26戶。五是實施古窯避讓搬遷工程。六是完成窯堤、大南巷新村搬遷綜合工程。七是打通後儀嶺—寒湖嶺3.7公里出境路,進一步改善拓寬加厚遠佛口至後儀嶺現有公路,徹底打破西九村經濟發展交通瓶頸制約。八是投資65萬元完成3000米飲水管道替換及部分泵房的配套工程,並投資180萬元在西九村實施水源治理及蓄水工程,新建2箇中型蓄水池,完成水渠及配套建設,為全鄉飲水安全提供保障。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6畝(其中:田89畝,地107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58.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2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02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690.9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0戶通自來水,有116戶飲用井水,有1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4.44%)。有36戶通電,有2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69.44%和69.4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戶(分別占總數的94.44%和47.22%)。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畝,有效灌溉率為30.6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7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0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48萬元,占總收入的44.19%;畜牧業收入7.56萬元,占總收入的23.07%(其中,2006年內出欄肉豬120頭,肉牛14頭);林業收入0.58萬元,占總收入的 1.77%;第二、三產業收入2.40萬元,占總收入的7.32%;工資性收入7.75萬元,占總收入的23.65%。農民人均純收入1320元,農民收入以勞務輸出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2人(占勞動力的51.85%),在省內務工20人,到省外務工22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36戶,共鄉村人口165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79人。其中農業人口164人,勞動力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4人,參合率93.90%;享受低保1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12戶,占農戶總數的33.33%。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禮樂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洛黨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 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9.4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50個(勞均3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級財務收支狀況等。
東餵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