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107戰鬥機

東風107戰鬥機

東風107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的戰鬥機項目,由第一飛機設計室負責設計,哈軍工提供技術瀋陽飛機廠負責製造,瀋陽發動機廠負責動力系統,設計過程中得到了蘇聯的技術支持。東風107計畫採用2台新研製的紅旗2噴氣發動機,總體布局上參考美國錢斯·沃特公司的F-8“十字軍戰士”艦載戰鬥機。該型飛機未投入生產,僅在製造了全尺寸模型之後項目即遭下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風107戰鬥機
  • 項目年代:20世紀50年代
  • 製造廠:瀋陽飛機廠
  • 技術支持:蘇聯
項目背景,發展歷程,項目結果,設計指標,

項目背景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周恩來作了《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隨後全國掀起了“向科學進軍”的熱潮。在全國科學規劃會議之後,我國航空工業決定走出按照蘇聯圖紙單純仿製蘇聯飛機的局面,發展我國自己的飛機設計力量。
航空工業局決定成立第一飛機設計室,初期由瀋陽飛機工廠代管,並從航空局調去四個人:當時的飛機技術科長徐舜壽、老工程師黃志千,以及建國後從大學航空系畢業的顧誦芬和程不時。那時人們面對興旺發達的事業,充滿了創業的雄心。
所謂新設計的飛機不應是對國外飛機“照葫蘆畫瓢”的模仿,也不是做一些“小修小改”的小打小鬧,而是從飛機的任務需求出發,從世界航空技術總庫中挑選合適的手段,通過“工程綜合”來形成自己的設計。這是新中國從設計第一架飛機開始就建立起來的設計路線,也是世界航空發展所遵循的主要設計路線。
第一飛機設計室設計的第一架飛機為殲教-1飛機的總體設計圖剛一完成。即刻進入實際設計程式。此時工廠剛剛仿製成功蘇聯的米格-17噴氣殲擊機,從工廠來的設計人員都對“米格式飛機”非常熟悉。但是,第一飛機設計室不準備讓中國自行設計的飛機成為“米格機”的仿製品。徐舜壽為此特地提出:“要熟讀唐詩三百首”,即應熟悉各種不同的飛機,然後從中進行取捨,絕對不要“唯米格論”,不要設計出一種“米格機”的變體來。
殲教-1教練機殲教-1教練機
隨後殲教-1選擇了美英式的兩側進氣方式,而不是蘇聯傳統的機頭進氣布置。因為從長遠來看,機頭部分是適宜安裝雷達天線的最好部位,而雷達對於現代作戰飛機是至關重要的。儘管教練機不必裝複雜的雷達,但是掌握這種兩側進氣的設計技術對於發展高性能的軍用機很有用處。
1958年初。自中國自行設計製造殲教-1展開之後,還沒有等飛機首飛,第一飛機設計室就在蘇聯雅克夫列夫設計局專家馬爾道文的幫助下,醞釀自行設計飛機的下一個目標,向超聲速噴氣殲擊機邁進。

發展歷程

1958年4月,瀋陽飛機設計室提出設計東風104殲擊機的構想,飛機的設計值是:最大平飛M數為1.4,升限17000米,爬升率大於70米/秒,航程1000千米,續航時間1小時20分,飛機的動力裝置是一台蘇制РД-9 Б渦噴發動機。能夠全天候作戰。這種殲擊機的設計指標在當時已是非常先進,因為世界上擁有最先進航空工業的國家美國和蘇聯,其超音速飛機問世也不過五年。而瀋陽飛機廠在兩年前已試製成功亞音速殲擊機殲-5(米格-17),掌握了噴氣式飛機製造技術,並且在1958年初開始試製超音速殲擊機米格-19,米格-19的M數也是 1.4,實用升限17500米,與東風104的指標差不多。應該說,如果老老實實地按科學規律辦事,東風104經過努力有可能研製成功。
但在1958年席捲全國的“大躍進”浪潮、追求高指標的風氣影響下,自行設計殲擊機的性能指標一路攀升,以致嚴重脫離我國的實際。
1958年5、6月間,設計組開始探討提高東風104的設計速度。
東風107模型東風107模型
1958年8月,受大躍進形勢的影響,航空工業局根據空軍的要求,決定將飛機設計室提出的東風104殲擊機改為東風107,此東風107已非彼東風104了。1958年8月6~15日,航空工業技術會議在瀋陽召開。這是繼殲教-1試飛成功後,計畫向更高更廣的航空技術領域開展自行設計的一次思想動員和總體部署,同時會上提出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設計規劃,決定將東風104的設計指標提高到馬赫數1.8,升限20000米,新的型號被稱為東風107。同月,東風107草圖設計基本完成。趙爾陸了解到哈軍工受美制F-105觸動而設計的東風113指標達到“雙25”的情況後,遂帶領航空工業局長王西萍、副局長油江、徐昌裕李兆翔、瀋陽飛機廠廠長牛蔭冠、總工程師高方啟、飛機設計室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等前往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開現場會。進行參觀學習。在現場會上,哈軍工就東風113的設計方案做了詳細介紹,與會同志進行了討論。最後,趙爾陸在講話中說:學院敢想敢幹的精神是好的,但現實主義少了一點,浪漫主義多了一點。並且說,我們要樹立對立面。隨後在東風113殲擊機“雙25”的高指標影響下,東風107的最大速度提高到馬赫數2。
在召開東風113殲擊機方案審查會時。工廠方面的代表提出與其分散精力,不如將東風113和東風107合併,研製一種馬赫數1.8的殲擊機。這在會上引起了激烈討論,最後作出兩個項目都上的結論。會後,陳賡反對此事。認為“兩個都搞一個也搞不成。只能搞一個先進的,不能搞落後的”。這個意見被彭德懷採納,於是取消了原會議結論。因此在1958年10月上報中央的報告中只提到了東風113。不過,東風107計畫早已開始並取得了一定進展,如果由於東風113而暫停,未免可惜。於是再次召開由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主持的審查會,會上雖有爭論,但結論是同意東風107的繼續試製。並以國家航空試製小組的名義予以批准。
這個決議使當時東風107的設計組歡欣鼓舞,由於其準備工作開展較早,所以一經上級批准,試製工作就全面鋪開,很快圖紙全面發出並開始試製工作。
1958年10月31日,東風113試製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關於東風113的試製地點發生爭論:趙爾陸和航空工業局的同志提出,鑒於瀋陽飛機廠已有東風107試製任務,還著手仿製蘇聯米格-19,已無力再承擔東風113的試製任務,建議東風113在南昌飛機廠試製。哈軍工的同志不同意在南昌,堅持在瀋陽飛機廠這個具有試製生產噴氣式飛機經驗的工廠來進行。後經劉亞樓斡旋,才將東風113也定在瀋陽飛機廠試製(將兩個型號、存在競爭的同類殲擊機放在一個工廠試製,這也是絕無僅有的事情!)。試製領導小組決定,哈軍工的飛機、發動機設計人員到瀋陽飛機廠和瀋陽發動機廠、航空雷達的設計人員到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其他的設計人員到有關工廠、院校、科研單位參加研製工作,並歸該單位領導。
1958年11月13日至20日由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任主任,總參謀部、空軍、海軍、總參通訊兵部等單位組成的審查委員會又對東風107的設計方案和木質樣機進行了審查,均同意投入試製。審查委員會在11月21日向中央的報告中認為:東風107飛機的設計性能較好,最大平飛速度馬赫數為2,升限為 20千米,安裝兩枚空空飛彈和兩門機炮,必要時還可加裝兩枚空空飛彈,性能超過米格-19飛機,並能壓倒美國正在使用的F-105、F-100、B-58 型飛機,具備了保衛我國領空的基本性能。
這一回合東風兩戰機同台競爭審查的結果,雖然不分勝負,但顯然東風113占了上風。因為它是由中國最高決策機構中共中央批准的(由中共中央直接批准一個飛機型號研製,這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一件事);而東風107是由航空工業主管部門批准的。但從準備工作與後勁來看,東風113又不占上風,此時它僅僅在設計方案上“紙上談兵”。而東風107因為在瀋陽飛機設計室設計,瀋陽飛機廠試製,有優越的“地利”與“人和”的條件,瀋陽飛機廠已於1958年9月開始製造東風107的工藝裝備了。
11月,航空工業局奉命下達《關於試製東風113高速殲擊機的決定》,要求瀋陽飛機廠、瀋陽發動機廠同時研製兩種高性能的殲擊機——東風107和東風113及其配套的發動機。
哈軍工也立即行動,決定空軍工程系空氣動力學教研室副主任馬明德教授負責學院低速風洞設計建設,院理論力學教研室主任陳伯屏教授負責“熱障”攻關。陳伯屏和空軍工程系空氣動力學羅時鈞教授、航空發動機教研室副主任董紹庸教授等帶領一、二、三期學員約400人於1958年10月下廠參加研製工作。瀋陽飛機廠成立第二飛機設計室,專門負責設計東風113殲擊機(這種由大學教師帶領大批未畢業的學生作為尖端飛機的設計人員,在世界航空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二、三期學員沒有學完的課程,教員到廠繼續授課。學員一邊聽課學習,一邊參加研製工作。
重新修改的東風107A模型重新修改的東風107A模型
1958年12月,瀋陽飛機設計室基本完成東風107生產圖設計。隨後根據中、蘇商定的協定,1959年2月27日,由航空工業局副局長徐昌裕帶隊。葉正大等設計師帶著東風107的圖紙資料赴蘇聯諮詢。同時,將東風107的模型也送往蘇聯吹風。本來東風107作為一種我國正在研製的新型殲擊機,不但性能指標高。而且採用了多項新技術因此應該對蘇聯人嚴格保密,避免蘇聯知道我國的這一新型號。然而與東風107相比東風113的指標更高,因此東風107則能夠拿到蘇聯去吹風。東風107的技術諮詢進行大約8次,到同年9月結束。在諮詢中發現設計方案有重大技術問題,主要是速度達不到,阻力估算小了,這是由於迎角可變機翼強度降低導致的,飛機性能達不到預定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蘇聯連兩側進氣這個已經在殲教1上成功運用的進氣布局設計也否定了,蘇聯人稱長度小於20米的飛機不適於用兩側進氣。基本上東風107從兩側進氣到變迎角機翼都被蘇聯全盤否定。不過與之相對應的是在PⅡ-9B發動機基礎上放大設計的紅旗2發動機得到了蘇聯人的肯定。
1959年1月發完東風107試製圖紙以後,2月至5月間,飛機設計室又對圖紙審查修改。同年5月,發出了經修改過的圖紙東風107A,新的東風107A取消了變迎角機翼設計,改為了固定式三角上單翼。不過保留了兩側進氣這一設計。修改後的飛機需要重新進行吹風,然而當時我國只有從民主德國進口的HK-2跨聲速風洞。為了趕在1 959年10月1日獻禮,飛機還是匆忙去吹了風。隨後由於期望使用的紅旗2發動機難以按計畫完成,飛機設計室還改型設計過東風107S(動力改用蘇聯PII一9B發動機)。同年9月,根據廠黨委的決定又設計了東風107Z戰術偵察機,同時作為1 07A的試驗機。後來又設計過東風107殲擊教練機等過渡方案,都未投入試製。

項目結果

1959年12月,上級決定東風107A下馬,為東風113讓路。東風107初始階段還能按科學規律辦事,後來與東風113競相攀比,不得不中途夭折。本來很有前途展翅藍天的東風107,僅僅製造了原尺寸木製模型後便停止了發展。
中國航空工業在60年代初重整旗鼓,系統地建立一整套航空科研機構,從技術基礎工作抓起,老老實實地“摸透”殲7,從而在1964年開始設計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才從東風107、113雙夭折的陰影中逐步走出來。

設計指標

動力裝置 紅旗2號發動機兩台,單台推力4200千克,加力推力 5480千克。
翼展 9米
機高 16.4米
機翼面積 34.98平方米
正常起飛重量 11500千克
燃油重量(機內) 3000千克
最大使用過載 8g
最大平飛速度 1.8M
實用升限 20000米
最大爬升率 200米/秒
航程 2100千米
續航時間 2小時10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