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香山遺址

東阿香山遺址為台形高地,面積8800平方米。表面為灰土層,陶片遍地,出土器物有鬲、罐、頂等,以灰陶居多,也有黑陶與紅陶,以大汶口、龍山文化遺物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阿香山遺址
  • 占地面積:8800平方米
  • 地形地貌:台形高地
  • 出土器物:鬲、罐、頂
東阿香山遺址,香山,地理傳說,

東阿香山遺址

地理位置:東阿香山遺址位於東阿縣城東南香山南麓,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香山

一宿招提境,匡床坐夜分。/山深遲見月,石冷細生雲。/仙梵林中發,名香座上焚。/老僧應出定,時覺語相聞。——《冬夜宿香山寺》。
這首詩,是明代曾任三代帝王師的東閣大學士于慎行所作。說到香山,人們大都會想到北京的香山。其實,在東阿也有一座香山。此《冬夜宿香山寺》中所寫就是東阿的香山。其山外形如鳳凰,又稱鳳凰山。香山位於東阿縣城東南方向,約十三公里。

地理傳說

在山之南,有一寺院遺址,寺門還在,已無風景可言。據說,此寺創建於金大定年間。當時長江以北的廣大土地,均被金占領,金人為了統治北方,藉助於佛、道,大興寺廟。在寺門下的石座上可以看到刻有羊頭的圖案,見證著是金人所建。當年的鳳凰山,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山間溪水潺潺環繞。寺院的香火更是格外興旺,伴著晨鐘暮鼓,伴著朝陽與落日,可以看到寺院上空,香菸繚繞,梵音陣陣,經聲朗朗,更給人以飄渺幽靜之感。許多南南北北的香客,都相約到這裡許願進香,更有達官貴人、文人學士到這裡遊覽。
相傳,距鳳凰山幾里之外,人們便可聞到縷縷香氣在空氣中瀰漫,久久不散。香氣襲人,令人遐想,如入仙境一般。慢慢的,人們便將此山叫香山,寺院又叫作了香山寺。“香菸繞寺”逐漸成古東阿八景之一。在香山村採訪,也有村人說,當年鳳凰山上長滿了槐樹和香椿樹,槐花開遍山上,花香也便飄散開來,香山名字這樣得來的。說法不一,但是香山的名字很美麗。
元朝時,東阿縣城在香山南三里處的新橋鎮(即今舊城),舊城瀕臨大清河,群峰環峙於東南,擁抱香山於懷中,舒目滿眼蒼翠,傾聽流水潺潺,因此,元扎刺王選中了這裡,壽終正寢後葬於香山北西側,有扎刺王墓碑為證。
考古工作者在香山發現了大量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時期的遺物。證明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前,就有古代人類聚居於此。
有資料記載,明洪武八年,因河水泛濫成災,人們為避水患,遠離了香山一帶,香山寺的香火也日漸消退。直至清嘉靖末年,曹寺僧人性然重修香山寺,殿宇巍峨,香火又日益繁茂,“寶樹青蔥,金姿照耀,法雲廣蔭,慧日流光”(《重修香山寺紀》)。其寶燈閣上,日夜燈火輝煌,香菸瀰漫。“妙語參禪,靜修入定”。曾吸引不少遊人墨客,來此領略山林風月,探尋人生的玄機妙處。
解放前後,寺院中已無僧人,一片空曠荒蕪。文革期間,香山寺遭到空前人為破壞,只剩下一座寺門立於風蕭之中。而只有一百多米高的小小香山,更是在近幾十年的開山採石和燒石化灰中變得滿目瘡痍,幾近夷為平地。只有幾座石灰窯還孤獨地佇立在那裡,像一位病魔纏身的老者,香山被它吃掉了,身邊已無依靠……
香山,一個美麗的名字,而它的美麗只留存在人們日漸淡漠的記憶中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