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礁(Dōngmén Jiāo)是中國南沙群島里九章群礁東北部的一個暗礁,因礁盤中央瀉湖東端有一出口而得名,人稱“南海國門第一礁”。
中國駐守:儘管第三代碉堡已大為改善駐島人員生活狀況,但活動空間依然狹窄,僅是380平米的混凝土平台,只能勉強生活,無法多散步鍛鍊身體,也無法生產。為改變上述問題,我國於2013年底開始進行填海作業,2015年1月24日的圖像顯示了一個7.5萬平方米的人造島嶼即東門島,5月加修了一個小枝路以修建導航塔用於指導來港的船,因此陸域增加為0.08平方公里(其中正方形區域長寬皆兩百米左右),人工島占整個礁盤的22分之1,生活狀況大為改善。比較:西沙石島和鄭和群礁的鴻庥島也是0.08平方公里,南薰礁永陸面積則大一倍為0.18平方公里。
東門礁守備隊還控制附近的西門礁、安樂礁等,配合赤瓜礁和牛軛礁上的中國守護人員。
2016年11月圖片顯示,已經形成一排排綠化帶。
基本介紹
地理概況,名稱由來,歷史沿革,礁堡時期,控制鄰礁,老式生活艱苦,建小島,
地理概況
東門礁位於北緯9度54分35秒,東經114度29分50秒。
東門礁橢圓形,南北長2公里,東西最寬1.9公里,面積約2平方公里。
東門礁1988年由中國海軍駐軍,修建了守備設施,現為中國海軍常年駐守的島礁。幾座第一代高腳屋仍然保留。後來建造了一個第三代永固式高腳屋,包括一個補給平台。2013年底,中國開始填海造陸工程。
東門礁離中國大陸1400多公里。
名稱由來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第10期《中國地名委員會受權公布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中,公布正式名稱為東門礁,
船隻向西駛進,故名。
有些外文圖書稱為Hugh Reef 或 Hughes Reef。
歷史沿革
1987年5月,東門礁開始建設高腳屋。
1988年,赤瓜礁海戰後,中國海軍進駐東門礁。
1989年8月,東門礁礁盤高腳屋和主權石碑落成。
2012年建好了380平米的混凝土平台。
2013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填海造陸工程。
礁堡時期
控制鄰礁
另外,東門礁守備隊還配合牛軛礁上的中國守護人員。。
每天早上,東門礁官兵都要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茫茫大海上,孤礁挺立,伴隨著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南沙衛士們的誓言撼天動地:“人在礁在國旗在,誓與島礁共存亡!”
每天早上,東門礁官兵都要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茫茫大海上,孤礁挺立,伴隨著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南沙衛士們的誓言撼天動地:“人在礁在國旗在,誓與島礁共存亡!”
老式生活艱苦
水源:須靠運輸補給。
人口: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守,無一般平民居住。
建築:駐軍房舍。截至2012年,東門礁已經建造了一個第三代永固式高腳屋,包括一個補給平台,幾座第一代高腳屋仍然保留。
運輸:有一簡易運輸補給碼頭。
通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在東門礁設有移動通信基站。
其它:守礁條件艱苦,永久性礁堡上面積有限,有守礁士兵自建的“袖珍籃球場”和螺貝文化展廳等簡易娛樂設施。東門礁四周多個島礁被外國非法占據,反偵察、防偷襲、抗襲擾,是東門礁官兵每天的必修課。
(圖冊:)
建小島
為了改變艱苦的生活條件,2013年底,中國開始填海造陸工程。
2015年2月外媒稱,
空中客車防務與航天公司提供的衛星圖像首次確認中國在南沙群島的東門礁上進行填海活動和設施建設,圖像還顯示了赤瓜礁的建設進程。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月16日報導,美國數字地球公司在2004年2月1日獲得的圖像顯示了填海活動開始前東門礁的樣子,當時有一個380平方米的混凝土平台,相當於4箇中等套房的面積,只能勉強生活,無法多散步鍛鍊身體,也無法生產。
2015年1月24日衛星圖顯示了一個7.5萬平方米的人造島嶼即東門島,及一個正在建設中的設施,5月加修了一個小枝路以修建導航塔用於指導來港的船,形成了小“只”字形島(形態有點類似南薰島),總體上約8萬平米(其中正方形區域長寬皆兩百米左右),擴大了200餘倍,人工島占整個礁盤的22分之1,基本上解決了駐島人員的生產問題,生活狀況也大大改善。
比較:標準11人足球場面積為7140平方米(68米*105米),東門島是其11倍。
中國媒體也報導東門礁上東門島的成長。
2016年11月圖片顯示,已經形成一排排綠化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