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里姓(複姓)

東里(複姓)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裏,讀音作dōng lǐ(ㄉㄨㄥ ㄌㄧˇ)。單一淵源:源於姓,出自戰國時期鄭國都城東闋住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周宣王封庶弟姬友於鹹林,建鄭國,為伯爵諸侯國。 鄭國傳二十二世至鄭康公姬乙執政末期(公元前395~前375年在位),周烈王姬喜元年(公元前375年),一直積極窮兵黷武的韓哀侯發兵滅了鄭國,將韓國都城從陽翟(今河南許昌禹州)遷於鄭都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韓國疆域大擴,國境包括了今山西東南部和河南中部地區。 鄭國滅於韓國後,其國人後裔傳有單姓四十八氏,複姓三十六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里姓
  • 讀音:dōng lǐ
  • 淵源:姬姓
  • 出自:戰國時期鄭國都城東闋
姓氏淵源,郡望堂號,郡望,堂號,歷史名人,

姓氏淵源

單姓為:鄭氏、藺氏、語氏、京氏、將氏、良氏、孤氏、尉氏、具氏、司氏、髡氏、燭氏、裨氏、堵氏、泄氏、洩氏、羽氏、渾氏、然氏、游氏、游氏、駟氏、國氏、渝氏、俞氏、喻氏、諭氏、會氏、雅氏、邃氏、?amp;#93;氏、罕氏、豐氏、謄氏、歂氏、僑氏、參氏、販氏、畐氏、蠆氏、印氏、頡氏、梧氏、鯈氏、皇氏、蟜氏、佚氏、衛氏。
複姓為:田章氏、封具氏、東里氏、羌憲氏、彊梁氏、趙陽氏、史龜氏、去疾氏、大季氏、公文氏、公德氏、共叔氏、世叔氏、大叔氏、子人氏、子強氏、子駟氏、子罕氏、子孔氏、子皙氏、子國氏、子游氏、子寬氏、子然氏、子羽氏、子軒氏、子革氏、子旗氏、伯有氏、馬師氏、行人氏、西門氏、西宮氏、京城氏、俟伏氏、賀吐氏。
東里氏,即源於鄭國的姬姓分支之一,出自鄭國國都新鄭城的東闋住民。東闋,即城郭東門一帶地區,城郭與東門之間稱“東郭”,東門以內稱“東里”,其時居於東里之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東里氏。後多省文簡化為單姓東氏。

郡望堂號

郡望

平原郡:始建於西漢高祖時期的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平原、陵縣、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地。東漢以後,或為國,或為郡。北魏時期廢黜。隋、唐兩朝時期曾以德州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東省陵縣。

堂號

玉林堂:明朝賢者東升,博學能文。他教子有方,四個兒子有三人中了進士,時人皆稱他“玉林鳳群,科第世家”。東氏族人因以為“玉林堂”。

歷史名人

東里袞:三國時期魏國將領。南陽太守,隨於禁出征荊州,為關羽所敗,跟于禁一起被俘並投降蜀漢,後荊州為東吳所襲,又跟于禁一起降吳,後孫權為了與魏國交好,於是便放了東里袞回魏國。
東 郊:(生卒年待考),東里氏;山東安德人(今山東陵縣)。著名明朝中期御史。巡按應天府,行部過常州。當時明武宗朱厚照南巡,遇都指揮僉事江彬縱其黨羽橫行州郡,烏煙瘴氣。推官張曰韜上書於東郊,東郊命其登上自己的船。
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農曆9月6日,明武宗在淮安清江浦上釣魚泛舟,由於站腳不穩跌入江中,東郊在明武宗落水危急時救護了明武宗。由於當時已經是九月天氣,江水寒冷,加之明武宗已經被女色掏空了身體,這一病就再也沒有起來。據傳,明武宗後給東郊留下一道秘旨,令其在自己百年後交給皇太后。
明武宗一行匆匆回到京城,雖然太醫們盡心治療,可還是沒有挽回武宗的生命,數月之後病逝。
明武宗在豹房(今北京海淀科學城豹房)病逝後,東郊立即將密旨交給皇太后張皇后。張皇后視旨後,即降懿旨騙捕了江彬,並抄其家。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後,首務即是“磔彬於市”,即活剮了江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