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郎村(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水口鎮東郎村)

東郎村(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水口鎮東郎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郎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水口鎮西北部,海拔425米,距水口鎮12公里,距黎平縣城105公里。東南與南江交界,北與控洞接壤。東郎村坐落在半山腰上,由東郎大寨、廈伍寨、雙萬寨、平地乾寨、平峽寨和大坪寨等5個自然寨組成,寨中有鼓樓5座(其中兩座已廢棄),村前小河流水,村後古樹參天,清靜優美,景色宜人。全村272戶,1328人,全是侗族。村內主要為石姓,吳姓較少,因歷史上聚居地劃分原因形成高寨、岑爛兩大派別。因最早有石東郎到此建寨,後人為紀念他的建寨貢獻故取名“東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郎村
  • 外文名稱:Donglang Village
  • 別名:郎城,東水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大寨、廈伍寨、雙萬寨、平地乾寨、平峽寨和大坪寨等5個自然寨
  • 政府駐地:水口鎮
  • 電話區號:0855
  • 郵政區碼:557305
  • 面積:10.34平方公里
  • 人口:1328
  • 方言:侗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溫和
  • 著名景點:雙子鼓樓、九牛戀塘、對門山原始森林、公壇神位、楓下古井等
  • 機場:黎平機場
  • 火車站:從江站
東郎村概況,人口及耕地,經濟情況,領導關懷,東郎村教育概況及其發展歷程,

東郎村概況

東郎位於水口鎮西北部,海拔425米,距水口鎮12公里,距黎平縣城105公里。東南與南江交界,北與控洞接壤。東郎村坐落在半山腰上,村前小河流水,村後古樹參天,清靜優美,景色宜人。
寨中鼓樓五座,均保存了最古老的的侗族建築風格。其中一座新建的鼓樓和重新維修的鼓樓加進了現代元素。該村依山而建,坐落在風景優美的半山坡上,村腳小河迂迴,村後古木參天。這裡的侗族人每天伴著朝陽上山勞作,迎著落日而歸。勤勞、樸實是當地人的品質。地處深山老林的東郎村交通閉塞,屬於較落後的貧困山村。

人口及耕地

全村4個自然寨,13個村民小組,296戶,人口1458人,全為侗族。國土總面積10.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583畝,人均耕地面積0.4畝。

經濟情況

自古以來,東郎是個偏僻落後的地方。交通閉塞,資源貧乏,經濟薄弱,人多田少。人們的思想素質極低,殘餘的封建思想未能得到徹底清除,文化、科學、技術得不到快速發展。直到公元2002年,農網改造,東郎百姓才得以改變用松柴照明的原始生活狀況,點上了明亮的電燈。2003年,東郎人才知道“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積極捐資投勞,趕修公路。2004年9月,一條由八賴到東郎的村級公路通車。民眾的經濟生活才初有起色。 2010年底,東郎村人均純收入為1807元,人均產糧為316公斤。東郎村主要以農業為主,其他產業相對滯後,基礎設施落後,靠外出打工為生,民眾生活貧困,屬省級重點扶貧一類貧困村。

領導關懷

2013年12月26日,黎平縣水口鎮東郎國小校園內歌聲嘹亮,一片歡聲笑語。原來,這裡正在舉行由黎平信用聯社黨委牽頭、縣婦聯組織開展的五心教育活動 “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啟動儀式。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唐大才、縣信用聯社理事長唐永賢、縣婦聯主席王朝華、縣工商聯副主席吳昆、縣教育副局長姚庭清和水口鎮黨委書記周明鋒、政法書記蔣斌、副鎮長陸敬勇、金融副鎮長信用社主任陸成明等人參了捐贈儀式。老人和孩子們正在一起玩得開心,喜迎黎平信合送來的愛心和溫暖。

東郎村教育概況及其發展歷程

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前,東郎村只有石玉華先生開辦的唯一一家私塾,學生寥寥無幾,全村進過學堂門的人也不過10來個。當時,學生的任務有二,讀書和寫字。先生教讀《三字經》、《全家寶》、《百家姓》,先生教一句,學生跟著讀一句;教完一本,再教一本。毛筆字是每天要寫的,先學寫中楷,後學寫小楷。這是東郎教育的起步。
1956年3月,上級介紹李萬春到東郎辦學。當時沒有學校,就在鼓樓上課,學生40餘人,開1個教學班。9月,民眾獻料投工,群策群力,在村腳建起1幢兩層3間的木教學樓。1957年3月,教學樓竣工,師生搬入新教室上課。民眾主動送孩子入學讀書,學生增加到80多人,教師增加到3人,分3個班進行教學。
1958年,“大躍進”,“大煉鋼鐵”,“大辦集體食堂”。學校“大搞勤工儉學”,年齡小的學生下田拾稻穗,上山采青子、杉樹球。老師帶著年齡大點的學生,參加栽秧、打穀、搶收搶種、積肥造林等。次年,全國開始鬧饑荒,民眾餓飯,學生大量流失,學校停辦。
1963年,恢復辦學。陸振德到東郎任教,當時沒有教材,學習的是學生自備的一些書籍,如《增廣賢文》及一些套用文等。分3個年級,進行複式教學。
1964年3月,東郎國小轉為公辦初小。9月,上級分配陸光錦到東郎國小負責。年底,鄉人民政府帶領全鄉人民,為東郎國小新建1幢木結構教學樓,至今仍在使用。東郎國小成為全鄉中心國小,有6個年級,6個教學班,6個教師。教學秩序逐漸轉入正軌,開始重視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1974年,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撥款1100元,公社黨委發動社員投工投勞,建成1棟196平方米的磚木結構教學樓。1976年,東郎國小開始辦戴帽國中班,方便全鄉高小畢業生就近讀國中。共培養出150多名國中畢業生。1979年,東郎國小戴帽國中班併入水口中學。
1984年,楊昌凡任校長,有老師9人,但多數是民辦教師,國家每月補助每人工資23元。這年暑假,全體教師參加教育局主辦的過教材教法關考試和教學能力考核,東郎國小教師均獲合格。9月,各村民辦校點五、六年級的學生集中到東郎國小就讀。學生增至100多人,開設6個教學班。
1996年,普及國小六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學校組織老師投入掃盲工作,教師輪流上課。這年,教育局組織脫盲驗收,全部達到標準。東郎基本實現普及國小六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1999年4月,調整學校領導班子,石紅任校長。提出“規範學校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爭創一流村級完小”的辦學目標,制定《東郎國小教師教學質量獎懲制度》、《教育教學目標管理制度》、《校園環境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學校管理工作步入正軌。2001年5月,學校在歸雙國小舉行觀摩課教學活動,東郎國小教師楊秀恆、石玉國獲一、二等獎。這年,楊秀恆老師被評為鎮級優秀教師。
2004年,開展普及“兩基”工作,學校開始組建“兩基”資料室,填寫各種表格,控輟率降到1.2%。年初,上級配置遠程教育電腦、彩色電視機、接收機、影碟機各1台,接收天鍋1口。年底,縣政法委幫扶學校硬化籃球場和3間教室、新建校門和升旗台。學校自籌資金新建籃球場。教育局配置圖書1000多冊。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2007年9月,黃承湖任校長。進一步完善學校教學量化管理方案和考核內容,記載教師的業績,作為教師評優、評先、晉級的主要依據,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同年,在普及實驗教學中,教育局為學校添置自然儀器、教具200多件;縣直屬黨委機關贈送學校雙人實驗課桌凳24套、儀器櫃3架,解決了學生實驗的難題。這年,石光國老師榮獲“貴州省邊遠山區優秀教師獎勵基金”;2008年,黃承湖校長榮獲“黔東南州十大標兵”稱號;連續4年,學校被評為鎮級先進學校。
2009年,東郎國小走過了53年的歷程,現在已是一所初具規模、設施比較完備的村級完全國小。學校共有6個教學班,在校生164人;專任教師7人,其中大專學歷2人,中師學歷3人,高中學歷2人。東郎國小正以實際行動為國家民族的教育事業努力奮鬥。
東郎村中心國小有考取985、211名校的學生,如中南大學、鄭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名校的學生。可謂人才濟濟,在七百南江也算考取名校學生最多的村寨。這都得益於老師們孜孜不倦的教導和東郎村人民對教育的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