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遊記》,又名《上洞八仙傳》、《八仙出處東遊記》,共二卷五十六回。作者為明代吳元泰。內容為八仙的神話傳說,記敘鐵拐李、漢鐘離、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修煉得道的過程。龍太子摩揭奪走藍采和的玉版,於是八仙和龍王大戰,最後由孫悟空大敗天兵天將。
基本介紹
簡介
背景
目錄
第 一 回 鐵拐修真求道 | 第 二 回 老君道教源流 |
第 三 回 二仙華山傳道 | 第 四 回 鐵拐獨步遇師 |
第 五 回 楊徒守屍誤化 | 第 六 回 鐵拐托魂餓莩 |
第 七 回 仙丹起死回生 | 第 八 回 戲放青牛亂宮 |
第 九 回 秦王請禱玄女 | 第 十 回 鐵拐屢試長房 |
第十一回 鐘離將兵伐寇 | 第十二回 鐘離不聿交兵 |
第十三回 鐘離大敗蕃陣 | 第十四回 蕃兵劫敗漢軍 |
第十五回 鐘離敗逃山谷 | 第十六回 東華傳道鐘離 |
第十七回 飛劍山嵎斬虎 | 第十八回 點金濟眾成仙 |
第十九回 采和持板踏歌 | 第二十回張果騎驢應召 |
第二十一回 果老殿中辨鹿 | 第二十二回 仙姑得夢成仙 |
第二十三回 洞賓店遇雲房 | 第二十四回 雲房十試洞賓 |
第二十五回 鐘呂鶴嶺傳道 | 第二十六回 洞賓酒樓畫鶴 |
第二十七回 洞賓調戲白牡丹 | 第二十八回 仙侶戲弄洞賓 |
第二十九回 三至岳陽飛度 | 第三十回 湘子造酒開花 |
第三十一回 救叔藍關掃雪 | 第三十二回 鐘呂弈棋鬥氣 |
第三十三回 洞賓私遣椿精 | 第三十四回 蕭後呂客談兵 |
第三十五回 洞賓大排天陣 | 第三十六回 宗保論陣漏機 |
第三十七回 鐵拐大怒洞賓 | 第三十八回 鐘離醫疾調兵 |
第三十九回 大破金鎖青龍陣 | 第四十回 鐘離令破白虎陣 |
第四十一回 鐘離令破玉皇陣 | 第四十二回 大破迷魂太陽陣 |
第四十三回 鐘呂對陣回天 | 第四十四回 湘子設筵和好 |
第四十五回 國舅學道登仙 | 第四十六回八仙求文老子 |
第四十七回 八仙蟠桃大會 | 第四十八回 八仙東遊過海 |
第四十九回 洞賓二敗太子 | 第五十回 八仙火燒東洋 |
第五十一回 龍王奔投南海 | 第五十二回 龍王水灌八仙 |
第五十三回 八仙推山築海 | 第五十四回 龍王表奏天庭 |
第五十五回 八仙天兵大戰 | 第五十六回 觀音和好朝天 |
人物介紹
鐵拐李 八仙之首。他拿一葫蘆,拄一拐,跛著一隻腳,卻會使導出元神法術。 他少年的時候是一個眉目清秀、文質彬彬的讀書人。他也參加過多次的科舉考試,可是因考場失利,屢屢不能考中。最後便不再執迷科舉,而且看破紅塵,離家遠走,到處去求仙訪道。鐵拐李的求道之心非常懇切。為了早日修成正果,他不畏艱險阻在深山幽林之中尋找到了一處茅舍作道庵,在這裡潛心修煉。後來,為了更快地提升自己的道行,他離開了這處茅庵,經歷數個月的餐風露宿,涉深灘登高山,最後在一處幽谷的山洞裡居住了下來。 |
藍采和 本為男子,卻常常女裝打扮,手提花籃,常穿破藍衫,繫著一條3寸多寬的木腰帶,一腳穿靴子,一腳赤行,經常手持3尺多長的大拍唱板,在城市裡邊走邊唱。 他行乞鬧市,乘醉而歌,週遊天下,後來得到鐘離權之度化,乘雲而去。 |
“八仙”的由來
最早的八仙出現在漢代,是號稱“淮南八仙”的八個文學家,當時稱作“八公”。《國小紺珠》記載:“淮南八公: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披、雷被、晉昌、伍被。”
由此可見,淮南八仙只是八個文人,並非神仙。但後來因為有淮南王成仙的傳說,後世便附會在他門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稱作“八仙”。
晉代譙秀所著《蜀紀》中,載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隱於鴻閈,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與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隱士;四張道陵,今鶴鳴觀;五莊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龍門洞在成都;七范長生,在青城山;八爾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與現在所傳的八仙,都毫無關係。
八仙的事跡多散見於唐、宋時的書籍中,但當時還沒有形成“八仙”這樣一個群體。真正集八人合稱“八仙”的,是在元人創作的雜劇中。這些雜劇都並稱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盡相同。
馬致遠的雜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呂洞賓的口吻,依次介紹八仙道:“第一個是漢锺離,現掌著群仙籙;這一個是鐵拐李,發亂梳;這一個是藍采和,板撤雲陽木;這一個是張果老,趙州橋騎倒驢;這一個是徐神翁,身背著葫蘆;這一個是韓湘子,韓愈的親侄;這一個是曹國舅,宋朝的眷屬;則我是呂純陽,愛打的簡子愚鼓。”上述八仙,均為男性,沒有現在所傳八仙中的何仙姑,卻多了個徐神翁。
自從明代吳元泰的演義小說《東遊記》一書問世後,“上洞八仙”才選定了。吳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順次:一、鐵拐李,二、漢锺離,三、藍采和,四、張果老,五、何仙姑,六、呂洞賓,七、韓湘子,八、曹國舅。這八仙的組成及排名次序,已經與現在所傳八仙完全吻合,說明大多數人接受了吳氏的說法
八仙過海
點評鑑賞
作者簡介
出版版本
出版年 | ISBN | 出版社 |
---|---|---|
1998-3 | 9787505929340 | 中國文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