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辛屯村

東辛屯村

東辛屯位於北京市大興區青雲店鎮,現有人口532人,168戶,勞動力340,耕地面積1043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572畝,蔬菜等到經濟作物面積343畝,養殖用地118畝。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592元。

2013-2014年度“北京最美的鄉村”。

北京美麗鄉村聯合會會員村。

基本介紹

該村介紹,四美介紹,產業支撐,村莊建設,發展思路,

該村介紹

東辛屯民俗旅遊文化村位於北京市大興區青雲店鎮,西鄰歷史悠久的青雲大集、104國道,東臨大回城果桑園,北部與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接壤,距北京中心城區僅25公里,交通便利。
東辛屯民俗文化村成立於2012年4月,接待項目有特色手擀麵、地道農家菜品、民俗文化活動、垂釣、農產品及民間手工藝品展銷等。
受溫帶季風氣候影響,東辛屯村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水充足,花木旺盛;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日照充足。年降水量在300-900毫米之間,土壤相對濕度達6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農作物生長需要大量水分,冬季農作物休眠,寒冷有利於土壤保存肥力。獨特的氣候條件對冬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東辛屯民俗村選用當地生產的優質小麥,加工成原生態東辛屯石磨麵,製作出正宗的東辛屯手擀麵口感更勁道,富有嚼勁。
東辛屯民俗文化村內環境整潔,雞犬相聞,民風淳樸,街道寬闊,民俗文化濃厚,主打產品“老娘”們手擀麵,又稱“娘娘面”。興盛於清雍正年間,曾是雍正皇帝最喜愛的美食,距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在這裡,家家戶戶均會擀得一手好面。民俗村周邊建有多棟日光溫室,且植被覆蓋率高,空氣清新。考慮到東辛屯村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2012年在青雲店鎮黨委政府“一村一品”的政策引導下,將東辛屯村由單一的農業種植村打造成集休閒、餐飲、垂釣、觀光、住宿為一體的民俗文化村。該民俗村由村委會統一實行標準化管理,全部傳承了農家習俗,村民民俗烹製燉菜,兼農村婦女親自製作手擀麵,配有“八鹵八碼”。且食材均源於該村村民自產無公害蔬菜,石磨麵及農民自榨花生油等。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經營,東辛屯民俗村現已初具規模,擁有民俗接待戶16戶,可同時接待遊客近千人,通過發展旅遊帶動了100餘名農村4050人員的就業問題。從業村民經過統一培訓管理,將服務與配套設施及餐飲衛生規範化。目前,經營模式已逐步走上正軌,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各民俗戶每天的遊客接待量均達到30人以上,從業人員人均年收入達到4萬元,是當地農民年收入的2倍之多。大幅度的帶動就業,促進農民增收。
東辛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在鎮黨委強力整合和採取班子成員包戶的模式,在全村幹部黨員民眾的共同努力下,闖出了一條依託旅遊餐飲經濟增速的新路子,逐步的與青雲店大集、孝義營“孝心饅頭”、 西孝路都市農業產業示範大道、大東農業園為一體,形成了青雲店鎮“文化旅遊之鎮”的發展目標。

四美介紹

生產美
2012年,為全面貫徹落實鎮黨委、鎮政府“環境美好家園,兩城服務樞紐,文化旅遊之鎮”的發展目標,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東辛屯村以‘麵條唱戲,文化搭台”唱響了農家樂新的旅遊方式。目前已發展民俗旅遊接待16戶、配送中心1個、特色食品供應商2個,並且先後創辦了和諧天下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北京福地青雲旅遊有限公司、北京綠天下生態農業發展中心、北京東辛屯喜洋洋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公司,達到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新形勢。目前共有創業者20人,直接帶動就業100多人。自今年4月25日開始接待以來,全村共接待8萬餘人次,接待戶由原來的年收入不足萬元到現在的月收入一萬多元。
2013年4月,東辛屯民俗旅遊村民俗戶參加了“首屆北京市鄉村麵食大賽”。並且代表作品“老娘” 們手擀麵榮獲此次比賽的“大眾麵團獎”。此次參賽選手由來自大興、通州、房山、門頭溝等八個郊區縣的15支參賽隊組成,現場進行蒸、煮、烹、炸等麵點廚藝大比拼。通過專業烹飪大師和現場30位大眾麵食評審團的打分,東辛屯村“老娘”們手擀麵脫穎而出,獲得由北京烹飪協會和BTV《京郊大地》欄目頒發的“大眾麵團”獎盃。
2013年5月1日,“最美鄉村生活”首期拍賣活動在東辛屯民俗旅遊文化村隆重舉行,此次拍賣的產品為東辛屯村30平米和60平米菜地的1年使用權,拍賣活動吸引了200餘名遊客的積極參與,同時也吸引了著名節目主持人、烹飪專家侯軍,中國辣妹等眾多演藝明星的到來,他們紛紛出資購買菜地,開始了體驗之旅。首次拍賣活動共拍出菜地30塊,最高價位在2500元。
同時為了更好地解決‘4050’人員就業難的問題,從開闢就業渠道著手。東辛屯村將成立一支“大嫂”服務隊,把賦閒在家的‘4050’婦女集中起來培訓,讓她們有技能,到民俗戶或者食品供應商家裡去上班。這樣,一戶創業,就能帶動四、五個人就業。目前已帶動本村70餘人在本村實現就業。
生活美
全村共有村民174戶,人口640人。其中農業人口530人,非農業人口110人。2012年東辛屯村經濟總收入1227.9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15647.13元。2012年村黨支部將全村500多畝地流轉到村集體中進行經營,通過集體化經營管理,減少農業成本,這樣村民獲得了更多收入,同時建設了村南蔬菜基地和建設村西養殖基地。
經濟發展的同時村里也進行了新農村建設,舊村改造144戶、村內道路寬敞整潔、太陽能路燈、節能路燈夜間照亮了全村,家家接上了有線電視、寬頻網路,村內有老年活動中心、幼稚園、籃球場、民俗文化廣場,即將建成一座300平方米的太陽公共浴室。村內臨近天然氣輸送管道並預留接口,目前正與北京燃氣集團等多部門爭取,村民將有希望用上天然氣取暖做飯,通過鎮黨委政府、村兩委班子以及東辛屯村人民的共同努力,全村發生了重大變化,改變了傳統農村的印象,開創了社會主新農村的新景象。
東辛屯村連續三年為村民發放福利費和老年人生活補助金,截止目前本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為276人,2012年續保人員為225人,新參保人數7人,完成大齡人員參保工作目標的100%。
環境美
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始終保持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共同發展的思路,不斷加大資金的投入,用於村莊建設和環境建設,使村莊的環境面貌達到淨化、硬化、綠化、美化和亮化標準,進行了公廁改造,民俗文化廣場、場地小遊園建設,停車場建設,在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使村莊環境有了質的飛躍,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效果。先後獲得北京市環境建設先進村,北京市體育特色文明村,市級生態文明村,大興區五個好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東辛屯村從1992年開始自籌資金實施舊村改造,在區、鎮兩級政府支持下,目前已有144戶遷入規劃新址,新村建設已建雛形。
2009年,東辛屯村進行了環境綜合治理淨化、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包括硬化主要道路10條,硬化總面積2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20盞,購進垃圾大箱5個,將垃圾進行密閉化運輸並集中到鎮垃圾轉運站進行處理。修建公廁2座。改建環保型沖水式廁所171戶,改廁率達100%。在飲用水方面,統一集中供水到戶,居民飲用水達到國家標準。
農村良好的生態是資源,東辛屯人愛護環境、著眼長遠,保留了整齊的房屋、寬闊的街道,鬱鬱蔥蔥的樹木,全村沒有私搭亂建。村裡有7人組成的專職環整小組,負責村口河道兩邊、主要街道的衛生。每月進行一次衛生評比,符合標準的,每月每戶獎勵50元。每個黨員戶門前都掛“環境示範戶”鐵牌。接待戶所用的蔬菜,大部分都是在自家田裡種植,必須使用有機肥料,讓來的客人吃得放心。
人文美
2006年至2009年,村黨支部連續四年被評為大興區“五好”黨支部。近年來,東辛屯村黨支部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這一主題,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鎮黨委提出“環境美好家園 兩城服務樞紐 文化旅遊之鎮”的發展戰略,東辛屯村支部提出黨建引領、服務優先、帶領致富的理念,調動村內各類資源共建美好和諧村莊,探索出了一條農村黨建新路。
今年年初東辛屯村黨支部在黨員中開展了“支部引領產業,走特色發展之路;黨員引領創業,走合作發展之路”的雙引領活動,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提供了雙引擎。按照鎮黨委提出的引領就是發展、引領就是服務的黨建理念,支部要求全體黨員幹部要先學一步,提高致富本領;先乾一步,帶頭創業致富;先帶一批,實現共同富裕。
為了全面打造文化旅遊之鎮,豐富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東辛屯村投資15萬元,建起了文化大院,組建起村內文藝舞蹈隊,文化活動的開展增加了鄰里之間的團結,拉開了和諧村鎮建設的篇章。2011年8月,來自“大興邦”的60餘名客人為東辛屯村益民書屋捐贈了600餘冊圖書。熱情好客的東辛屯村村民用他們最拿手的手擀麵招待了遠道而來的客人,客人們吃得不亦樂乎。自此,東辛屯的手擀麵開始走出了青雲店,名聲在外。
2012年10月,東辛屯民俗旅遊文化村舉辦了喜迎重陽“千歲宴”文化活動。各民俗接待戶均端來長壽麵和拿手農家菜前來為老人祝壽,全村老少共享天倫之樂,使整個村莊沉浸在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當中。2013年春節期間,東辛屯民俗旅遊文化村開展“歡天喜地”過大年系列民俗活動。不僅展現了傳統大秧歌、小車會表演以及非遺技藝現場展示,還推出了猜燈謎、送元宵等趣味活動,吸引了國內外遊客一千餘人的駐足觀賞和積極參與,並得到廣大遊客的一致好評。
東辛屯民俗村以面為緣,以民俗文化為背景,不斷的挖掘和開設新的旅遊產品,多次推出消夏“二伏面”、“手擀麵”杯桌球大賽,“多彩假日”等系列文化活動,未來將建造趣味迷宮等多項娛樂設施,民俗婚禮等項目,擴大經營範圍。逐步走出一條“戶戶搞旅遊、人人都參與、農民當老闆”的民俗旅遊接待路線。

產業支撐

利用現有耕地發展小麥種子500畝,與區種子公司簽訂小麥種子購銷協定,通過種子價格優勢,增加種植戶收益每畝近100元。

村莊建設

繼續做好受到鳳河污水污染農戶的搬遷工作。截止到目前,已有80戶進行了搬遷,剩餘80戶希望儘快得到搬遷。在進行搬遷的同時對村莊進行整體規劃,達到新農村建設“村容整潔”的要求。包括:整修硬化村內的主路及胡同、安裝路燈、道路兩側綠化、建垃圾站及添置垃圾桶、改廁。文化大院建設及增加農民娛樂活動,在原有邀請外埠演出團體到村表演的基礎上,成立村業餘劇團,建立本村自己的文化傳播團體。繼續利用現有已建成有體育場所開展籃球、桌球、羽毛球等大眾體育項目,引導農民重視身體保健。繼續開展“好兒媳”、“五星文明戶”等評比工作,加快“和詣農村”建設,提高本村農民整體素質。

發展思路

舊村改造。配和新農村建設進行舊村改造對現在農戶房屋進行重新規劃。村莊建設。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的生活文化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