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洞景區

東西洞景區

東西洞景區屬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南雁盪山核心景區,距平陽縣城昆陽鎮32公里,溫州市區87公里,距甬台溫高速公路出口20公里。東西洞景區面積為7.03平方公里,景區自然資源以及人文資源都及其豐富,溪灘、幽洞、奇峰、石塹、銀瀑、景岩“南雁六勝”齊全,儒教、佛教、道教“三教薈萃”。加之地處於溫州南部旅遊金三角的中心,交通方便,發展潛力巨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西洞景區
  • 所屬地區:平陽縣
  • 地理位置:南雁盪山核心景區
  • 面積:7.03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東南屏障、石天窗
簡介,主要景點,石天窗,東南屏障,躍鯉灘,雲關,仙姑洞,怡心院,十二奇峰,杜鵑林,晴虹洞,梅雨瀑,三台道院,釣磯、觀音坐蓮,東洞,會文書院,觀音洞,一線天,聖峰洞,碧湖篁島,地圖信息,

簡介

東西洞景區位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南雁盪山核心,距平陽縣城昆陽鎮32公里,溫州市區87公里,距甬台溫高速公路出口20公里。東西洞景區面積為7.03平方公里,景區自然資源以及人文資源都及其豐富,溪灘、幽洞、奇峰、石塹、銀瀑、景岩“南雁六勝”齊全,儒教、佛教、道教“三教薈萃”。

主要景點

石天窗

渡過碧溪潭,行數十步就到四角的愛山亭,亭子純系石柱石樑石屋頂構成,風格古樸。亭前有聯:“開天窗說涼(亮)話;有大石當中流。”指的是兩處景觀:一是以往溪流中有塊巨石,像躍起的癩蛤蟆,如北雁顯聖門的“中流砥柱”。另一處就是石天窗。
石天窗,隔溪與石亭對望。原是塊峙立溪邊山上的大懸岩,中間有一方洞通透,仿佛是架在半天的視窗。宋時已有盛名,宋人項桂發詩云:‘深游南雁見名山,石洞天窗夜不關。”1918年《中國名勝》第十種里,石天窗被列為主要景點之一。近旁還有相傳雁群雲集的群雁峰,形似天馬行空的天馬峰。

東南屏障

從愛山亭南行,舉首可看到一處孤峰矗立,全峰由三塊巨石構成,呈“品”字形。走上幾十級石階,大有泰山壓頂之勢,這就是南雁眾多奇峰怪石中出類拔萃的錦屏峰,又名石屏風、石門樓。歷代都是南雁盪山主要景點,開發於唐代中期,宋時稱石門樓。宋代陳有功有“百里周遭雁盪山,石門天設不須關’詩句,清代黃青霄有“拔地嶙峋列畫屏。瀠洄水抱數山青”詩句。此峰高33米,寬50米,厚約4米。主峰下一洞門,高4米,寬6米,門楣上有“東南屏障”四字的摩崖石刻。
穿過洞門往南看,有兩岩相連,一如蛇頭,一如龜,稱為“龜蛇會”。又有兩巨石,一似獅,、一如虎,為“獅虎鬥”。從山嶺上看此峰,宛如頭戴方帽的“知客僧”,正向遊人垂袖恭迎,與北雁的“接客僧”競獻殷勤。

躍鯉灘

從東南屏障往南行,山下有個小洲呈臥魚形,魚的中段有四五畝面積那么大,這就是躍鯉灘,又名石鯉,清人盧鎬詩云:“泛泛清溪水,中有故龍姿,凌風可飛去,乃戀水石奇。長留一片園,時動鱗之而。”這裡還有個鯉魚化龍的傳說。

雲關

由兩座懸岩夾峙而成,頂端有大石樑覆蓋;形成天門,洞門高30多米,寬4米,其下形成比東南屏障更為高深的拱門。此景觀開發於唐代,盛名於宋代。石壁上兩行題句最為切最:“雲鎖天窗隱,關開月矚明。”如遇山雨欲來,狂風滿谷,雲霧穿過關口,如海濤洶湧,更是奇觀。 雲關前左右兩邊,天將峰與蟾蜍峰對峙,頂上又有望海獅、仰天獅、玉仙峰、純陽峰(狀似呂洞賓背包袱)。

仙姑洞

唐時稱石室,宋時稱仙姑洞,奉把遁居的朱氏仙姑。如今建築物前殿有1276平方米,後殿336平方米。內殿一半有屋頂,一半以洞頂為屋頂,洞高2—10米,深24米,寬14米。前殿大門外牆有篆刻家方介堪篆書“無量福地天等”。

怡心院

怡心院在仙姑洞西進懸崖下,三間兩層小樓房,僅80平方米,但極幽靜風雅。當年享年104歲老道人,就是在此靜修。怡心院前是桂花林,還有一株罕見的楊松。後山尚有一二處草棚,亦屬道家棲息之所。有一處奇峰,如騰空飛躍的鯉魚,叫朝天鯉,其下有泉,投硬幣於水,不會下沉,可與杭州虎跑泉相媲美。在陽光照射下,更是五彩斑斕,美不勝收。

十二奇峰

坐在西洞前殿憑欄遙望,觀音洞頂偏左處,有一岩形似筆架,就是筆架峰。向右,兩側小山頭間有塊巨石,連起來看,恰似一隻俯臥的大蝙蝠,稱為蝙蝠峰。峰下有棲息過蝙蝠的蝙蝠洞。蝙蝠峰正下方,有少女殉情化身的玉女峰。宋人薛光遠詩云:“玉女誰知化石年,望夫不是此山前。朝雲暮雨無訊息,秋月春風自鬥妍。”往下看,還有美人岩,又稱美女梳妝峰。但又像老公公背著老婆婆,說是“公負婆”。“公負婆’右邊,有瞪眼蹲著的蟾蜍岩。
蝙蝠峰右下方,有一峰如美髯公注神展卷默讀,俗名“關公看兵書”。左邊有三台峰。三台原是大熊星座的星名。故宋代朱耀詩云;“即此是台星,三峰入眼明。若非天上貴,寧顯世間名。萬國皆瞻仰,千岩自送迎,泰階何日正?草木亦光榮。”這台階,是指三台峰的上台、中台、下台,並上如階。西洞正前方,有一石猴神情專注望著山下那座古老的水碓,人們稱它為“猴子看水碓”;再往有上方看,有矗立的石塔。山的最右邊,石峰林立,各具姿態,名日:“會仙峰。”會仙峰下方,有仙人趕豬峰。

杜鵑林

梅雨瀑邊和碧溪畔。有“五色杜鵑”、“四季杜鵑”,盛開時,絢麗爛漫,很有特色。五代時就已開發,至宋成為重要景點。南宋洪邁在《夷堅志》中載:“王伯順為溫州平陽尉,嘗以九月詣樹(田童)視旱田,道間,見有杜鵑花一本,甚高,開花......色如渥丹。訝其非時,以詢土氓,皆云:‘此種只出山谷,一年四季開花,春秋為盛。’”池聖夫詩云:“花笑群峰景、鳥啼千壑春,滿林聲色好,何時亦愁人。”

晴虹洞

出東洞沿溪南行,過第二條(石丁)步,沿蜿蜒的山徑,進入峽谷,這便是晴虹洞。《南雁盪山志》載:“晴日初過,洞水映射,彩色眩目,望之如長虹。”增列為“南雁八景”之一。澗邊有路叫採藥徑。傳說朱氏仙姑當時經常在此采覓草藥,嘗過百草,為窮人治病。朱元升有首別出新意的詩:“黃芝與鉤吻,貌同性相反。寄語徑中人,采時高著眼。”黃芝就是道家用來求長生的名藥,而鉤吻卻是有毒的野生植物,俗名斷腸草。根、莖、葉皆有劇毒,與黃芝貌同而質異,因而告成世人不要因假象而上當受騙。

梅雨瀑

又稱霧瀑雲潭,在杜鵑林西邊。與杜鵑林一樣,在宋代就已知名。此瀑集施嶺之水,瀑高30米,寬2~3米。瀑底有梅雨潭。瀑潭三面環山,朝東,每當清晨七時許,朝陽透進山谷,潭角便出現五彩虹霓。梅雨潭右邊陡坡上有倒插花岩。“植物本乎地、胡為花倒開?雲根分種異,假手自大栽。”明代陳應人曾作詩詠它。上游施岩,傳為唐代詩人施肩吾煉丹處。從梅雨瀑下山,過(石丁)砸,到南端橋邊轉折處,可見金雞回頭峰。但只能在傍晚夜色蒼茫時才能窺見她的倩影。

三台道院

在三台峰下。三台峰開發於五代,宋時就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現今有五間二層仿古道院建築物,建築面積170平方米,1984年4月由一道姑籌募經費新建。近年香火亦盛。居此可測覽東洞周圍諸景。

釣磯、觀音坐蓮

出西洞,經幽深之九曲嶺,下來便是鳴玉亭。亭前矴步邊溪岩上,攜有“錦水流丹”四個隸書。一側,有一塊10多平方米的大磐石,高出水面的5米,近水處刻有“釣磯”二字,仿佛是富春江嚴子陵的釣台。歷代名人題詠頗多。清人戴啟文詩云:“磐石成釣磯,亭名署鳴玉。小憩俯清流,鬚眉映寒綠。”釣磯下有照膽潭,潭水深碧,宛如傳說中的古鏡。右側臨流有石洞,溪水迴旋,深不可測。南行數十步,可看到隔溪有10米高的孤峰,似跌坐的觀世音菩薩,下看如一朵盛開的千葉蓮花。再前行片刻,回頭一看,觀世音竟變成老態龍鐘的老道士,頭梳圓髻,正籠著雙袖默坐,面對八卦爐在煉丹。其西南面10來米的半山腰,有岩長約3米許,像只緩慢爬行的大海龜。即所謂“上山龜”。山背是塊像猴子的怪石,前面那塊比猴頭大數倍像桃子的圓石,酷似一幅“猴獻果”的卡通片。

東洞

開發於唐代末期,傳說北宋崇寧年間有餘公隱此,又名余公洞。清代《北雁盪山志》作者施元軍曾寫過《仙甑岩記》,經查考,仙甑岩就是東洞。施氏曾描述為:“他甑岩立岸邊,中空而外削。下有洞口,。望若黔突。”進入洞口後“仰見青天如明鏡,玲瓏圓卷,宛然一巨甑也。甑口四五步,有峰孤起如懸針,竅其根為門,狀如針孔,天光透徹,與甑口相映射”。經過歷代開發,如今已是高10.2米,寬5.8米,深107米的洞府。洞口有篆書橫額“東洞”,岩壁上有前人所刻“齊雲”兩字。東洞頂端由三塊巨大懸岩組成。渾圓、正直的為華表峰,一名石華表;最妖嬈的是右角峰;最形象的為仙冠峰。三峰底部都連綴在一起,共名日:化龍巖。左側石壁間有棣萼世輝樓,系宣統年間所建,門楣青石橫額是鄭孝胥手跡,楹聯“不分新舊唯求益,兼愛自他所謂公”,是晚清學者宋衡撰書。

會文書院

原是北宋末年陳經正、經邦兄弟讀書處,朱嘉曾率弟子多人在此講學。題額與對聯“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輩讀書多”,皆系清末學者孫衣言手筆。這裡是南雁儒教處所。近旁有聽詩叟、洗硯池,摩崖石刻“雁盪第一泉”等景點。聽詩叟在會文書院東大門外,站在輝萼院前抬頭向左看,便見一塊高約二三米,像正在聆聽吟喔老人的怪石,這就是“聽詩叟”,跟北雁的“聽濤叟”相映成趣。清人華棟有詩云;“此叟善聽詩,長向路邊峙。過此不敢吟,聽之恐洗耳。”

觀音洞

在會文書院右側山上懸崖下。開發於五代,宋時已是主要景點。現有慈雲古剎是清同治年前建;僧徒顯明重修,1982年又大修。是釋教所在地。洞高21米,寬41米,寺院殿宇依洞而築,布屬緊湊。主次分明;真是仙山樓閣,巧奪天工。寺中有聯珠瀑,由岩頂飛灑人池,終年不斷,池底有塊“獅舌岩”。洞頂有凌霄峰、普陀峰,卜有淨瓶岩、鸚鵡峰,附近猶有罕見的五色杜鵑。

一線天

從觀音洞下來數十步折向東行兩百米米處,有兩座大懸崖夾峙而成“一線天”,高50米,深16O步,闊只1米,仿佛是仙人用巨斧把懸崖劈成兩半。清光緒年間已開發,民國時堵塞,1984年春重新闢為新景點。

聖峰洞

俗稱新洞 繼仙姑洞、觀音洞之後開闢得名。清光緒九年(1883)稱“功德堂”。守東青石構築,光緒二十六年稱為聖峰洞,1918年稱聖峰寺。洞深7術,分上下兩層,下層高3米,上層高2米,洞中存“龍古”,洞門朝東,可望東海日出。夏涼冬暖,周圍又有不少景觀。

碧湖篁島

是新開闢的景點,從釣磯沿溪往南,就是碧湖,它由一條攔洪壩堵住溪流構成的人工湖。湖邊巨岩重疊,綠樹成蔭,可在此放棹漫遊,垂釣,湖邊山崖有一洞,遊船可進洞遊玩。

地圖信息

地址:溫州市平陽縣南雁鎮南雁盪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