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構造帶(latitudinal tectonic belt)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西構造帶
- 外文名:latitudinal tectonic belt
- 所屬學科:地質學
- 公布時間:1993年
東西構造帶(latitudinal tectonic belt)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
東西構造帶(latitudinal tectonic belt)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公布時間199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地質學名詞》第一版。1...
東西構造亞帶(latitudinal tectonic subzone)是比全球性東西複雜構造帶級別小的東西帶。常以半隱伏構造帶形式出現,但對區域構造格架的形成和區域地質的發展有顯著影響。定義 三個亞帶 ①陰山—秦嶺間東西構造亞帶,約在北緯37°~38°...
其主體是由東西走向的強烈擠壓帶,東西走向的褶皺和擠壓性的斷裂帶構成。一般常伴生有東西走向的岩漿岩帶分布。同時有扭斷裂與它斜交,張斷裂與它直交,它們是在南北擠壓作用下形成的。每條宏偉的東西構造帶,都經歷了長期的演化過程,...
在我國,有許許多多構造帶,它們的延伸方向有北東向的,還有東西向的、南北向的等等。有些構造帶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另外一些構造帶則還在活動,這就是活動構造帶。它在地面上常呈狹長形,那裡經常表現為地面較 表現形式 大幅度的升沉...
華西構造帶(West China tectonic belts)曾稱華西剪下帶。由於西伯利亞地台相對向南、與印度地台作順時針相對扭動,在東亞鏡像反映中軸帶以西的中國西部,北到蒙古及西伯利亞西部,南達馬來半島以西的地帶,形成的一系列呈北西和北北西方向...
《東秦嶺商丹構造帶的組成與構造演化》是由西安工程學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裴先治、李厚民、李國光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東秦嶺商丹構造帶的組成與構造演化”專著是區調填圖項目中所設立專題研究項,是在1:5萬...
②經向構造體系,其構造帶走向與地球經度線一致。③扭動構造體系,又可分為直扭構造體系和旋扭構造體系,是東西向或南北向水平運動發展不平衡的產物,因此可以把它們看作東西向或南北向構造的變種。構造型式是指具有共同的組合形態特徵,...
後來他們的認識發生了變化,認為該斷裂系統是“馬蹄型旋轉構造”,這種特殊的構造形式與沂沭斷裂帶及聊考斷裂帶均為扭壓性質,且扭動方向相反有關,沂沭帶東盤向北,聊考帶東盤向南,在兩條斷裂之間形成兩大帚狀構造,東西兩個帚狀...
構造域(tectonic domain)是岩石圈構造劃分中的最大一級構造分區。例如,中、新生代時期地球表面的活動構造帶可以劃分為環太平洋和特提斯(古地中海)兩大構造域。古生代至三疊紀時期由於古亞洲大陸尚未形成,當時一系列獨立的大、中型地塊...
構造岩相帶是地質學術語。構造岩相帶,造山帶內各個部分因構造背景的差異,所形成的沉積環境和沉積建造也各不相同,可根據沉積建造的分帶性,將一個造山帶進一步劃分成若干個不同的構造岩相帶。需要指出的是:一個特定構造岩相帶的...
當地球自轉加快時,由於離心力作用,地殼物質向赤道集中,相當於受到南北向的擠壓,形成緯(東西向)構造帶。相反地球自轉減慢時,地殼物質從赤道向兩極擴散,形成經向(南北向)構造帶。地幔對流說 板塊構造理論所暢導的,最早由英國的霍...
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發生芮氏8.0級地震(汶川大地震),這次地震共造成超過87150人死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