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里古建築群

東華里古建築群

東華里古建築群,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福賢路中段,原名“楊伍街”。東華里古建築群的主街道東華里全長146.4米,古建築群占地面積為6700平方米。

東華里保護範圍北至石巷,東至石巷,西至福賢路東側,南至福慶巷。建設控制地帶北至石巷、錦榮里,西至福賢路,東至祿豐大街和祿豐新巷,南至居仁里。東華里保留著的反映清代各時期具廣府民居特色的古建築,對研究珠江三角洲建築史及居住習俗具有重要的價值。

2001年6月,東華里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華里古建築群
  • 地理位置:佛山市禪城區福賢路中段
  • 占地面積:6700 m(古建築群占地面積)
  • 保護級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5-0371-3-177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建築特色,文物價值,文物遺存,歷史文化,相關人物,文化活動,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清朝初年,楊族和伍族聚居今東華里一帶,因而稱為“楊伍街”。其後兩族相繼衰落,房產逐漸轉賣予他姓。
清乾隆年間,“楊伍街 ”改名為“東華里”。
清朝嘉慶、道光年間,駱氏家族遷入東華里,駱秉章對東華里後半段北側宅第大加修葺改造,令屋宇更為規整、美觀。
光緒年間,軍機大臣戴鴻慈之弟戴鴻惠(清末民初南海勸學所所長)也買入東華里北側中段宅第,並加以修葺。
清朝末年,華僑富商招雨田家族遷入,買進東華里中段南側的連片宅第,同時進一步改建裝修,加層擴建。
20世紀80年代,佛山開始提出對祖廟、東華里片區進行改造,改造重點偏向於文物和民居的保護。
1989年,東華里被公布為佛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佛山政府文化部門對東華里展開地毯式勘察,發現了東華里中存在明代末期的文物。
2007年初,為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需要,佛山市政府啟動了包括祖廟東華里片區在內的舊城改造工程。
2008年10月8日,祖廟東華里片區的重要工程項目“嶺南天地”正式破土動工,其原址即為東華里古建築群,東華里古建築群得以最大限度保留。
2012年起,嶺南天地一、二期開發逐步完成並開業。
東華里古建築群
改造後的東華里片區(嶺南天地)

建築格局

東華里古建築群主街道東華里全長146.4米,有自清初至清末的祠堂、民居54間,建築群體占地面積10217平方米。街道寬敞暢順,路面以花崗岩鋪砌,兩旁宅第門房高大,石砌台階,門牆多為水磨青磚結砌,室內廳堂裝飾有木雕屏風、花架及隔扇等,富麗堂皇。
東華里古建築群
東華里古建築群
東華里內首尾均有閘門樓,設有更樓。
為適應聚族而居而又分房立戶的需要,東華里的深宅大院之間有小巷分隔,每側4道,形成葉脈形的里巷布局。

建築特色

東華里古建築群中,大部分古建築為“三間兩廊”式建築布局,現仍保留著清代各期具廣府民居特色的建築;東華里大部分民居都是清朝中期所建,已經大量採用花崗岩石作建材,40、42號民居的建築風格更是體現了清晚期受外來影響,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
東華里後段兩旁各有小巷,四條巷內為宅第後三進的住宅,排列整齊統一,鑊耳頂式的封火山牆,一旦火災發生可防止向周邊蔓延。
東華里的建築藝術構件精美,結構精細,花崗石條鋪砌的路面,家家門前都有二級石台階,都在高達4米的石門框裝置了屏門、木柵門和厚重的大門等三重門,分別具有遮陽、通風和防盜三種功能。
在民居內,都有門廳、兩廊、天井、正廳、耳房、二廳、神龕、廚間等,廳、室以木雕屏風、花架、嵌彩色玻璃的隔扇等分隔,室內都鋪砌防潮的大方磚,內牆還用木板裝修。南面的二層民居裝有木製的有屋蓋的樓井和鋪上方磚的露台,環形的扶梯選用坤甸等良材製成。
東華里內首尾均設有閘門樓和更樓,兩側建築風格整齊劃一,多是水磨青磚牆、石腳鑊耳懸山頂建築。建築室內廳堂裝飾有木雕屏風、花架、隔扇等,具有典型的嶺南民居建築風格。

文物價值

東華里古建築群保留有清代各時期風格各異的建築,是廣東省內保存較為完好、具有珠江三角洲典型風貌的清代古街道,對研究珠江三角洲建築史及居住習俗具有重要的價值。

文物遺存

北側後段的駱氏家族宅第,共四排建築,每排之間有小巷相間,各排均為四進深的三間兩廊式建築,每進間用天井相間,一律用水磨青磚外牆,建築鍋耳式封火山牆。據云當時李鴻章也參與規劃設計;南側後段招氏家族宅第、並加層擴建二樓,內部為走馬樓式,通風采光極好,臨街建有帶西洋風格的露台,外表灰批花草人物,具有中外合壁的特點,體現民初典型建築風格。
東華里古建築群街首閘門尚嵌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石刻街額。全長112米,寬3~5米,花崗石條鋪砌路面。房屋外牆石牆腳上,一式水磨青磚,幾乎都是鍋耳封火山牆,整齊而富韻律。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清朝大臣駱秉章、嶺南畫派畫家黃少強、骨科醫生李廣海、革命烈士陳鐵軍、詠春拳宗師梁贊、粵劇名伶紅線女曾在東華里居住過。

文化活動

“賣懶”
在除夕當晚,東華里的小孩們有一個特別的任務——“賣懶”。在除夕上燈後,每個小孩都會拿著一個紅雞蛋,點著一炷香,提著燈籠,到街頭巷尾邊走邊唱道:“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唔懶!”

文物保護

20世紀80年代,佛山開始提出對祖廟、東華里片區進行改造,改造重點偏向於文物和民居的保護。
1989年,東華里被公布為為佛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6月,東華里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制定《佛山祖廟東華里片區詳細性控制規劃》時,禪城區明確提出“保護歷史,延續文脈;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建設原則。
2008年10月8日,祖廟東華里片區的重要工程項目“嶺南天地”正式破土動工,其原址即為東華里古建築群。東華里古建築群以“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修葺、利用,同時運用現代化手法改造片區內具有典型嶺南民居建築風格的歷史建築,保留了宗教廟宇、祠堂、家廟、莊宅、民居、店鋪、茶樓、嫁娶屋等大量不同時代風格、不同形制特點、不同裝飾布局的古建築,體現了珠江三角洲廣府文化在特定的手工業和商業都會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有建築文化和社會民俗文化。
東華里古建築群的改造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採取部分拆除重建、部分修舊如舊恢復歷史文化街區風貌的改造模式,在設計過程中也加入了更多國際化的元素。改造之後,嶺南天地新舊建築相融共生,嶺南建築與近代西方建築完美結合,街磚、排水瓦、瓦片段預告窗別具特色,歐式的噴泉、拱廊、彩色牆面也兼而有之。整個街區的動線更符合人們現在逛街消費的習慣,為街區注入現代商業元素,讓歷史與時尚和諧地融合。嶺南天地某店鋪一店員表示,在商業化進駐古建築過程中,品牌也十分注意保護這裡的嶺南文化遺產,“我們甚至每釘一顆釘子都要先行申報,避免對古建築造成破壞。”但是從改造後的片區現狀來看,在改造過程中,對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歷史建築仍然存在一些建設性破壞。
東華里古建築群
改造後的東華里片區街道(嶺南天地)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東華里古建築群,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福賢路中段。
東華里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