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美村(泉州市永春縣東關鎮下轄村)

東美村(泉州市永春縣東關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美村位於福建泉州市永春東關鎮東南部,距縣城十公里、鎮區一公里,在桃溪湖洋溪的交匯處,交通便利。

東與東關鎮外碧村相連,南與南安九都鎮交界,西與美升村隔溪相望,北與鎮政府所在地、東華居委會相鄰。具有千年歷史的文物古蹟通仙橋矗立於本村中心,轄區內有劉京吊橋、永春小水電展覽館、印尼風情園等旅遊景點,環境優美,風光宜人,屬永春縣生態旅遊村之一。全村有六個村民小組,分為三個自然角落。現有418戶,總人口1360人。由於山美水庫庫區擴蓄、公路征地,東美村現存耕地僅80多畝,是一個人均耕地非常少的村。農業主要以蘆柑、冬瓜、茶葉等種植業和水產業為支柱。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的居住條件有了很大變化,規劃意識不斷提高,東美村98%以上遷建新居,且布局合理,整潔有序,通村道路和角落道路已基本完成硬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美村
  • 外文名稱:Dngmei
  • 別名:東方美境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東關鎮
  • 下轄地區:東美街道、商南街道、時尚街等
  • 政府駐地:東美街道666號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50525
  • 地理位置:正東
  • 面積:12.4平方公里
  • 人口:1360人
  • 方言:閩南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東關橋、印尼風情園等
  • 機場:襄緣東關國際機場
  • 火車站:東關站
  • 車牌代碼:閩C-4
  • 郵政編碼:362605
村情概況,著名景點,東關橋:,印尼風情園,基礎設施,經濟發展,海絲地位,交通貼士,

村情概況

東美村有千年歷史的文物古蹟通仙橋矗立於本村中心,轄區內有劉京吊橋、永春小水電展覽館、印尼風情園等旅遊景點,環境優美,風光宜人,屬我縣生態旅遊村之一。全村有六個村民小組,分為三個自然角落。現有418戶,總人口1360人。
由於山美水庫庫區擴蓄、公路征地,該村現存耕地僅80多畝,是一個人均耕地非常少的村。但經過政府大力扶持,大力發展汽車、電子設備、紡織、漁業,2012年GDP已達11.84億元。是永春、東關鎮主要經濟體之一。
農業主要以蘆柑、冬瓜、茶葉等種植業和水產業為支柱。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的居住條件有了很大變化,破舊房屋不斷翻新,規劃意識不斷提高,東美村98%以上遷建新居,且布局合理,整潔有序,通村道路和角落道路已基本完成硬化。

著名景點

東關橋:

東關橋在永春縣東關鎮東美村的湖洋溪上,民間盛傳此處觀音十分靈驗,建橋後年年香火不斷,故又名通仙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清光緒元年(1875年)復建,民國18年(1929年)里人李俊承母子重修。該橋較完整地保留宋代橋樑的建築特點,為福建少見的長廊屋蓋梁式古橋。
橋長85米,寬5米,用輝綠岩和特大木料構築。墩呈船形,用石條逐層丁順配搭,互相疊壓而成,兩頭俱作尖形,以分水勢;墩下以大松木作臥樁,承載整座橋樑,古稱“睡木沉基”;墩上用巨石疊成三層支架大梁。每個橋孔都由22根長16~18米的特大杉木作梁鋪設成上下兩層。上以磚石砌牆,用木料做柱檁、橋板、護欄。
橋第三墩處辟一壁龕,龕額書“觀自在”,供奉觀世音佛像。龕下有青石雕刻的雙獅戲球、荷蓮花卉,雕工細膩。第二墩上設有“金壇”,供善男信女供奉香火之用,其石雕麒麟也很精緻。

印尼風情園

永春縣東關鎮利用東關橋、山美水庫和龍門灘四級電站等水域資源,完成以東關橋為中心的旅遊景區規劃設計,並先期投入300多萬元完成了印尼民俗風情園、冬瓜生態園、古民居展館、小水電展館等景點建設。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水利資源豐富,水電裝機容量可達625千瓦,境內有被周恩來先生稱為“中國第一水電站”的東方紅水電站(現改造為“小水電展館”)和籌建中的龍門灘四級電站,有日產2萬噸的國家級第二自來水廠。省道"三郊線"貫穿境內10多公里,交通便捷。全村已實現村村通程控電話,用戶418戶,行動電話基站已投入使用。並且寬頻、電腦使用人數已達到1022戶。

經濟發展

工業開發起步較早。蔬菜總產量1130噸,山地綜合開發率達90%以上,蘆柑等名優水果1.38萬畝,其中蘆柑面積1.03萬畝,產量9300噸,茶葉面積1000畝,產量102噸。森林資源豐富,擁有林地20112畝,木材蓄積量4.2萬立方米。已初步形成柑桔、茶葉、用材林、畜牧等生產基地。
企業發展潛力很大,擁有國有企業12家,民營企業158家,涉及建材、陶瓷、服裝、鞋業、食品加工等行業。

海絲地位

東關橋見證了永春“海絲”的輝煌歷史。東關橋建在湖洋溪上,湖洋溪在此匯入桃溪,而桃溪為晉江上游的主要水系。北宋初年,永春知縣林滂開鑿桃溪水域的馬甲、山門、滑石、西涵4道險灘,舟楫可出東關入南安直達泉州;明萬曆年間,李開芳、李開藻又組織民眾疏灘南安大叻等險灘。從宋代至明清,桃溪、湖洋溪水上航運繁忙,官府文檄往來,商旅熙熙攘攘,永春、德化、大田、永安等內陸山貨經此運往泉州,走上海上絲綢之路,流向世界,而沿海的海貨則經此疏散,運往內地。東關橋成為福建山海互動在永春的一個樞紐,成為歷史上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大亮點。雖經數次疏浚,桃溪、湖洋溪的航道仍十分兇險,如吾峰鎮的《桃源魁奕張氏族譜》就記載其族人張翼翔(秀才),生於明萬曆壬寅年(1602年),“崇禎戊寅年(1638年)四月初八日往府歲試,船至東關,洪水驟至,沉船溺死”。1940年4月27日《崇道報》則報導了有船戶運布匹千斤和白鹽三十擔,經東關馬甲港時,船忽觸礁下沉,白鹽溶化於水中,布匹幸而撈出。

交通貼士

1)自駕游線路:從永春縣城往東關鎮方向行駛,直達東關橋景區
2)公交線路:從永春縣城可以乘坐6路公車直達東關橋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