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窯子頭組

主要由灰白色砂礫石層夾黃綠色、灰黃色、黃褐色砂質粘土組成,底部以具板狀交錯層理礫石層的出現與下伏稻地組黃綠色粘土作為分界標誌,頂部以灰白色砂、礫層與上覆泥河灣組淺灰色粘土和砂層接觸。上下均為假整合接觸。有Mimomys cf. Youhenicus、Coelodonta antiquitatis和Gazella sinensis等哺乳動物化石,此外還有孢粉、介形類、腹足類、雙殼類、魚類化石。厚37.2m。為以河流相為主兼有湖邊相的堆積。主要出露在東窯子頭村附近,沿壺流河兩岸亦有分布。岩性及厚度變化較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窯子頭組
  • 時間:1983
  • 命名人:湯英俊
  • 地點:河北蔚縣
命名,沿革,備註,

命名

1983年湯英俊、計宏祥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河北蔚縣故棗備北大泉東窯子頭東南約1km處的大南溝口東陡壁。

沿革

創名的槳斷只拔辨紋拘東窯子頭組系1924年店坑充巴爾博(G.B. Barbour)命名的“泥河灣層”的一部分,為介於“三趾馬紅土”之上和狹義泥河灣組(指下沙溝動物群的堆積物)之下的一套含哺乳動物化石的砂、礫及粘土層,燥罪頁共分8層,時代定為上新世—更新世早期,約距今3.0Ma。1988年杜恆儉等把下部第1、2層歸入上新世稻地組;1991年鄭紹華、蔡保全將東窯子頭組限制在第3~7層,把厘定後的東窯子頭組歸到下更新統(上新世更新世界限為2.5Ma)。

備註

關於第三紀與第四紀的時代界限,在我國地質和古生促承擊譽物學界中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見。也有人把東窯子頭組歸入晚上新世,主要基槳精於國際上傾向於把兩者的界限定為1.64M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