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秦嶺地質走廊研究

《東秦嶺地質走廊研究》是由西安地質學院區調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張維吉、王全慶、胡能高、王濤、裴先治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秦嶺地質走廊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70101[08240]
  • 第一完成單位:西安地質學院區調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101[08240]
項目名稱
東秦嶺地質走廊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西安地質學院區調所
主要完成人
張維吉、王全慶、胡能高、王濤、裴先治
研究起始日期
1991-06-10
研究終止日期
1995-09-30
主題詞
區域構造;地殼;侵入作用;單元—超單元填圖;構造演化
任務來源
B

成果摘要

《東秦嶺地質走廊研究》專著是“橫穿秦嶺造山帶地質走廊研究”課題的最終成果以橫穿秦嶺:5萬區調圖幅,並以五幅聯測形成地質走廊的形式和方法研究造山帶究了秦嶺地區與高壓、超高壓榴輝岩、柯石英榴輝岩的空間賦存部位、物成分、岩石結構、化學成分、變質的溫壓條件等,為深入研究秦嶺造高壓變質作用及折返機制提供了重要信息,與大別地區高壓、超高壓帶提供了可靠的地質依據。 對秦嶺岩群、河群的解體和松樹溝外來岩片、武關岩群、樓房溝斜長角岩、湘河片麻岩的建立,均屬於基礎地質研究中的重大進展或突破性進展。運用現代同位素地質學方法,採用Sm-Nd技術,分別在峽河岩群獲1605Ma、武關岩群獲1382Ma、樓房溝斜長角閃Ma、轉路溝雜岩獲3112Ma等重要數據,不僅為解決秦嶺造山帶古老變質岩石供了重要依據,也為研究秦嶺造山帶構造-熱事件及建立地殼演化階段息。 運用岩漿岩填圖的新方法、新理論、新技術,成功地建立了灰南岩體、富水基性雜岩的岩石譜系單位及就位機制的研究,提高了岩漿,為造山帶岩漿岩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與成功的經驗。對秦嶺造山帶地殼結構及造山模式提出了創地殼結構垂向上劃分為基底構造層、沉積蓋層構造層和上疊盆地構造層,在平面上劃分為北秦嶺條塊鑲嵌、強弱變形帶相間配置的岩片疊置;-碰撞,走滑剪下;南秦嶺為伸展滑脫及逆沖推覆不同構造型式的三大該項研究在某些基礎地質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究中總結的規律性和一些新認識,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其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在區調圖幅總體布局和造山帶綜合研究方面達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