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刻石

東漢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刻石

東漢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刻石,此刻石為東漢永平九年(66)刻,16行,行5~11字不等。石在陝西褒城(今勉縣)北石門溪谷道中。是現存最早的東漢摩崖刻石。

注音,概況,書法價值,

注音

dōnghànchùjūnkāitōngbāoxiédàomóyákèshí
東 漢 鄐 君 開 通 褒 斜 道 摩 崖 刻 石

概況

此石書法氣魂宏偉,布局飽滿,筆劃較細但遒勁有力,溶入篆意,高古偉岸,加上天然石紋背景更增添一種奇趣。 此石又稱《鄐君開通褒斜道刻石》,俗稱《大開通》或《開道碑》。據銘文記載,東漢永平六年(63),漢中太守鉅鹿鄐君奉詔受廣漢蜀郡巴郡刑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動工開通斜棧道。至永平九年四月落成,這項巨大的工程歷時三年之久。另據史籍記載和學者考訂,該棧道上著名的古石門隧道,就是由鄐君主持在這段時間首次開通的。
《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因年久為苔蘚所封,故人莫知之。至南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三月,始為南鄭縣令臨淄晏袤發現,並刻長篇題記於其旁。但此後六百餘年又滿被苔蘚,無人間津。到清乾隆間,陝西巡撫、金石家畢沅撰《關中金石志》,復搜訪而得之,遂有拓本傳世。

書法價值

此刻在晏袤以前的歐、趙、洪三家著錄中均未及之,至南宋婁機《漢隸字源》始見著錄。字與《石門頌》、《西狹頌》、《郙閣頌》並為漢著名摩崖,而且年代最早。銘文內容具有重要史料價值,書法亦別具特色。其結字方古舒闊,因自然石勢作字,字之大小及筆畫的長短、粗細皆參差不整,沒有波磔,天真樸拙而很有氣勢,保留了早期隸書的許多特點。宋晏袤評其“字法奇勁,古意有餘。與光武中元二年《蜀郡太守何君閣道碑》體勢相若。建武、水平去西漢未遠,故字畫簡古嚴正,觀之使人起敬不暇。”(《題記》)清方綱謂:“至其字畫古勁,因石之勢縱橫長斜,純以天機行之,此實未加波法之漢隸也。”(《兩漢金石記》)方朔謂:“玩其體勢,意在以篆為隸,亦由篆變隸之日,渾樸蒼勁。”(《枕經金石跋》)錢大昕謂:“文字古樸,東京分隸,傳於今者,以此為最先焉。(《潛研堂金石文字跋尾》)楊守敬謂:“余按其字型長短廣狹,參差不齊,天然古秀若石紋然,百代而下,無從摩擬,此之謂神品。”(《平碑記》)劉熙載謂:“《開通褒斜道刻石》,隸之古也。”(《藝概》)康有為謂:“《楊孟文頌》勁挺有姿,與《開通褒斜道》疏密不齊,皆具深趣。……《褒斜》、《裴岑》、《郙閣》,隸中之篆也。”(《廣藝舟雙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