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越窯青瓷五聯罐是東漢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漢越窯青瓷五聯罐
- 館藏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東漢
- 尺寸:殘高:41.7 底徑 :15.5
東漢越窯青瓷五聯罐是東漢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東漢越窯青瓷五聯罐是東漢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五聯罐,各口與腹相通,各口形制相同,均為盤形口沿,束頸,鼓腹,下腹直,與罐身相通。罐身呈葫蘆形,下半身較高,束腰部位有三孔,與內壁通,堆貼有三組熊形動...
東漢越窯青瓷罐 由奉化選送的東漢熹平四年青瓷繩索紋罐,於1978年出土於白杜南岙,直口、寬沿、溜肩,下腹略內收,平底。全器施青綠色釉,釉層勻稱,色澤青翠,稱得上是越窯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此青瓷罐的發現,為研究越窯青瓷的燒造成功、判斷年代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並把越窯青瓷的燒造年代往前推進了將...
越窯是我國古代著名瓷窯之一,主燒青瓷,制瓷作坊分布在浙江紹興、寧波等地,其中以慈谿、上虞為產瓷中心,窯業最為興旺。越窯自東漢創燒青瓷,中經六朝、隋唐至宋,千餘年間瓷器生產不曾間斷,創造了中國瓷器史上無數件精彩絕倫的精品佳構。這件堆塑罐就是越窯青瓷中形制較大的代表產品之一。發展歷史 堆塑罐屬...
越窯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早開始燒制瓷器的瓷窯,位於中國東部杭州灣南面的寧紹平原(今浙江省東北部)。早在戰國初期(約BC450),越窯出產的原始青瓷就以胎制細膩而聞名,至東漢後期(約AD150)更創燒出了真正的瓷器,以青瓷為上品。因其釉色澄澈透明,觀之如一泓清水,故有“千峰翠色”之美稱。五代時,越窯瓷器...
青釉壇,又稱青釉穀倉,是20世紀30年代後期在浙江省紹興出土的殉葬明器。位處杭州灣的紹興、上虞、餘姚、寧波一帶,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古地。青釉壇簡介 這一地區在古代有長期燒造陶器、原始青瓷的傳統。東漢晚期上虞創造了成熟的青釉瓷器,成為我國青瓷的重要發源地,即後人所稱的“越窯”。自此直到唐、宋,“青瓷...
” 因而這裡既沒有提到東甌,更沒有把縹瓷與東甌聯繫起來,而迄今為止,溫州也沒有發現值得時人稱道的晉代的瓷窯,而這時發達的瓷業是越窯,東隅則謂東方之意,這時東方的青瓷堪稱一絕的是越窯,因而認為縹瓷指越窯青瓷。 再一種認為“縹”字本身即是文學詞藻,本意謂青白色,實系泛指青瓷。晉代南方青瓷業發達,...
據考古發現,在一萬多年前的“上山文化”時期就已有了夾炭陶和夾砂陶的燒造技術,上周時期已大量使用印紋硬陶,大約在東漢時期,即創燒了婺州窯製品,與浙江的越窯、甌窯、德清窯一起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發明青瓷的主要窯系。三國時期及其後的歷史時期,隨著南方青瓷燒制技術的日益進步,加上中原地區制瓷工藝...
(3)婺州窯的歷代製品均屬一般民間用瓷,品種比越窯少,主要生產盤口壺、罐、碗、盆、碟、水盂、盞托、瓶等日用器皿。三國西晉時曾生產豬圈、雞籠、穀倉、水井等明器。產品的種類和造型多數與越窯、甌窯類似,獨特的造型有三國時的人形五聯罐、三圓柱形足水盂,西晉時堆貼龍紋盤口瓶,唐代的蟠龍瓶、多角瓶,五...
中國三國時期出現的一種瓷器又名魂瓶魂亭、堆塑罐等,是從東漢時的五聯罐演化而來,形狀如壇。主要是三國西晉越窯燒造的殉葬品,絕大多數發現在浙江和蘇南的大型墓葬里,三國晚期最為精美。作品簡介 gucangguan 穀倉罐 中國三國時期出現的一種瓷器又名魂瓶魂亭、堆塑罐等,是從東漢時的五聯罐演化而來,形狀如壇...
現藏於浙江省上虞縣文管所的一件東漢越窯青釉四系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平底,胎質灰白細膩,釉色青綠澤潤,胎釉結合緻密,已完全看不到任何原始青瓷的特徵了。漢代陶塑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當時風行的美學思潮有關。漢代思想家認為“求美則不得美,不求美則美矣”,人應該到廣闊的外部世界中去尋求美、...
由黃岩博物館收藏的東漢青瓷五聯罐與北宋的青瓷熏爐,分別於1990年、1992年被國家文物局選中,參加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文物精華展》。黃岩博物館館藏文物藏品有其兩大特色:一是始於晚唐、盛行在五代,北宋時期的沙埠青瓷窯址。那古樸典雅的造型,滋潤光澤的釉色、蒼勁有力的刻劃紋飾,其刻劃線條梳密有致、層次分明,...
瓷質穀倉罐是三國西晉時期出現的,它用於陪葬品,所以也稱“魂瓶”或“神亭”,是由東漢的五聯罐發展而來。這一時期的穀倉罐製作精細,堆塑繁雜,有人物、飛禽、走獸、亭台,糧食一直被視為人生第一重要之物資,所以從秦漢時代就開始給死者陪葬糧食,以供死者在陰間享用,同時,陪葬品中還含有整套糧食加工工具和做飯...
在浙江溫州、永嘉、瑞安一帶,是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制瓷業集中地。始於東漢,終於宋。晉杜毓《苑賦》:"器擇掏揀,出自東甌"。潘岳《笙賦》:"披黃苞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需"。甌窯瓷胎呈色較白,胎質細膩,釉色淡青,透明度較高,時稱"縹瓷"。晚唐前後,釉色純青或青黃,滋潤如玉。甌窯品種大多與越窯相同...
西漢 青釉雙系壺 東漢 堆塑罐 東漢 青釉布紋雙系罐 東漢 越窯五管瓶 東漢 青瓷鐘 東漢 青瓷盂 東漢 醬釉四系罐 三國 兩晉南朝瓷器 青瓷 三國 越窯兔形硯滴 三國 青瓷熏爐 三國 婺州窯青釉堆塑人物五聯罐 三國 婺州窯雙耳罐 三國 越窯堆塑罐 西晉 青釉蛙形水盂 西晉 越窯青瓷獸耳罐 西晉 越窯...
Shangyu Han-Jin yaozhi 上虞漢晉窯址 浙江省上虞縣曹娥江及其支流兩岸的漢晉越窯瓷窯遺址。1951年在百官鎮的龍山發現吳晉時期青瓷窯址一處,1972年以來,曹娥江及其支流兩岸的章鎮、聯江、湯浦、上浦、蒿壩、梁湖、皂湖和橫塘等鄉,共發現漢至宋代的越窯陶瓷窯址400餘處,其中以東漢和吳晉時期的瓷窯遺址尤為重要...
造型:在造型上大多與越窯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產品,如早期的牛形燈、褐彩碟、五聯罐等及中期的仿花果形的碗、盤之類器物活潑秀碩。裝飾:簡單樸實,刻劃的紋飾有弦紋,蓮瓣紋等。大量使用褐色裝飾,早期為點彩,中期為彩斑,晚期為條形彩繪,且起筆細,收筆粗。附圖是故宮博物院藏東晉甌窯青釉點彩盤口壺。...
經對浙江出土漢代瓷器標本的科學測試分析表明,當時瓷器胎體緻密,透光性強,已呈完全燒結狀態,顯氣孔及吸水率較原始瓷明顯下降,抗彎曲強度已達710千克每平方厘米,接近或相當於現代瓷器的標準。現藏於浙江省上虞縣文管所的一件東漢越窯青釉四系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平底,胎質灰白細膩,釉色青綠澤潤,胎...
崧澤文化晚期玉鉞、崧澤良渚過渡期玉龍首飾、崧澤良渚過渡期彩繪陶壺、崧澤良渚過渡期彩繪陶豆、良渚文化時期的玉鉞、玉璧、玉鐲、玉刻劃紋錐形飾、石鉞、石質斜把破土器、泥質袋足灰陶囂、刻劃乾欄式建築的陶器蓋、商代青銅甌、戰國原始瓷編鐘樂器組合、東漢釉陶堆塑五聯罐、三國青瓷四系罐、西晉越窯羊形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