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水土保持試驗場

東湖水土保持試驗場

東湖水土保持試驗場(曾名東湖園藝場)位於慶陽市西峰區東部,始建於1953年。現有職工21人,其中:行政幹部1人,技術幹部2人,技術工人18人。蘋果園136.5畝,果樹7560株,葡萄園15畝,各類試驗用地18畝,機井一眼,果庫30孔,170萬斤的貯存能力,擁有1700m2的辦公樓一幢,平房1200m2,總土地面積266.1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湖水土保持試驗場
  • 地理位置:慶陽市西峰區東部
  • 始建時間:1953年
  • 總土地面積:266.1畝
地圖信息,
建園初期,以育苗為主。截止一九六零年共育苗47種,835.8萬株,完成了21種樹的育苗技術規範。這慶陽地區林業生產做出了貢獻。從一九五三年開始,該場工作重點由育苗逐步向蘋果新品種引育和果園建設發展。一九五八年陝西武功引進蘋果苗木1055株,栽植112畝;一九六零年自育苗木1798株,栽植130畝,從而建成242畝蘋果園,被稱為“隴東第一園”。當年,上級正式命名該場為東湖園藝試驗場。此後,該場先後引進優良品種50個,梨品種10個,葡萄品種15個,桃品種3個。經過科學管理,至九零年底,果呂總產量達549.16萬公斤,最高產量為七七年的40.65萬公斤,畝產最高為七八年的5245公斤。由於品種優良,果品銷往國內各地,且遠銷港澳市場。同時,園藝場科技工作者針對隴東地區果園生產提出的問題進行立項研究,取得了多項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其中《赤眼蜂防治蘋果小捲葉蛾》、《桃小食心蟲生活史觀察及綜合防治》、《喬砧高接密植豐產栽培試驗》、《蜂玉香新品種培育》等六項科研成果先後獲黃委會和慶陽地區獎勵。在搞好自身建設的同時,大力進行果園技術示範推廣工作,共舉辦培訓班100餘次,培訓人員6000人次,先後有32000餘人來場參觀實習,為慶陽地區果業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推動了當地果業發展。
八十年代中期,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園藝場逐步由事業型向事業經營型轉變。在果樹老化,果園生產為景氣的情況下,積極發展了多種經營,先後興辦養殖、貯藏、果品加工等經營項目,年毛收入達100萬元,淨收入25萬元以上,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其中果品加工廠八九年被黃河水利委員會評為全河多種經營先進集體,園藝場九零年被黃河水利委員會和黃河工會評為先進單位。
進入九十年代,由於果樹老化,腐爛病嚴重,已沒有經濟效益,故於九一年毀園,加之多種經營失利,園藝場經營工作落入低谷。站、場領導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解放思想,探索,尋找出路,先後擴建改建果庫30孔,年貯存蘋果170萬斤,年純收入15萬元,已成為本場的經濟支柱。九六、九七年新建蘋果園136.50畝,栽植蘋果樹7560株,人均3.6畝由職工承包管理。對溫室、辦公樓,平房進行了維修出租,年可創收1.5-3萬元。同時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強化了管理,科研及生產工作穩步向前發展。

地圖信息

地址:安定東路33號黃河水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