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承統

任承統

任承統(1898—1973),水土保持學家。中國水土保持科學研究的主要奠基人。曾開創中國的土壤侵蝕試驗研究和觀測工作,創建早期的水土保持實驗區,提出了比較系統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並組建水土保持管理機構,為中國水土保持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承統
  • 別名:字:建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省忻縣令歸村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73
  • 職業:水土保持學家
  • 畢業院校金陵大學林科畢業,獲學士學位
  • 主要成就:為中國水土保持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 代表作品:黃河中游黃土地區水土保持手冊;
  • 性別:男
  • :建三
  • 去世地點:陝西省武功(今楊陵鎮)。
  • 去世原因:患腦溢血與世長辭
簡介,簡歷,開展早期的土壤侵蝕研究,研究和試驗的成果,組建早期的水土保持機構和實驗區,主持確定“水土保持”術語一詞,早期民間水土保持團體的倡導者,系統提出水土保持工作的綱要與措施,創建成效顯著的水土保持典型,艱苦創業為水土保持事業奮鬥終生,主要論著,

簡介

任承統,字建三。
1898年1月27日生於山西省忻縣令歸村的一個書香之家。其父任夠世是光緒年間秀才,以教塾書為業。任承統從國小習勤奮,所學四書、五經等能熟讀成誦。
1912年考入忻州中學,畢業時,成為全校品學兼優的佼佼者。
1918年,他被保送山西大學預科學習,1919年畢業。此時,正值“五四”運動風起雲湧,在太原以山西大學為中心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學運高潮、任承統受到了民主主義的啟蒙,投入運動。他篤信科學救國,立志學好科學報效祖國。
1920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林科。
1923年在金陵大學畢業前夕,他利用暑期獨自由南京步行回山西寧武山天然林區,調查了濫伐森林與水土流失危害情況,受到該校美籍水土保持教授W.C.羅德民的讚賞,準其提前半年畢業,並留任助教。後在該校任講師,主持森林工程與林業防沖之研究。
1924年跟隨W.C.羅德民教授赴山西五台山區作土壤徑流與植被關係的試驗研究。
1926年赴淮河流域作土壤流失情況調查。後在綏遠及川康黔滇等地進行墾殖及水土流失考查。
1940年2月,他應聘到黃河水利委員會林墾設計委員會任常委兼總幹事,主要負責黃河中下游林業墾殖與水土保持的設計工作。
1940年10月,任承統籌建國內第一個水土保持試驗機構,即黃河水利委員會隴南水土保持實驗區,併兼任該區主任。
1941年3月隨林墾設計委員會辦公機構由成都遷到天水。
1943年辭去黃河水利委員會職務後,仍以農林部專門委員的身份,在農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協助工作。
1945年6月至1946年6月在美國研習水土保持。回國後繼續在天水水土保持試驗區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任甘肅省天水隴南人民農林實驗場(由原農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甘肅省隴南農業試驗場,天水地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甘肅省天水氣象站等單位合併組成)主任。
1950年春到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任土地利用科科長。
1952年在西北農林部水土保持總站、西北水土保持委員會任總站主任及委員會委員兼辦公室副主任。
1954年到中國科學院西北農業生物研究所(即現今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
1958年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北分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員。
1963年2月參加全國農業科學技術會議,作了綜合發展我國水土保持之展望的發言,同與會代表一起討論制定了全國水土保持十年規劃,受到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中央領導接見。
1966年5月退休。文化大革命中他承受了精神和肉體的雙重壓力。後在身體欠佳的情況下,仍然關心並進行水土保持研究工作,直到1973年7月21日因患腦溢血與世長辭。

簡歷

1898年1月27日 生於山西省忻縣令歸村。
1919年 山西大學預科畢業。
1923年 金陵大學林科畢業,獲學士學位。
1924—1930年 任金陵大學助教、講師,兼林業防治研究工作。
1930-1937年 任綏遠薩拉齊縣(今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新農試驗場主任。
1938—1940年 任經濟部中央農業實驗所技正。
1940-1942年 任黃河水利委員會簡任技正,黃河水利委員會林墾設計委員會總幹事,農林部岷縣墾區管理局長、技正,黃河上游修防林墾工程處林墾組長,隴南水土保持實驗區主任。
1942—1947年 任農林部專門委員。1943年赴雲南、貴州及新疆考察墾殖,
1944年—1945年 駐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協助工作。
1945—1946年 在美國研習水土保持。
1947—1949年 任農林部農業推廣委員會專門委員,駐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協助工作。
1949年 任甘肅省天水隴南人民農林實驗區代管人,天水市代表會農林代表。
1950—1951年 任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農政處土地利用科科長。
1951—1952年 任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水土保持總站主任。
1953年 任西北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1954年 任西北黃河工程局工程師
1954—1958年 在中國科學院西北農業生物研究所工作。
1958—1966年 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陝西分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員。1966年退休。
1973年7月21日 逝世於陝西省武功(今楊陵鎮)。

開展早期的土壤侵蝕研究

1922年到1927年,任承統與李德毅、沈學禮等,隨美國W.C.羅德民博士,進行土壤侵蝕科學研究。他們為了研究黃河泥沙來源及防治方法,歷時6年,對魯、豫、晉、陝、甘等地的植被和水土流失情況作了許多調查研究,並先後在青島林場、永寧等地開創了土壤侵蝕的實驗,以說明土壤的侵蝕過程。1924年到1926年,他們分別在山西省沁源、方山、寧武東寨和山東青島林場等處設定徑流泥沙試驗小區,觀測在不同暴雨條件下,不同森林植被和無植被山坡水土流失量的變化。1926年,他們在淮河流域進行了“森林與土壤侵蝕”等研究。當時研究的主題和目的是“如何治理黃河災害”和“怎樣用森林防治黃河災害,防止饑荒”。在短暫的6年中,他們在黃河流域、華北和西北考察了5次,先後寫了《黃河流域之沖蝕與水害》、《森林家眼中的淮河泥沙問題》、《山西森林之破壞與山坡土層之剝蝕》、《晉省森林之濫伐與山坡沖蝕之關係》等論文。這些論文多在W.C.羅德民指導下用英文寫成,由任承統、李德毅、沈學禮、孫仲逸、黃瑞采等人譯成中文發表在金陵大學《金陵光》、《金陵周刊》、《農林彙刊》、《農林新報》等刊物上。這些論著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有關黃土水土流失科學研究成果,也充實了當時處於開創階段的世界水土保持科學。如他們根據實驗的結果和調查研究寫成的《影響暴雨徑流和土壤侵蝕的因素》一文,是中國用徑流小區觀測研究水土流失方法的開始。許國華在所著《羅德民博士與中國水土保持》一文中談到,用這樣科學方法實地測定不同條件下的水土流失量,這在過去還沒有過,並指出:“1926年他(W.C.羅德民)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三次太平洋會議上,宣讀的《影響暴雨徑流和土壤侵蝕的因素》,是國際學術史上第一篇這樣的論文”。因為文中都用具體數據說明,給人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大家對水土流失問題的認識,並受到與會者的一致讚揚。從此以後,測定不同條件下水土流失量的試驗方法,就被世界各國普遍採用了起來。

研究和試驗的成果

可概括為:(1)測定水土流失的小區觀測方法,為以後的水土保持觀測試驗開創了先例。(2)從研究中得出了“人為的加速了侵蝕”的概念,並明確水土保持工作者的目標是縮小和消除加速侵蝕,這就形成了水土保持科學的基本概念。(3)把水土流失和水旱災害以至人類文明的興衰聯繫起來考慮,認為只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和繁榮昌盛。(4)吸收了中國農民的水土保持經驗,並加以提高和系統化,成為能提出一整套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礎。(5)清楚地認識到黃河泛濫成災,是上遊人們沒有合理利用土地造成的。人們能破壞,也就能治理,從而樹立了根治黃河的信心。這也是任承統一生堅信不渝為水土保持事業忘我工作的主要源泉。

組建早期的水土保持機構和實驗區

1933年9月1日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下設林墾組,1940年該組擴大為林墾設計委員會,任承統任常務委員兼總幹事(孔祥榕任主任委員,凌道揚任副主任委員)。他們在西北經過3年勘查後,認為水土保持為西北建設之根本。凌道揚和任承統於1943年4月在《林學》上聯名發表《西北水土保持事業之設計與實施》,推動了以森林防止沖刷、保持農田、涵養水源、改進水利等工作。
1940年後,任承統在黃河中游調查渭河流域森林、水利及土壤侵蝕情況,與凌道揚、黃希州等在甘肅著手籌辦土壤侵蝕試驗示範工作。1940年3月,任承統擬定了《勘定水土保持實驗區之調查計畫大綱》。凌道揚、任承統、黃希州等人於1940年上半年沿渭河入隴,經清水、天水、甘谷、武山、隴西、渭源,並進入臨洮、皋蘭……等縣,遍歷渭河主要支流,調查水土流失情況,初步提出了成立關中(長安)、隴東(平涼),隴南(天水),洮西(岷縣),蘭山(榆中),河西(永登)6個水土保持實驗區的計畫。
1940—1942年,任承統還在黃河中上游的陝西、甘肅、青海等地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積累了豐富資料,總結了廣大民眾的經驗。他與凌道揚寫出了《水土保持綱要》,提出了推動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1)黃河水利委員會林墾設計委員會負責勘查設計工作;(2)黃河上游修防林墾工程處負責執行計畫;(3)各水土保持實驗區負責實施計畫。在水土保持機構方面,提出建立全國各級水土保持機構:在中央聯合有關機關,如農林部、全國水利委員會、教育部、金融單位等組成全國水土保持委員會,並設立水土保持總局作為委員會的具體辦事單位;在西北及西南兩大水源區域,由所在地中央及各省有關單位聯合組成水土保持委員分會,並設立水土保持分局;各自然環境區域(即自然類型區)各設立水土保持實驗區,可由各自然區域內有關各事業機關合併組成或聯合組成。1941年1月黃河水利委員會系統成立的水土保持實驗區有隴南(天水皂角鎮)、關中(長安高橋鎮)兩處。1941年7月建立的水土保持實驗區有隴東(平涼)、洮西(岷縣)、蘭山(榆中)、河西(暫設永登)4處。1942年又擬增設寧夏(中衛)、陝北(綏德)、綏遠(薩拉齊,即今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晉西(不詳)4處,共10個水土保持實驗區。後因經費困難,沒有全部實現。他們這些構想,為以後的水土保持試驗工作和治黃工作做了準備。

主持確定“水土保持”術語一詞

1940年3月,林墾設計委員會在四川成都召開第一次設計委員全體會議,研究關於土壤沖刷的科學研究問題。在這個會議上討論確定了“水土保持”這個專用名詞術語。在任承統的論著《水土保持工作指南》(手稿)一書的附錄中,詳細記述了這次會議的情況:“中國之‘水土保持’名詞,原自1940年8月1日黃河水利委員會林墾設計委員會在四川成都所召開的第一次設計會議當中產生,……大會以對此名詞討論最久,而參加討論最熱烈者,計有名土壤專家周昌縣、黃瑞采、彭家元藍夢九等多人。”任承統當時任林墾設計委員會總幹事,和該委員會代主任凌道揚是這次會議的主要主持人,對水土保持一詞的確定起了主導作用。成都會議之後,“水土保持”作為專用術語,在中國開始廣泛使用,產生了很大反響,受到專家學者的稱讚,美國原來用“保土”的名詞居多,經W.C.羅德民博士引用宣傳,後來沿用“水土保持”名詞也逐漸多起來了。美國還將原來的《保土雜誌》改為《水土保持雜誌》。

早期民間水土保持團體的倡導者

1941年3月,林墾設計委員會在隴南水土保持實驗區邀集天水當地官紳共同決議迅速召集籌備會,組織合法的民間水土保持團體,推定籌備人員,並由專員公署函請有關單位召集第一次籌備會議。6月6日正式成立了甘肅省天水縣水土保持委員會(簡稱“保土會”)其任務是推動天水境內水土保持事業。選定委員15人,監察委員5人,任承統和黃委會第一勘測隊長李寶泰,隴南水土保持實驗區秘書和克儉均被聘為委員。他們擬定了組織章程,呈報省建設廳備案。這是中國早期出現的一個民間水土保持團體。有了這個組織,林墾設計委員會、隴南實驗區與天水地方的工作關係就得到相互協調,在推動水土保持工作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系統提出水土保持工作的綱要與措施

任承統總吉他多年調查研究的成果,於1944年11月寫出《黃河問題及治理綱要》一文,較系統地按照不同地區的特點提出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方向、原則、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把開展水土保持事業的指導思想進一步由以治河為主,提高到以發展山區生產為主。任承統在該文中分析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發展歷史及其嚴重性,指出:水土是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水土既失,根本動搖,則其他扶助增產之各種辦法,如品種改良,施肥、耕作、病蟲防治等,均發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問題。故保持水土,確為增加生產之基本事業。
他按照上述思想,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治黃綱要。他說:“應本治水窮源原則,積極從事於上游治本工作。”分別對丘陵地及黃土地、高山坡地、幹流河槽、溪流河槽、沙漠地帶等5個方面提出了68條治理措施。
在提出了系統的水土保持治理技術措施之後,他根據地勢,氣候、土壤之特性,以各大支流之分水嶺為界,劃分為隴南、關中、隴東、蘭山、洮西、寧夏、綏遠、陝北及晉西10區。對約占上游總面積80%以上之公有荒山荒地,按公有公管公享及農林牧兼籌並顧原則,予以合理管理;對占上游總面積不及20%之私有土地,則予以技術及金融之協助,從防止耕地面積及生產量之繼續減少。其工作方式,可本著分工合作原理,大公無私精神,及自力更生原則,聯合行政、教育、建設及金融各方面,動員全體民眾,擴大宣傳水土流失之嚴重性,並制定法規,停止繼續放火燒山,墾種陡坡,摧殘森林,及鏟取草皮等惡習;建立實驗示範場,普遍推行較為經濟、簡單、速效之水土保持辦法;推廣機構可舉辦訓練班,以實驗示範之實地工作為教材,培植水土保持人才;組織巡迴指導團,輪流到受訓人員工作所在地,一面予以技術指導,一面給予貸款扶助,本自力更生原則,以推行各項水土保持工作;喚醒民眾,全體動員,在各縣區可設水土保持協進會,在鄉村可設保土會,由共同利害之民眾代表組織之。
此外,他在該文中根據李儀祉等人研究,還擬具了控制黃河下遊河床,以防決口泛濫的意見。
任承統之《黃河問題及治理綱要》所提到的一些原則及措施,對後人起到了啟迪和指導作用。

創建成效顯著的水土保持典型

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建立後,1943年即以大柳樹溝為治理重點,進行了農林牧及工程措施的綜合治理,使大柳樹溝成為中國第一個綜合治理的小流域。任承統作為農林部的專門委員,參與並指導了該小區流域的治理工作。該小流域實驗主要項目有:(1)徑流小區實驗;(2)梯田溝洫(又稱凳式梯田)試驗示範;(3)坡地保土耕作試驗;(4)綠化荒山溝;(5)柳籬掛淤。
大柳樹溝流域綜合治理示範區,經6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1)不同降雨、不同坡度、不同耕作方法的徑流觀測資料,為確定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到1990年為止,這份資料還是國內唯獨系列較長的資料;(2)保土耕作試驗,其成果中的壟作區田,保土和增產效益都十分顯著,在1957年前後,全省年推廣面積達110萬畝,到1985年仍在民眾中廣為採用;(3)草木樨與農作物輪作,保土增產效益也十分顯著。在1957年前後,全省每年推廣面積就達120萬畝左右,後來還推廣到甘肅全省和全國,年種植面積達1000萬畝左右;(4)在流域綜合治理示範區內及其附近1500畝坡耕地上全部實現了地坎和溝洫化,在荒溝坡實現了以刺槐為主的全面綠化,徹底防治了溝坡侵蝕和較大土體的滑塌,使大柳樹溝常年清水細流。50年代末就推廣到甘肅省天水、平涼、慶陽、定西、武都、臨夏等地,種植面積達數萬畝。(5)在大柳樹溝底系統修建了土谷坊、石谷坊、過水涵洞等固溝工程,制止了溝底下切;(6)柳籬掛淤試驗,形成了柳籬堤壩,掛淤抬高堤頂高出地面0.5—1米,護田500餘畝,效果很好。這些對黃河流域大面積開展水土保持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47年後,他又指導了耤河南岸龍王溝口以下的荒石河灘留淤造田示範區的治理工作。經過幾年努力,在龍王溝口外河灘淤出土地400多畝(到80年代末保存的面積200畝左右),成為農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的科研場所。這一工作促進了在天水市城南郊長約15里的耤河灘留淤造田的發展。任承統當時歷盡艱辛,百折不回,終於建成了大面積的河灘良田,創建出又一個河灘造地工程的典型。

艱苦創業為水土保持事業奮鬥終生

任承統於1922年開始參加水土保持工作以來,到處奔走呼籲,宣傳鼓動。從黨政人員,社會名流、地方官紳,到農民民眾、青年學生,不分場合,不拘時間,只要一有機會,就鼓動宣傳一番,以喚起人們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為了調查研究水土保持,他的足跡踏遍了黃河流域。在當時交通十分困難、生活十分艱苦的條件下,任承統吃大苦、耐大勞,為了水土保持事業東奔西走,有時冒著生命危險去完成任務。1941年黃河水利委員會隴南水土保持實驗區在天水成立,任承統兼第一任主任。隴南水土保持實驗區成立之初,工作條件十分艱難據記載,當時“經費未撥下,工作人員僅秘書一人,必要開支均系臨時借墊。為開展工作計臨時調請一些有關單位人員參加工作。因旅費限制,同人等竟徒步義務出差,或津貼少許飯費”。儘管條件困難,隴南實驗區仍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取得圓滿成果。
1942年,任承統以農林部專門委員名義協助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工作。1944年夏天他帶領青年技術員測繪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的示範區及試驗場,為開展試驗、示範工作做了準備。他們每天早出晚歸,白天頂烈日測量,晚上在煤油燈下計算繪圖,與蚊、蛉戰鬥,住在臨時工作房,吃在工人灶,每天工作達10小時以上,這樣度過了三伏天。在較短的時間內測繪出全流域地形圖,並布設了徑流觀測小區等。
1945年任承統在美國考察水土保持期間,時刻惦記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工作,經常來信詢問,並介紹他在美國考察心得。回國後,毅然回到條件十分艱苦的天水地區工作。回天水後,他的精力更加充沛,決心更為堅定。在指導龍王溝河灘淤地工程中,每天往返10多里,趟水過河,不論嚴寒酷暑都是如此。由於工程有反覆,不少職工說風涼話,但他信心十足,堅持苦幹,有時只有他和閻文光孤軍作戰,直至工程完工。
1950—1958年,任承統在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西北水土保持總站、西北水土保持委員會等單位工作期間,先後參加了5次較大型的水土保持考察和勘查工作。深入實際,歷盡艱辛,參與寫出了多篇考察報告,提出了許多很有價值的建議。當時出外考察由於交通不便,經常以馬代車。1955年在晉西山關谷因馬受驚,他從馬上摔下,重傷腰部。他在腰椎創傷還未痊癒時,即重返工作崗位。
任承統因患青光眼,手術後視力銳減,於1966年退休。當時他談到:“人之生老病死,乃自然法則,我如今老體衰,同意退休,以減輕組織之負擔。人為了活著要吃飯,但不能只為吃飯而活著。我將退而不休,為水土保持事業盡其餘力……”退休後,他仍關心興平、武功、扶風3縣的河灘地改良利用問題,經常步行二三十里奔波於二道原和渭河灘之間,對水土保持事業之熱忱不減當年。
任承統為治黃事業、為中國水土保持科學和水土保持事業,堅持不懈,整整吶喊了幾十年,從不計個人名利得失,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主要論著

1 任承統.森林與人生之關係(單行本).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出版,1928.
2 任承統.山西寧武縣森林經濟談.中華農學會叢刊,1928(62):43—50.
3 任承統.中國森林界之革命方略.林學(創刊號),1929:69—72.
4 任承統.擬定中國森林之建設程式.農林彙刊(創刊號),1929:3—9.
5 任承統.西北農墾工作之一——壓青.中華農學會報,1932(103):4—10.
6 任承統.綏遠之森林.中華農學會報,1935(129):206—218.
7 任承統.森林與保土防塌.林學,1936(5):34—40.
8 任承統.甘肅水土保持問題之研究.農報,1940.5(2829.30合期):564—571.
9 任承統.黃河問題及治理綱要.水土保持志資料彙編(第二輯),1988(1944作):33—40.
10 任承統.增產運動與水土保持.中國農報,1950,1(6):112—114.
11 任承統.陝北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與前途展望.西北農林,1951(1):16—18.
12 任承統參加編寫.黃河中游黃土地區水土保持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