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普陀山寺

東海普陀山寺

東海普陀山寺位於廣東汕頭市郊,該寺原址在嶼中北面山麓媽宮新廟東南牆邊,創自清乾隆甲午年(1774),坐東北向西南,今存有聖殿的後牆,高約6米,寬7.3米,東牆寬16米,全座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海普陀山寺
  • 位置:廣東汕頭市郊
  • 創建時間:乾隆甲午年(1774)
  • 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
一提起廣東汕頭市郊的旅遊島媽嶼,顧名思義,人們都會想到它有媽宮(即天后宮)。在這僅0.2平方公里小小島嶼上,還有座創自清朝古寺——東海普陀山,正擬重建。
據媽嶼鄉老說,這寺原是二進瓦屋,天井兩邊是通廊,左開小門通伙巷是廂房,其上座為禪房,下座為齋堂;從天井經六級台階登上聖殿,殿左供千手千眼佛,右供觀音菩薩,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兩旁是十八羅漢。寺內佛像於1954年被毀滅,寺宇於1960年被拆。
該寺之創建,有一奇妙的民間傳說——乾隆年間,福建人的正瑞和尚,夜夢皇姑要往東海普陀山還願,為避遠渡,圖安全方便,囑他到粵東沙汕頭(今汕頭)放雞山(即媽嶼)建之。醒來,覺得奇怪。世上只有浙江南海普陀山、廈門南普陀,從未聽說過東海普陀山。既有此夢,也許是佛祖所託,應盡力而為。於是便從閩募化到粵東,歷經千辛萬苦,在放雞山上,創建了東海普陀山。
為滿足島內外佛教徒禮佛和拓展海島旅遊業需要,1999年獲區、市宗教局批准,擬籌資重建古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