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低壓

東海低壓

東海低壓發展的條件主要有兩個:高、 低空系統的垂直禍合及中低層的強溫度平流造成抬升運動,產生降水並釋放潛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海低壓
  • 外文名:East China Sea Low Pressure
  • 描述:東海區域大氣中氣壓較的地帶
  • 套用:天氣預報
  • 學科:氣象學
概念,一次爆發性東海低壓發展引起的海上強風分析,環流背景分析,強風形成原因分析,研究結論,春季東海低壓的預報,春季東海低壓的概況,春季東海低壓的預,研究結論,

概念

東海低壓對於日本天氣的影響是很大的,無論是降水或是大風。同時它對我國天氣的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根據多年來的經驗,東海低壓發生前的天氣特徵可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形:當大陸冷高壓南下至華中並繼續向東方海洋上推進之時,常常在高壓的後部形成出一個低氣壓來。在低壓未形成之前,長江以南現有大片高壓雲的降雨去存在。雨區與地面的配置是不密切的,即雨區早於鋒面及低壓產生。當地面低氣壓及鋒面形成以後,便迅速向東移動,此時雨區亦隨鋒面東移,這時候我國東南沿海的天氣就會很快轉好。而且在冷鋒之後常常有大風發生。
第二類的東海低壓並不是在冷高壓尚未撤離的情形下形成的,這類低壓的冷鋒並不是非常明顯南下,而低壓區中的雨區隨冷鋒的移動也較慢。

一次爆發性東海低壓發展引起的海上強風分析

舟山地處長江口南側、杭州灣外緣的東海洋面上,是由大小1390個島嶼組成的海島城市。由於地處中緯度,所以受東西風環流和南北天氣系統共同影響。舟山市的海上交通、漁民捕魚和海上作業等均與氣象條件息息相關,海上大風是其中影響最大的災害性天氣。造成舟山市海上大風的天氣系統主要有冷空氣、颱風和海上低壓。其中,海上低壓發展所造成的大風最具危險性、預報難度也最大。根據歷年海損事故的統計分析,因氣象原因造成的海損事故中有35%是由海上低壓發展引起的。
2006年6月1日受爆發性發展的東海低壓影響,舟山全市普降暴雨或大暴雨,到6月2日02點,全市自動氣象站測得的過程降水量達到60mm以上的有普陀、朱家尖、衡山、岱山等9個站,其中最大的是普陀自動站,降水量達到100.5mm。從6月1日早晨起,舟山沿海風力逐漸增大,到2日早晨,全市自動氣象站和測風站普遍測得9~1級的東到東北大風,達到1級及以上的有海礁、浪崗、花鳥、灘滸4個站,嗓泅等14個站達到10級。其中,海礁在2日03點04分出現40.4m/s(13級)的北到東北風,為歷史罕見。這次東海低壓強烈發展所造成的風雨強度完全可以和颱風影響相媲美,對該低壓強烈發展,各台站和各家數值預報的結果與實況相差甚遠。本文對該低壓強烈發展的影響系統、大風出現的原因進行診斷分析,以期為今後的預報服務工作提供參考。

環流背景分析

500hPa前期形勢是烏東有阻塞高壓,貝湖附近是一個低渦中心。從低渦中心分裂出的小槽東移,31日08時小槽位於陝西川北一帶,20時該槽移到了河南,槽底伸到30°N以南。6月1日08時,槽線在山東安徽一帶,移速緩慢,槽底伸到28°N。同時在安徽境內生成576hPa的低渦中心,配合有-12℃的冷中心。20時(見圖1)該低渦中心移到長江口,槽底進一步南伸到27°N,強度進一步增強,槽後偏北風達22m/s。2日08時該高空低渦移到了日本南面的洋面上。
圖12006年6月1日20時500hPa風場和高度場圖12006年6月1日20時500hPa風場和高度場
5月31日08時700hPa上,貝湖附近有一低渦,在30°N有一切變線。在沿海有一個高壓脊,脊頂在45°N。31日20時,切變線維持,低壓環流東移,海上的高壓脊仍穩定在原來的位置。1日08時形成一個308hPa的閉合環流中心,位於江、浙、皖三省交界處,配合-4℃的冷中心。1日20時低渦移到杭州灣,風速更大、輻合更強,北側的東風達到22m/s。2日08時低渦中心移到外海。
31日08時850hPa上,華南沿海有一支風速大於16m/s的西南低空急流,東部海上是一個高壓脊,脊頂伸到40°N以北,在江西、福建有一條弱切變線。31日20時隨著西南低渦東移,槽前小高壓併入沿海高壓脊,風向輻合加強使切變線有所北抬。1日08時輻合中心移到蘇、浙、皖三省交界處,風速增大到16m/s。從東面海上有冷平流輸送到長江口。1日20時144hPa閉合中心移到杭州灣,配合9℃的冷中心,上海站的風速達18m/s。2日08時低壓東移到外海。
地面圖上,31日舟山市處在高壓後部,在台灣東面有倒槽北頂發展成低壓環流。1日02時地面低壓環流移到浙南沿海,05時形成一個1007.5hPa的低壓中心,08時該低壓中心附近h6降水量普遍在20—30mm,玉環最大達52mm。到1時,地面低壓中心進一步發展,在浙江中部沿海形成1005.0hPa的低壓中心。20時低壓中心移到舟山海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由於當時黃海到日本海受地面高壓控制,地面低壓和北側高壓的配合,直接造成了舟山海域的大風。隨後,低壓慢慢朝東移去。2日08時,地面低壓中心移到128°E、30°N附近,舟山沿海風力逐漸減小。

強風形成原因分析

東海低壓在舟山海域的強烈發展是造成舟山沿海大風的直接原因。6月1日東海低壓強烈發展具有突發性,根據前一天的實況天氣圖和數值預報資料來預報都有難度。根據以前的預報經驗來看,東海低壓的發展需要以下幾個條件:(1)南支槽比較深,槽前負變高在-9hPa以上;(2)地面上有江西倒槽或華西倒槽發展東移;(3)低層有切變線和低渦;(4)槽前高壓脊入海,對應有暖脊配合;(5)南支鋒區比較明顯,5個緯度內有3根等溫線。
而此次過程,南支高空槽不明顯,槽前是正變高,南支鋒區比較弱。根據經驗預報,低壓應該沒有大發展。這次地面倒槽在台灣省附近海面上,而不是從大陸上東移過來的地面倒槽。該海上倒槽邊向北頂、邊發展,後來在舟山海域遭遇高空槽發展成低渦,高空三層低值系統疊加在地面倒槽上,引起倒槽強烈發展成東海低壓。地面弱波動遇到高空有利的形勢場,得到快速發展。它和典型的江淮氣旋發展模型是不同的。
由於海上資料的匾乏,從地面圖上看海上低壓發展得並不強,中心氣壓只有1005hPa,地面氣壓梯度也不大。但通過計算定海和杭州的氣壓差,發現從6月1日1時開始,兩地的氣壓差逐漸增大,到1日20時兩地氣壓差達最大6.0hPa,最大氣壓差達3hPa緯度,變壓梯度非常大,大的變壓梯度必然產生強風。此時低壓在舟山海域強烈發展,測站開始出現10~12級大風,到2日05時氣壓差仍達3.5hPa,舟山靠近外海的測站還有10級以上大風。而且,1日夜裡大陸和海洋間的垂直環流圈正好穿過舟山海域,高空動量下傳,加大了底層的風速。

研究結論

(1)這次東海低壓的地面系統來自台灣島附近的海上倒槽,與以往從華西移來的低壓倒槽不同,有點象熱帶低壓系統的發展。
(2)在高空槽東移過程中,安徽附近生成高空閉合的冷渦,該低渦比較深厚,在浙北沿海入海時正好遇上向北發展的地面倒槽,兩者疊加即高低空系統的垂直禍合導致了地面低壓系統的爆發性發展。
(3)高空槽後乾冷平流入侵到低壓環流里,使斜壓不穩定度增加,促進了對流層低層對流和低壓的發展。
(4)中低層在舟山海域的強溫度平流造成的抬升作用產生降水,通過水汽凝結引起潛熱釋放,並進一步造成地面低壓系統的發展,此時低壓和降水形成正反饋機制。
(5)高層輻散大於低層輻合形成的補償效應,引起大範圍的上升運動,舟山海域的垂直上升速度非常大,這些都是低壓發展的有利因素。
(6)來自南海和孟加拉灣的西南氣流源源不斷地向江南輸送水汽和能量,高度飽和的大氣為低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季東海低壓的預報

春季東海低壓往往造成東海漁場的偏南大風轉偏北大風,強低壓造成的這種大風天氣,對東海漁業生產影響極大,其危害程度甚於冷空氣大風。普查了1963—1966年和1970—1975年4—6月份的資料,對資料完整的85個東海低壓過程進行了總結。

春季東海低壓的概況

春季(4—6月)東海低壓活動頻繁,平均每年有9—10個,少的年份有6—7個,多的年份14—15個,是春季東南沿海地區的重要天氣系統。其來源,有從大陸東移到海上發展成低壓的,有江西倒槽移到海上發展成低壓的,有少數在低壓發生前,西南或華南僅有一倒槽和一片雨區,或僅有一準靜止鋒或一片雨區,以後在海上低壓突然生成
圖2圖2

春季東海低壓的預

(1)48小時預報
東海低壓入海或生成前48小時的700毫巴環流形勢可分為兩型,其特點:
A型(見圖2)(1)長江流域或以南地區有一東西向的切變線,低壓在昌都到恩施之間,西南地區負變高明顯;(2)黃河流域到川北一帶有冷槽,雲、貴、桂一帶是一暖區,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暖平流和正變溫明顯,(3)河套西北有低槽或鋒區,(4)105—135°E範圍內副高脊線在20°N以南。
圖3圖3
B型(見圖3)(1)從河套到西南是一低槽,槽上在35ON以南往往有低壓,槽前有明顯的負變高;(2)陝、甘、川北一帶有一冷槽,雲、貴、桂一帶有一暖區,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有明顯的暖平流和正變溫,(3)、(4)與A型(3)、(4)相同。
低壓入海前48小時地面形勢也可分兩型:
A型(見圖4)(1)長江流域或以南地區有準靜止鋒慢行冷鋒,並有大片東西向發展著的雨區和明顯的24小時負變壓,黃河流域是一高壓脊;(2)蒙古西部到新疆北部有冷空氣東移南下,前鋒已到達河套西北。
圖4圖4
B型(見圖5)(1)長江流域或以南地區有一倒槽或有氣旋性曲率,西南地區有時有一低壓,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往往有明顯的24小時負變壓和東西向發展著的雨區;(2)蒙古西部到新疆北部有冷空氣東移南下,其前鋒在河套西北。

研究結論

關於東海低壓的預報,還有以下幾點體會:
(1)一個低壓入海時,或入海前24小時,除此低壓過程引起的降水和雨量中心外,西南地區或長江中游以南還另有一個或幾個6小時雨量≥10毫米的中心,則此低壓入海24小時後又會有一個或幾個低壓或氣旋波入海,並且一般較前一次低壓偏南。這種低壓的預報除個別例外,一般仍可用前述方法。
圖5圖5
(2)東海附近若有颱風活動,一般不會有完整的東海低壓出現。
(3)在105—135°E範圍內,副高脊線在20°N或以北,則未來不會出現東海低壓。
(4)從大陸東移到日本的高壓穩定少動,則長江口以南一般不會有低壓出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