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河清真寺

東沙河清真寺始建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殿內可同時容納500人禮拜。廂房南北對稱,一式的磚木結構,整個寺院莊嚴堂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沙河清真寺
  • 始建時間:1901年
  • 人數容納:500人
  • 磚木結構:廂房南北對稱,一式等
歷史沿革,規模建制,

歷史沿革

東沙河清真寺始建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原居住在旱台上閘門的"藥鋪家",由地方官府安置在原為牧場的東沙河地區定居,劃定30石面積的草灘,供其開墾經營。隨後又有幾戶回族也在此定居。為了宗教生活的需要,在現寺以西約200米處建立了一座小禮拜寺。民國初期遷移到現址擴大了規模。
在1938~1941年間又進行了一次擴建,"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嚴重破壞。
1987年重新改建。

規模建制

1987年改建為“三轉五”式的禮拜大殿,既保持了宮殿式古典風格,又吸收了現代建築藝術,宏大壯麗,突兀全村。殿內可同時容納500人禮拜。廂房南北對稱,一式的磚木結構,整個寺院莊嚴堂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