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汪村

東汪村

東汪村位於江西省上饒縣北部清水鄉,坐落在靈山的“睡美人”的腳下,省道旭望公路橫貫該村。現在的東汪村是由原東汪和周家兩村合併而成的。近年來,該村通過報送項目爭資金、一事一議籌資金、社會捐贈集資金的形式,不斷加大新農村建設投入,並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理財監督作用,有效地推進了新農村建設進程,使原本破舊落後的村莊換上了如今嶄新的面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汪村
  • 位於:江西省上饒縣北部
  • 坐落:在靈山的“睡美人”的腳下
  • 第一任村長:張運潮(註:合併後第一任)
地理位置,建設紀實,地理氣候,自然資源,經濟狀況,名勝古蹟,文化教育,曾獲榮譽,

地理位置

全村現有18個村民小組(下轄:東汪、西汪、高街、銅壩、下金竹,周家塢:廖家.張家.何家.曹家.大竹山,劉家塢等)720戶共3509人。耕地面積2270畝,其中水田1580畝(人均0.5畝),山林面積為10785畝(人均3.58畝)。政區人口 ,村內主要大姓:張、曹、陳、鄭、朱、丘、楊、廖、方、吳、聶、余、徐、鄧等。
第一任村長:張運潮
該村堅持“創精品特色、抓黨建促發展”的理念,積極開展創建精品農村社區活動,以優質的社區服務帶動社區環境的改變,形成了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的良好局面。先後榮獲“全市法制管理先進社區”、“全市精神文明先進社區”等稱號。近日,又被省民政廳受予“全省精品農村社區”。
立足村莊實際,把環境造美。以硬化6.8公里村道、拓寬改造村道7.8公里為主,推進改水改廁,實現社區改水改廁率100%。建立了《社區環境衛生保護公約》等長效保潔機制,安排6個專職保潔員每天清收農戶垃圾,集中處理。實施了“綠化工程”,在房前屋後綠化帶植樹2萬多平方米,建成“一河兩岸”景觀帶,營造了“春綠、夏蔭、秋果、冬花”的現代農莊氣息。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廣泛宣傳村風、新事,引導村民自我管理、自覺保潔,同時還舉辦就業技能培訓10餘場、新知識講座8場、各類主題演出20次場。  突出農民主體,拓寬投入渠道。堅持我村我建,引導村民積極投入精品農村社區建設。村黨員幹部深入村組農戶算賬對比,講清道理,對村級公路與農戶連線路、下水道建設等,通過民主協商,民眾同意後,按受益負擔的辦法由農戶出資7餘萬元。巧借外力,積極爭取水利、交通、民政、財政、發改委、新農辦等資金支持,加快項目建設。並在社區裝有覆蓋各小組無線廣播、新農村樣板房30餘棟。將老祠堂改建成村民活動中心,設立了老年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民事調解室和農林水、計畫生育等代辦點,配備建身器材27套。
推進村民自治,創新管理。改革村級管理方式,推行村民自治。建立了固定公示欄,對民眾最為關注的村級財務收支等按月逐項公開。健全了“村民提議-村委會討論-村民代表商議-村民大會決議”的民主決策機制,建立了“議事懇談會”制度,對村里重要決策、基本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等,都由村民代表參加的“議事懇談會”上討論拍板。並積極開展“三培兩帶”、“五訪五問”等活動,允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引導民眾參與創建精品農村社區。

建設紀實

【民眾體驗變化】
“以前回趟老家,一身乾淨地進去,滿身泥巴地出來,不但路不好走,而且環境也差。”說起幾年前的東汪村老家面貌,一直在廣東做生意的廖某某深有體會。由於交通狀況不好,他幾次打消了回老家辦廠的念頭。
2008年,村里開始建設新農村,一條水泥公路通車,一幢洋房別墅建成,家家用上了自來水,村里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廖某某終於下定決心回鄉創業,並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辦起“養殖場”。如今,養殖場年可出欄生豬一千餘頭,剔除各種成本,一年的純收入可達8萬多元。“現在和以前那是大不一樣,農民生活環境好,社會治安穩定,特別是道路通暢了,我在家裡做生意和城裡沒多大差別。”說起老家的變化,廖某某喜悅心情溢於言表。
【幹部推動變化】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東汪村這幾年有如此大的變化,村“兩委”幹部功勞不小。近年來,該村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要求,本著“組織、引導、協調、服務”的工作思路,結合本村實際,以興村富民為切入點,組織引導村民走以發展高產油茶為主,毛竹、水稻等齊頭並進的產業道路。2009年至今,該村共新栽毛竹400餘畝,改造茶園400餘畝,綠色食品水稻基地擴大到800畝;全村共有各類規模種養殖、加工、運輸戶40餘戶,全村人均純收入達2496元。
村民富了,改善生活環境的底氣更足了。該村“兩委”幹部逐步將村民的發展眼光吸引到新農村建設工作中來,團結和帶領廣大民眾興修水利、修橋鋪路和改水改廁,改善村莊環境,並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的作用,對新農村建設“一事一議”資金進行全程式、透明化管理、使用和監督,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兩年來,該村先後興建了垃圾焚燒處理場,修建了老年活動中心、村民糾紛調解室、閱覽室及多個休閒娛樂場所,全村自來水覆蓋率達80%以上。
養老保險有待改善中。
【數字描繪變化】
去年以來,東汪村通過各種途徑爭取資金80餘萬元,分別在高街、郭家、新屋、劉家圩等六個自然村實施了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先後澆築水泥路7.8公里,拓寬道路5.4公里,修理道路3公里;投入50餘萬元為5個村民小組500多戶村民裝上自來水,全村改水改廁300多戶;投入2.3萬元安裝廣播系統;投入7.2萬元建起了一個老年活動中心,添置了1000餘冊書籍和各種健身器材;村民自發籌資14萬元修建一座橋樑,解決當地1700餘村民的“出村難”問題。

地理氣候

東汪村屬山多地少的半丘陵地區。其中將軍山為村內最高峰,海拔800米,境內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7℃;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為1620毫米;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1841.8小時;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年無霜期達272天。
境內地貌以丘陵為主,境北有部分山地,即靈山小山系,平均海拔360米

自然資源

境內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得天獨厚的靈山旅遊資源。其中靈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共有七十二峰,峭壁千仞,峻秀挺拔,奇峰怪石,各具神姿。其主峰海拔1496米,長22公里,面積約160平方公里。山上竹木蔥鬱,氣候宜人,尤其是在夏季,與山下溫度相差5至8℃以上,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山頂水晶山林場生產一季稻糯米,純天然無污染,是國家“貢米”基地。靈山似一位仰臥的睡美人,她召喚著具有遠見卓識的人們前來投資開發這塊神奇富饒的處女地。
用之不竭的水資源:東汪村北靠靈山,年降雨量超過2000毫米,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靈山上泉流飛瀑,常年不斷。

經濟狀況

村民以種植業為主,其中“山茶油”是中國主要茶油基地之一,主要種植水稻、水密桃、密桔、板栗、水產蓄牧業等等。2009年人均收入10000餘元,屬中等村。

名勝古蹟

靈山位於上饒縣境北,東汪村正對面,百里屏嶂,石的王國,水的世界。海拔1496米,道教書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有七十二峰,三十六瀑,九十九廟,一百零八處主要景點。屬國家級自然生態遺產,自然風光奇特、文化底蘊深厚、地理位置優越、視野內人口密度大,具有資源、區位、客源三大優勢,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是一處很有開發價值的風景名勝區。現已製作“靈山風光彩照”和“靈山風光攝像”2張VCD光碟。

文化教育

東汪村國小,村內學生可便利的接受教育 老學校位東汪村中部,新校園在高街自然村北部

曾獲榮譽

2009年榮獲“全市法制管理先進社區”
2010年榮獲“全市精神文明先進社區”
2011年4月被省民政廳授予“全省精品農村社區”稱號。這是該村繼榮獲“全市法制管理先進社區”、“全市精神文明先進社區”等稱號後又一榮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