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縱隊司令部

東江縱隊司令部

位於廣東深圳市龍崗區葵涌街道土洋村,原是天主教堂,在抗日戰爭年代是東江縱隊的司令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江縱隊司令部
  • 外文名稱:Headquarters of the Dongjiang column
  • 地理位置:廣東深圳
  • 始建於:1921年
起源,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地圖信息,

起源

該建築建於1912年,為中西合璧風格的義大利天主教堂,由主樓、禮拜堂和附屬用房等三部分組成,中間有走廊相通,建築總面積400平方米。1942年春,神父撤離土洋村。根據戰爭形勢的發展和有利於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的需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的指揮部由龍華遷到葵涌土洋村該建築內。

地理位置

土洋村背靠犁壁山,東連大鵬半島,西接鹽田、沙頭角,南瀕大鵬灣,與香港隔海相望,附近的沙魚涌是當時華南的主要交通口岸。

歷史沿革

1943年12月2日,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正式公開宣布成立,司令員曾生,政治委員尹林平,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作堯,政治部主任楊康華。該建築成為東江縱隊司令部所在地,主樓為曾生、尹林平、王作堯等領導人工作和居住的場所,禮拜堂則作為會議室和作戰室,附屬用房改為工作人員的工作用房。樓房後面的小平地,是小型練兵場。練兵場後側建有一座琉璃正檐八角亭,為解放後人民政府所建的“東江縱隊紀念亭”。
1944年8月,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和東江軍政委員會在該建築內召開聯席會議,討論中央關於東江縱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的指示,分析當時廣東地區的鬥爭形勢,作出6項重要決定:第一,在全省繼續放手發動和武裝民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根據地與發展游擊區;第二,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游擊戰,主要打擊方向是日偽軍,同時堅持自衛的反摩擦鬥爭;第三,東江縱隊建立支隊編制,加強部隊的思想、軍事教育及各項制度建設;第四,普遍建立抗日自衛隊與常備隊;第五,恢復和加強地方黨的組織活動;第六,成立珠江三角洲指揮部和中區指揮部,擴大東江軍政委員會人數。土洋會議對加強廣東黨組織的建設和軍隊建設,全面發展廣東的抗日武裝鬥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1945年春,東縱司令部由土洋村遷到博羅縣羅浮山
解放後,該舊址一度成為土洋國小校址。1984年9月,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3月,市、區、鎮撥專款修復東縱司令部舊址,並在該處設立東縱史跡展覽館。1998年5月4日舊址正式對外開放。基本陳列分為《東江縱隊史跡展》和復原陳列兩部分。史跡展通過119件實物以及大量的照片、文獻資料,展示了東江縱隊“南域先鋒、海外蜚聲、艱苦風範、永繼永存”的革命精神和戰鬥歷程。復原陳列通過對曾生司令員當時工作和生活用過的部分實物的復原,再現曾生同志在艱苦的條件下,率東縱不屈不撓、英勇抗日而成為“為民先鋒”的史實。2002年7月,東縱司令部舊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土洋中心巷17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