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水磨灣村

東水磨灣村

東水磨灣村隸屬河南省湯陰縣管轄。位於湯陰縣東10公里處,緊鄰石武高鐵,京廣高速,京廣鐵路。交通四通發達。土地肥沃。自古便是古交通要塞。離村落不遠處的東南方向,是國家正在籌建的豫東北機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水磨灣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伏道鄉
  • 電話區號:0372
  • 郵政區碼:456171
  • 地理位置:湯陰縣東10公里
  • 方言:晉方言
  • 機場:豫東北機場
  • 車牌代碼:豫E
  • 姓氏:以李姓為主,其次是元姓等
東水磨灣村簡介,村名的由來,歷史考證,姓氏分布,經濟發展,地理位置,

東水磨灣村簡介

村名的由來

明洪武二年,有一李姓先民攜家眷由山西洪洞縣遷徙於此,由於背靠永通河,李氏先民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巧奪天工的在永通河岸邊創造了水車灌溉工具和水磨等,因此水磨就成了該地區標誌的水利工具。從此開啟了水磨灣村的歷史。
因年已久遠,原歷史人物中的李氏先祖名諱已無從考證,只知其配偶為粟特人,古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遺嫡。另據村民介紹,結合碑文,口口相傳。李氏一脈屬隴西郡,與衛輝李氏同出一隴。新中國成立起初,曾有衛輝李氏來到該村想核對家譜,但該村李氏後人因考慮到民國衛輝族人李時燦與大總統徐世昌交好,因此並未相認。也就導致了後來衛輝李氏只知有彰德府(即安陽)族人,卻不知身在何處。另據衛輝李氏家譜記載,祖上原籍為山西澤州鳳台縣渠頭村人,乃唐朝宗室後裔,為避朱溫篡唐之亂,由關中遷於渠頭,再由渠頭遷於衛輝府。而據渠頭族人家譜記載也有彰德府(即安陽)族人記載。

歷史考證

據史料《相州志》《彰德府志》考證,明以前該地區並無水磨灣這一村名。水磨灣村名在該地區歷史上的第一次出現為明崇禎十年的《湯陰縣誌》,並將該村劃入了外省人口村落。
明湯陰縣誌明湯陰縣誌
明湯陰縣誌明湯陰縣誌
明湯陰縣誌明湯陰縣誌
東水磨灣村地處三面高地,一面靠河的位置,東面是龍虎崗,南面鳳凰山崗,東北為皇甫崗,西面緊鄰永通河。在歷史時期這是一個十年九澇的地方,每年的梅雨季節,滂沱大雨一涌而下,呼嘯而至地注入村落,多數房屋都會被淹沒。很多村民會在這一時期逃到附近的崗上去,或者投奔親友,等雨過後再回來。這樣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但財產卻受到嚴重的損壞。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就造就了村民不甘於被自然愚弄而採取與自然抗衡的鬥爭精神。起初,是在村落四周開渠,鑿塘,形成環形護村河流,減弱洪水的衝擊。緊接著又建堤修壩, 將村落環環圍住,形成屏障,這樣一來就保住了村莊的房屋。但農民是以田為生。村莊是保住了,可農田處在村莊與山崗之間的斜坡上,沒有屏障,只能眼看著被沖潰。因此,早些年常常連年顆粒無收。艱苦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水磨灣先民的樸實,勤勞,剛毅的性格,敢於與環境鬥爭的意志與精神。
因此在這種低洼的地理位置的作用下使得村民改變了他們原來的種植結構,由原來的玉米小麥改為了高粱。也正因為高粱是粗糧,不是日常飲食的主要食物,所以也就促使了村民改以手工藝,副業為主要收入來源。

姓氏分布

東水磨灣村主要以李姓為主,其次是元姓,王姓,張姓等。
李姓一脈於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桐縣大槐樹下遷於此地。

經濟發展

東水磨灣村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及身處平原腹地的有利條件。無論在經濟發展、還是在農業發展上都處於遙遙領先地位。農產品主要以小麥,玉米,大豆,中藥材為主。經濟產業以小麥深加工,中藥製品生產,家具工藝品製造為主。其中小麥深加工,中藥製品生產常年於全球知名企業美國卡夫、達能、康師傅、今麥郎、康美藥業、白雲山藥業簽訂採購契約。

地理位置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四省交匯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