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武侯王基斷碑

東武侯王基斷碑

《東武侯王基斷碑》是刊刻於曹魏景元二年(261年)的一方碑刻,又稱“王基碑”“王基斷碑”等,無撰書者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河南洛陽博物館

《東武侯王基斷碑》高135厘米,寬99厘米,厚22.5厘米。碑文19行,每行行末均空五格,前三行行首空一格,之後各行行首空兩格,大概內容為曹魏時期王基的家族世系、官職及薨葬年月。書法上,其字形方整,結構疏朗,筆法峻勁,波磔飛動,風神秀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武侯王基斷碑
  • 創作年代:曹魏景元二年(261年)
  • 別稱:王基碑、王基斷碑等
  • 書法類型:隸書
  • 規格:高135厘米,寬99厘米,厚22.5厘米
  • 現藏地:河南洛陽博物館
碑刻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品評價,歷史傳承,相關爭議,

碑刻內容

碑文
東武侯王基斷碑(原石)東武侯王基斷碑(原石)
┃子有成父者,出仕於齊,獲狄榮如。孫湫違難,為萊大夫,遂┃┃┃┃┃┘┃┃稟天素皓爾之質,兼苞五才九德之茂,慈和孝友,既著於┃┃┃┃┃┘┃┃景山林,元本道化。致思六經,剖判群言。綜㭊無𢒈連遷備,文辯贍┃┃┃┃┃┘┃┃柔民,忠正足格非。兼文武之上略,懷濟世之弘規。初┃┃┃┃┃┘┃┃舉孝廉。司徒辟州,輒請留,自毗輔。後辟大將軍府,拜┃┃┃┃┃┘┃┃國典惟新。出為安平安豐太守,敷崇惠訓,典㓝惟明。四┃┃┃┃┃┘┃┃躬,以允帝命,遷荊州㓨史,揚武將軍。又遷使持節鎮南┃┃┃┃┃┘┃┃穴。朱旗所麾,前無交兵。克敵獲俊,斬首萬計。賜爵關內┃┃┃┃┃┘┃┃𠆠。諸夏震盪,王師雲集。公翼亮┃┃┃┃┃┃┃┃┃┃┃┃┃┃┘┃┃無遺,舉無廢功。故能野戰則飛𧆞推翼,圍城則鯨鯢┃┃┃┃┃┘┃┃於九有也。 比進爵常樂亭安樂鄉東武侯,增邑五千戶。┃┃┃┃┃┘┃┃之筭,征有獨克之威。而忠勤之性,乃心帝室。屢奏封章,┃┃┃┃┃┘┃┃彌留,年七十二,景元二年四月辛丑薨。 公天姿高素, 與┃┃┃┃┃┘┃┃亡則令儉,斂時服,於是┃┃┃┃┃┃┃┃┃┃┃┃┃┃┃┃┘┃┃將矩奉冊追位司空,贈東武侯蜜印綬, 送輕車,不┃┃┃┃┃┘┃┃泰山之速頹, 恨元勛之未遂。 俯仰哀嘆, 永懷慘悴。以為┃┃┃┃┃┘┃┃策。鐫石表墓,光示來裔。 其辭曰:┘┃┃塞,憲章墳素,昭此物則。居則利貞,在公畢力。化流二邦,┃┃┃┃┃┘┃┃寧,民是用息。升降順道,德讓靡忒。曾不憗遺,我┃┃┃┃┃┃┃┃┘
杜夢麟跋
右東武侯王基碑,諸家考證詳矣,惟王容甫先生據裝本以碑字裁刻下方,上方尚未開鑿,大謬。┘此石上方未刻者,前三行每行一字,後每行二字;下方則每行各缺五字,婆仔麟懼後人誤信,述學一語,┘致有膺此石者,因詳志焉,並伐木作蓋,以防損傷。光緒八年冬,河南府訓導,汝州杜夢麟謹跋。┘
(說明:加粗,表示碑作異體;┃,表示一個字距的空白,┘,表示分行。)

創作背景

《東武侯王基斷碑》刊刻於曹魏景元二年(261年)。碑文上有“策鐫石表墓,光示來裔”,可知碑為奉敕而刻,主要是為頌述亡者德勛,以傳之不朽。至於碑文所記亡者是誰,碑文僅以“子有成父者,出仕於齊,獲狄榮如。孫湫違難,為萊大夫”一句交代了其先人曾在山東出仕,居於東萊之地,並未寫明其姓名。但碑文中有“景元二年四月辛丑薨”,而“景元”為曹魏時期曹奐的年號,由此知其為曹魏時期人;在史書《三國志·魏書》所記人物中,王基的官職爵位及主要事跡與碑文所記亡者一生所歷官職、爵位及主要事跡有諸多相符之處頸雅牛乘,因此學界推斷碑文所記亡者為王基。

藝術鑑賞

技法
書法上,《東武侯王基斷碑》與《曹真碑》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用筆要活潑許多,張揚許多。如“忠”字、“史”字、“邑”字等的豎筆都變成了向外用力的點;“安”字、“屢”字、“姿”字等字中的“女”部兩道筆畫在上部連線在一起,圓轉嬸章愉流暢而下,結體、用筆都與篆書相近;第二行的“著”字中的“者”部的豎筆向上延長,而“艹”部變成了兩小“十”字,分別安放在長豎的左右兩邊,形體變得扁平,豐富了隸書體的表現力,寫法具有創造性;第十一行的“爵”字中的“四”部的第一豎筆向下延長,形如一大撇畫,將下部的筆畫包含在內,把一個分為三段的上下結構文字,變成了一個內外結構的文字,增強了文字的厚度,寫法較有個性。結體則欠方正,雖不屬古板,但字形較長而鬆懈,往往不拘“雁不雙飛”之夜檔槳再忌,時有兩個橫波或一波一捺齊出,如“元”字、“表”字、“光”字、“章”字、“來”字等。章法則尚規整,但字間行間距離過勻,橫排豎列均無分行之感,顯得雜亂。

作品評價

清代史學家畢沅:三國時刻石惟有《九真太守》《天璽紀功》《國山碑》及《受禪》《上尊號》《封孔羨碑》數種,久為世所傳摹。邇年創見諸碑尤多,奇偉若予在關中訪得褒城李苞《石門》題字,孫孝廉星衍游句容訪得吳《衡陽太守葛祚碑》及此皆金石家所未著錄,足與史傳發明,殊可寶也。(《中州金石記·卷十·王基墓碑》)
清代金石學家徐樹鈞: 《魏王基碑》在洛陽,見《訪碑錄》。世傳此石僅刻其半,故文字不全,出土時下截朱字宛然,應手而滅。今存三百七十字,多與《魏書》本傳合。筆意頗類《範式跨鞏凝碑》,然究不若《曹真碑》字堅卓縱橫,尤為可寶爾。(《寶鴨齋題跋·卷上·東武侯王基碑》)
清末民章您兵初沈曾植:魏隸變漢,去篆益遠。《受禪》《孔羨》,傳出鐘、梁,雖無明徵,要其榘度固與楷法相距益近。《王基》殘碑,刻手精工,遂令使轉筆勢,粲然畢露。所謂鐘太傅十二種巧妙者,於此揅玩,思過半矣。吾於《戎路》《季直》,劇蓄深疑,後玩此碑,一旦釋然。楷法之妙,八分之漓也,故知元常老骨,定非樸質。(《海日樓札叢·卷八·王基碑》)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滕西奇:此碑隸法圓潤挺拔,出鋒爽利,屬魏刻中的上品。但用筆多入楷法,隸風不古,開唐隸之先。

歷史傳承

東武侯王基斷碑東武侯王基斷碑
《東武侯王基斷碑》出土情況及初期流傳情況均不詳。直至1964年夏季,仍鑲嵌在洛陽老城東南隅文廟東配殿的西牆上,後從牆上拆下運到王城公園內的石刻陳列館。1980年7月,移至關林石刻藝術館。現藏於河南洛陽博物館

相關爭議

完整性爭議
因碑文存在空格,且上下文理不順,考證者有的認為行首缺幾字(行末不缺),有的認為行末缺幾字(行首不缺),有的認為行首、行末均缺字,還有的說只是碑的下半截,上半截“出土時朱字宛肽,因無人辯識,磨拭而滅”。

作品評價

清代史學家畢沅:三國時刻石惟有《九真太守》《天璽紀功》《國山碑》及《受禪》《上尊號》《封孔羨碑》數種,久為世所傳摹。邇年創見諸碑尤多,奇偉若予在關中訪得褒城李苞《石門》題字,孫孝廉星衍游句容訪得吳《衡陽太守葛祚碑》及此皆金石家所未著錄,足與史傳發明,殊可寶也。(《中州金石記·卷十·王基墓碑》)
清代金石學家徐樹鈞: 《魏王基碑》在洛陽,見《訪碑錄》。世傳此石僅刻其半,故文字不全,出土時下截朱字宛然,應手而滅。今存三百七十字,多與《魏書》本傳合。筆意頗類《範式碑》,然究不若《曹真碑》字堅卓縱橫,尤為可寶爾。(《寶鴨齋題跋·卷上·東武侯王基碑》)
清末民初沈曾植:魏隸變漢,去篆益遠。《受禪》《孔羨》,傳出鐘、梁,雖無明徵,要其榘度固與楷法相距益近。《王基》殘碑,刻手精工,遂令使轉筆勢,粲然畢露。所謂鐘太傅十二種巧妙者,於此揅玩,思過半矣。吾於《戎路》《季直》,劇蓄深疑,後玩此碑,一旦釋然。楷法之妙,八分之漓也,故知元常老骨,定非樸質。(《海日樓札叢·卷八·王基碑》)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滕西奇:此碑隸法圓潤挺拔,出鋒爽利,屬魏刻中的上品。但用筆多入楷法,隸風不古,開唐隸之先。

歷史傳承

東武侯王基斷碑東武侯王基斷碑
《東武侯王基斷碑》出土情況及初期流傳情況均不詳。直至1964年夏季,仍鑲嵌在洛陽老城東南隅文廟東配殿的西牆上,後從牆上拆下運到王城公園內的石刻陳列館。1980年7月,移至關林石刻藝術館。現藏於河南洛陽博物館

相關爭議

完整性爭議
因碑文存在空格,且上下文理不順,考證者有的認為行首缺幾字(行末不缺),有的認為行末缺幾字(行首不缺),有的認為行首、行末均缺字,還有的說只是碑的下半截,上半截“出土時朱字宛肽,因無人辯識,磨拭而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