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地方主教會議,俄羅斯正教會在莫斯科召開的宗教會議。其較重要的會議包括1917—1918年、1923年、1945年、1971年等幾次會議。
東正教地方主教會議,俄羅斯正教會在莫斯科召開的宗教會議。其較重要的會議包括1917—1918年、1923年、1945年、1971年等幾次會議。
東正教地方主教會議,俄羅斯正教會在莫斯科召開的宗教會議。其較重要的會議包括1917—1918年、1923年、1945年、1971年等幾次會議。...
1955年根據中蘇兩國政府達成協定,兩國東正教會的代表在上海舉行會議,莫斯科和全俄東正教會同意中國東正教會取得獨立自主地位和權力。此後中國人姚福安(俄裔)大主教領導中華東正教會,1966年停止活動,1984年哈爾濱東正教會又恢復活動。哈爾濱東正教會 中國東正教地方教會之一,1922年成立,信徒人數達30萬,多為俄僑。189...
公元1054年,東西方教會大分裂。自此之後,東正教(即希臘正教)不承認天主教單方面召開的“大公會議”。教會會議就是普世教會或地方教會的代表聚在一起,共同商討教會事務,好能達成一致的決定。教會會議有許多種,如主教會議、宗主教會議,或地方會議等,其中代表整個普世教會的就稱為大公會議。規定 根據現行的教會...
1325年起莫斯科成為都主教區中心。1439年希臘正教和羅馬天主教在義大利弗洛倫薩舉行宗教會議,通過東西教會複合的決議。拜占庭帝國滅亡後,東正教所在各東方國家先後臣服於土耳其人,俄羅斯正教會乃自命為東正教會的首腦,宣稱俄羅斯政權承襲羅馬帝國,莫斯科就是“第三羅馬”。1589年莫斯科都主教區改稱牧首區,其都主教約夫...
公元867年,羅馬主教尼閣老一世宣布廢黜佛提烏。公元869年,皇帝巴西爾一世為改善與羅馬的關係,而在君士坦丁堡召開召開第八次大公會議,羅馬主教使節主議。會後,佛提烏被判處為異端。而經過此事,強調正統的東正教會與強調至公的天主教會兩個宗教政治勢力基本定型。公元879年,皇帝巴西爾重新召開第八次大公會議,基於前...
天主教會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召開的主教會議。1439年1月起舉行,為費拉拉公會議的繼續。參加會議的代表有八百六十人,其中東方教會代表約七百人,會議主要討論東西方基督教會聯合和教皇的首席地位問題。會議就“煉獄”、“和子句”等教義問題展開爭論。1439年7月6日通過東西方基督教會統一的決議,東正教會確認教皇為“基督...
東正教傳統主義 東正教傳統主義,俄羅斯正教對其傳統宗教教義、禮儀、經典等內容的絕對化理解。強調對東正教傳統的維護和堅持。20世紀50—60年代曾一度讓位於東正教現代主義,1971年地方主教會議後重新發展。蘇聯解體後,東正教傳統主義在俄羅斯得以全面恢復。
大公會議(或稱公會議、普世公會議、普教會議)是傳統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義的的世界性主教會議,咨審表決重要教務和教理爭端。公會議英文是 英語: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臘文 Οικουμένη,意思是“普世性的”。而其中對基督教教義有深遠影響的基督教早期會議是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第一次君士坦丁...
第二次里昂公會議 1274年天主教會在法國里昂舉行的主教會議。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世召開,主要討論拜占庭皇帝米海爾八世建議,謀求與東正教會實現聯合。東正教會承認煉獄為信條,承認教皇的首席地位,於是雙方形式上實現聯合。不久,東正教會又否定這一決議。
聖會議 聖會議是一個社會組織。聖會議,東正教各個自主教會的最高機構。其成員通常從主教中選出。由牧首(一譯“宗主教”)或督主教任主席。俄羅斯正教會的“聖會議”亦譯作“主教公會”,現為牧首的諮詢機構。
2015年11月5日,俄羅斯郵政為俄羅斯東正教會吉洪大牧首誕辰150周年發行一枚紀念郵票。在1917年11月17日的俄羅斯東正教會議上決定牧首制重新構建,教會的行政管理由牧首主持。莫斯科都主教吉洪(本名VasilyIvanovichBellavin,1865——1925)當選為新的“莫斯科暨全俄最高神聖牧首”。牧首必須關心教會的利益,負責與政府以及...
在此期間,新教進入烏克蘭傳教;耶穌會開始從事羅馬教廷和東正教的合一工作,降低新教的影響。不久,部分東正教徒支持合一。1595—1596年,東正教主教會議在布列斯特(Brest)舉行,宣布羅馬教廷和基輔的都主教區合一,合一事件導致教會分裂。因其時該地區歸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居民稱羅西尼亞人,故又有“羅西尼亞教會”之說...
安提阿正教會是希臘語系自主東正教會。原為古代基督教中心之一,相傳使徒彼得始建主教座堂於此。牧首區在正教尊稱上位居第三,原管轄敘利亞、小亞細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等地教會。431年以弗所公會議後,信徒大部脫離正統教會,參加聶斯托利派。6世紀又有一部分分離為一性論派。其中仍保持正教的教徒,於東西教會分裂時...
從最早的基督教會開始,教會(教堂)就散布到不同的地方,每個地方的教會領導者就成了“主教”。其他受派的“長老”就成了“神父/牧師”,然後受派的“僕人”就成了“執事”。一個地區的最重要城市的主教有時候被稱為“大主教”,其他小一點的地方教會就會向大城市裡的教會尋求領導。東方教派教會(東正教,東方...
下設由14人組成的聖主教公會,每2年召開一次會議。1968年公會設立正教會關係、非斯拉夫教會關係、法律、經濟等委員會。禮儀中使用古希臘語和阿拉伯語。信徒中希臘人占80%,阿拉伯人占10%,其餘為羅馬尼亞人、俄羅斯人等。埃及境內有1個大主教區、4個都主教區、50個教堂,管轄3個修道院、慈善會和高級師範學院(基於...
希臘國教會(希臘語:Ἐκκλησία τῆς Ἑλλάδος,英語:Church of Greece),別名希臘正教會,希臘共和國的國家宗教,信仰基督教(東正教)希臘正教的獨立教會,也是歐洲教會會議、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的加盟成員。1850年,以君士坦丁堡總主教區為領袖。1948年,加盟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
其中較受爭議的議題包括:(1)禮儀中的語言;(2)禮儀當如何適應不同地區文化的需要;(3)地方主教團在禮儀問題上的職權等。最後,大會通過了這個草案的序言和第1章。在第1期會議中,大會也討論了《啟示淵源草案》、《大眾傳播工具草案》、《東方禮教會合一草案》和《教會草案》。因為大多數教長不滿意《啟示...
此後塞爾維亞正教會一直受君士坦丁堡牧首管轄,直至塞爾維亞獨立後於1879年成為自主教會。1919年與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黑山、克拉列沃、達爾馬提亞的教會組成統一的塞爾維亞正教會,1920年恢復牧首制,牧首全稱為“佩奇大主教、貝爾格勒和卡爾洛維茨都主教、全塞爾維亞牧首”,也是教會最高權力機構主教會議主席。教會設有神...
因為這個背景直到1959年之前衣索比亞的正教會總主教都是由亞歷山大科普特教宗任命的。在衣索比亞正教會歷代領袖和主教們又被稱為“አቡነ”,發音為阿布恩(Abun)或在提及名號時讀作阿布納(Abuna),在吉茲語中意思是父親。而教會領袖的身分上則在七世紀初因為教會的發展而由阿克蘇姆主教改制成阿科蘇姆暨全...
同時,該協會舉辦慈善事業,對困難俄僑給予物質資助,開設俄國正教醫院、俄國正教協會商業學校、俄國正教協會孤老俄婦收容所、貧民宿舍,還資助俄僑失學子女進入正教學校讀書,此外還參與領導主教座堂慈善總會等。刊物 《中國民主》(20世紀上海發行的俄文日報)《正光》(20世紀50年代上海發行的東正教期刊)救濟機構 1...
在英國統治時期,重獲新生的賽普勒斯正教會開始進行“意諾西斯”(即爭取同希臘合併)運動,但遭到了英國人的鎮壓。二戰後,意諾西斯運動出現新高潮。1950年,大主教馬卡里奧斯三世成為該運動的領袖。1956年,馬卡里奧斯大主教被英國人放逐。1959年2月,賽普勒斯的希、土兩族同英國、希臘和土耳其簽訂了《蘇黎世-倫敦協定...
1989年以來,烏克蘭正教會上層人士重提教會自主問題。1990年6月,穆斯季斯拉夫(Mstislav,1898—1993)在海外當選為烏克蘭自主正教會牧首。同年10月20日,穆斯季斯拉夫返回烏克蘭並宣布在烏克蘭不允許有“服從莫斯科”的主教區。俄羅斯正教會主教會議於1990年10月決定給烏克蘭教會以自治地位,但要其承認莫斯科牧首區的領導...
1927年在瑞士洛桑召開的“信仰與體制”運動第一次代表大會。發起人為布蘭特主教和加德納主教,共有90個教會組織的40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羅馬天主教會、蘇聯東正教會和一些浸禮宗教會沒派代表參加。會議主要議題是那些造成教會分裂的教義問題,並以教會統一、教會使命、教會基礎、聖職與使徒傳承及聖事為討論主題。大會最後...
聖母大堂(新樂路大堂)為中華東正教會上海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亨利路(今新樂路)55號。民國16年春,閘北主顯堂被軍人占用,同時,由於大部分俄僑已遷居法租界,因此,西蒙擬在法租界興建一座大教堂來作為主教座堂。民國16年3月,上海俄國東正教會和俄僑社團召開代表聯席會議,會上成立了以西蒙為首的籌建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