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曲城村

東曲城村位於招遠市最西邊,距蠶莊鎮鎮政府駐地5公里。有耕地面積130多公頃,村民352戶,85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曲城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招遠市最西邊,距蠶莊鎮鎮政府駐地5公里
  • 人口:852人
  • 耕地面積:130多公頃
由來,古蹟,文化,

由來

西漢時,此地設定過曲成縣。明洪武四年(1371年),楊氏一世祖在曲成故城北建村,取名曲城。明宣德年間,楊姓三世祖由曲城村析居村東取名東曲城。

古蹟

曲成為漢時縣治,城址位於東曲城村南。1973年春,在該村南小盆地整地取土發現夯土城牆一段,高約1.2米,寬約4米,南北長度不清。另從斷崖觀察,見有多處文化堆積。城址內採集到的陶片多為夾沙灰陶,次為夾沙紅陶。紋飾以繩紋為主,次為弦紋和捲雲紋。可辨器形有豆、盆、缸、鼎、瓮、筒瓦、板瓦、方磚等。1980年,在東曲城東鄰的窪子村挖河引水時,出土了青銅器。1988年複查,水渠邊自然沖涮出一個洞穴,清理出幾十件陶器碎片,為西周時期的豆、罐等器物。在東南城南斷崖上發現十餘座戰國至漢代墓葬,多為土坑豎穴,亦有磚室墓。
1981年,文物普查小組對曲成故城址進行詳細調查,確定了城址保護範圍。1988年煙臺市文管會與招遠縣文管所進行複查,將城址範圍進一步擴大。城形屬小盆地,三面環山,一面平緩。城址東西長約950米,南北寬約200米,總面積約19萬平方米。當地民眾按自然地形將城址分為東南城、南城和西南城。在南城西半部斷崖以北10餘米處,地表以下3米,原有一口蓋石板的漢磚砌井,一直使用至1979年被填沒。城址內地表、斷崖上陶片很多,文化層厚約3米。曲成故城遺址1984年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

東曲城村自古重視文娛活動,以表演大秧歌而聞名,至今保留元宵節前後自發組隊進城表演的傳統。1953年該村演出的戲劇《白蛇傳》在招遠縣獲獎。1978年排演的《八女頌》在縣內外享有很高的評價,後又陸續排演了許多高質量的小呂劇。1980年以來,東曲城村集體購買電視機,安裝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系統,建起圖書館、農民文化大院、青年之家、老年活動室、電教活動中心等休閒娛樂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