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辯證法》是2001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今、羅翊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方辯證法
- 作者:張今等
-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年06月01日
- 定價:39.0
- ISBN:9787810415613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個人簡介,主要貢獻,主要譯著,學術專著,承擔項目,
編輯推薦
東方辯證法認為,即使在描寫運動過程的時候,也要嚴格遵守形式邏輯的矛盾律(A≠非A),而絕不允許以“辯證性”為藉口而違反矛盾律。東方辯證法主張把事物運動的實際過程和描寫這種實際過程的理論方法區別開來。事物的確是永遠處在不斷運動變化的狀態中,誰也無法把它切割成幾段。用李白的詩句來描寫,就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至於描寫運動過程的理論方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從理論上來說,事物運動的實際過程是原型;辯證法,作為一種理論方法,只是對這種實際過程的模擬,即模型。原型和模型之間總是有一定差異的。模型只能對原型作近似的描寫,不可能毫釐不差。我們對這種描寫也只能提出“本質上真實”的要求,而不能要求模型同原型完全一樣,概括說來,要描寫運動過程,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靜止說明運動的方法,也就是用靜止固定的符號系統來描寫運動過程。另一種是用運動說明運動的方法,也就是用一些違反“矛盾律”的似是而非的語言來描寫運動過程,從而把運動的實際過程和描寫運動過程的理論方法混為一談。其結果,只能造成概念的不確定性,從而造成事物性質的不確定性,混淆是非界限,在實踐中導致嚴重後果。因此,東方辯證法不贊成這第二種方法,而採用了第一種方法。它把內部矛盾運動過程分成8個階段,用伏羲兩儀卦的8個元素去加以描寫;它把外部矛盾的運動過程分成64個階段,用伏羲六十四卦的64個元素去加以描寫。這種方法的優點有兩個:(一)它既考慮到事物在每個階段的性質的確定性,又考慮到了事物部分質變的結果,最後還考慮到了事物整體質變的最終結果;(二)它既考慮到事物運動的連續性,又考慮到了事物運動的間斷性。
東方辯證法採用靜止固定的符號系統來描寫運動過程,決不是偶然的。這是它的基本理論所決定了的。東方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自身都說明不了自身。要想說明陰,就必須藉助於陽;要想說明陽,就必須藉助於陰。只有陽可以說明陰,只有陰可以說明陽。要想說明運動,就必須藉助於靜止;要想說明靜止,就必須藉助於運動。只有靜止可以說明運動,只有運動可以說明靜止。以上,我們從哲學上說明我們無法用運動來說明運動。
其次,從物理學上來說,我們也無法用運動說明運動。物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雙生子佯謬”難題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假定有一對雙生子大致在同一時刻降生,前後相差只有兩分鐘。在他們兩人成年後,哥哥乘太空飛行器以光速離開地球,弟弟仍留在地球上,從弟弟的立場上來看,按照相對論原理,哥哥十年後返回地球時應比弟弟年輕好幾歲。可是,從哥哥的立場上來看,是弟弟乘坐地球以光速離開哥哥的太空飛行器,弟弟在十年後返回時,應該比哥哥年輕好幾歲。究竟誰在運動,無法判斷。因此,我們必須找到一種理想的參照系,才能判斷誰在運動。這種理想的參照系必須具備三個特點:
1.它必須是非慣性的參照系。
2.它必須是時空參照系,因為只有時空參照系才是宇宙中最大的參照系,既可以用來測量極小實體(如基本粒子)的運動,又可以用來測量極大實體(如太陽系、銀河系等)的運動。
3.它必須是具有完美對稱結構的參照系。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對東方哲學、尤其是對東方辯證樹立邏輯(即東方辯證法)進行深入研究的學術著作。它以《易經》符號系統和文字系統為依託,總結了東方哲學的基本原理和比較特徵,概括了其十六項原理,對科學整理古代哲學思想和重建當今中國哲學的學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目錄
第一章 焦氏周易宇宙代數學簡介
第一節 《周易》與數學之關係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周易宇宙代數學的三個理論基礎
第三節 周易宇宙代數學的“易數集”和“易卦集
第四節 談談洛書、河圖和邵雍六十四卦以及焦蔚芳先生對洛書和河圖的看法
第五節 焦氏周易宇宙代數學的精華部分
第六節 中華易學與混沌學和分形理論
第七節 焦氏周易宇宙代數學易數集的神奇功能
第二章 東方辯證法理論體系簡介
第一節 廣義辯證數理邏輯怎樣在不同條件下轉化為亞氏邏輯和狹義辯證數理邏輯
第二節 時空統一三維原理
第三節 日地月三體運動天文學模型
第四節 外部矛盾為內部矛盾提供原始動力,內部矛盾決定事物運動的形式和方向原理
第五節 共軛相生原理
第六節 斐波那契級數原理
第七節 循環原理
第八節 陰陽互為消長原理
第九節 有無相生原理
第十節 異質同構原理
第十一節 因果性原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原理及西方辯證法三定律
第十二節 遺傳機制是一種反演機制
第十三節 我們的最後結論
第三章 東方音樂思維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上行調式音階和下行調式音階
第三節 構建科學的宮調理論
第四節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個人簡介
1927年出生於河南省安陽市。河南大學外語學院卓越英語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深翻譯理論家,中共黨員。1946年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外語學院英文系。早年在新華社翻譯部工作,之後一直在河南大學外語系(現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工作,199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92年起與中山大學聯合招收和培養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漢語言對比與翻譯”,是河南大學第一位博士生導師,也是河南大學唯一一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博士生導師。現任河南大學外語學院英語教授,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副會長,中國英漢語比較學會顧問,河南省譯協名譽會長。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9月20日19時30分在開封逝世,享年87歲。
主要貢獻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為英漢對比語言學、文學翻譯理論和東方辯證法。
主持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英漢語信息結構對比研究》。主要著作有《英漢比較語法綱要》(商務印書館,1981年)和《英譯漢理論與實踐》、《文學翻譯原理》、《英語句型的動態研究》、《英語抽象名詞研究》、《思想模組假說—我的語言生成觀》、《英漢語信息結構對比研究》、《東方辨證法》(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等。他作為編委之一,參編了中國譯協主持編寫的《中國翻譯大辭典》。譯著有《美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65年)、《美學史》(商務印書館,1985年)、《華盛頓傳》等多部。專著《文學翻譯原理》一書獲得1992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高等學校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優秀獎。他在《英漢比較語法綱要》一書中提出了原始動詞假說和句子成份相互轉化的學說,用以解釋英漢語中一些難以解釋的語法現象,博得學術界的普遍好評。他在《文學翻譯原理》一書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嘗試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學翻譯理論體系。《英語句型的動態》一書中研究了英語句型的生成機制,引起學術界的重視。《東方辯證法》一書已初步引起哲學界的關注。他長於理論思維,以富於獨創性的學術觀點享譽國內外學術界。
主要譯著
《美學史》(英)鮑桑葵 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美學原理》(美)H.帕克 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學術專著
《英漢比較語法綱要》(商務印書館,1981)
《英譯漢理論與實例》(北京出版社,1984)
《文學翻譯原理》(河南大學出版社,1987)
《英語句型的動態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1990)
《英語抽象名詞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
《思想模組假說——我的語言生成觀》(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英漢語信息結構對比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
《中國翻譯大辭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英漢翻譯技巧》(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
《東方辯證法》(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
《英語句型的動態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
《英漢比較語法綱要》(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
承擔項目
1993年主持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英漢語信息結構對比研究》
從語言學角度看直譯和意譯(河南高校人文社科項目200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