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田鼠

東方田鼠

東方田鼠(學名:Microtus fortis),別稱沼澤田鼠、遠東田鼠、大田鼠,是倉鼠科、田鼠屬動物。東方田鼠是田鼠類中體形較大的種類,尾巴較長,尾毛較密,後足也較長,足掌基部有毛著生,背面毛色,有的黃褐色,有的褐色,有的黑褐色,毛基暗蘭灰色或灰黑色,毛尖黃褐或褐色,腹面一般灰白色,有的淡黃褐色或灰褐色。

東方田鼠是典型的穴居類型,不冬眠,晝夜都出洞活動,取食植物,也吃昆蟲和小型鼠類,棲息在1000~1500米低濕的沼澤地草甸里,分布於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蒙古、俄羅斯聯邦。

東方田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方田鼠
  • 拉丁學名:Microtus fortis
  • 別稱:沼澤田鼠、遠東田鼠、大田鼠、葦田鼠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齧齒目
  • 倉鼠科
  • 亞科田鼠亞科
  • 田鼠屬
  • :東方田鼠
  • 亞種:5個
  • 分布區域: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蒙古、俄羅斯聯邦
  • 命名人及年代:Büchner,1889
  • 英文名:Reed Vole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為害特點,治理策略,

形態特徵

東方田鼠是田鼠類中體形較大的種類。體重平均為56.29g,體長平均約130.41mm。尾巴也較長,約占體長的39.15%。尾毛較密。後足也較長,平均約為21.24mm,足掌基部有毛著生。後足足墊5枚。乳頭4對。
東方田鼠毛色因亞種不同而有變化。背面毛色,有的黃褐色,有的褐色,有的黑褐色。一般從頭部到體後部色調基本一致。毛基暗蘭灰色或灰黑色,毛尖黃褐或褐色。體側毛色略淡。腹面一般灰白色,有的淡黃褐色或灰褐色。前足和後足的背面,毛色基本上與體背相一致,但有的稍淺,尤其是前足。尾毛上下有褐色或深褐色,和體背色澤相同或較深,下方或灰白、或淺黃、或淡褐,比上方要淺,上下方色調差別明顯。
東方田鼠頭骨堅實粗大,基長平均約為31.37mm(26.8~34.6mm),寬平均約為17.14mm(15.56~19.17mm)。背面呈穹形隆起。吻部較短,鼻骨不達前頜骨後緣。一般眶間縱棱不甚明顯,但老年個體的明顯可見,且左右縱棱在中間部分彼此靠近,甚至兩相接觸。和田鼠屬其他種相同,額骨後緣中央有向後伸的小骨,它與翼骨相連而形成兩個翼窩。硬齶具有兩條縱溝。聽泡高。
東方田鼠門齒向前稍稍突出,從顱骨上方可以看到。第1上臼齒的前端有一常見的橫葉,其後方有時4個交叉排列的閉合三角形,構成3個內側的突出角和3個外側的突出角。第2上臼齒在橫葉之後有3個閉合三角形,構成3個外側角和2個內側角。第3上臼齒的橫葉後有3個閉合三角形,外側2個三角形較小而內側的1個較大,最後為一C字形齒葉,C形齒葉的缺口朝向內側,這樣,第3上臼齒具有內側4個、外側3個突出部分。第1下臼齒為田鼠屬的典型式樣,最後端是一橫葉,其前有5個閉合三角形和一個三葉狀的齒葉,這個齒葉的內側是一尖形突,而外側的突出部分是圓形。

棲息環境

東方田鼠主要棲息在1000~1500米低濕的沼澤地草甸里,選擇水塘、溪流、江河、湖泊沿岸的雜草、蘆葦叢生的地方作為棲息位點。

生活習性

東方田鼠是典型的穴居類型,不冬眠,晝夜都出洞活動。由於活動頻繁,並常在幾組洞口間頻繁往返,地面常形成極明顯的跑道。尤其在苔草地和蘆葦地中,跑道縱橫交錯,密布如網。晝夜活動節律有季節性差異,夏季的夜間活動性高於白晝,黎明前高於黃昏。該鼠體胖腿短,行動比其他鼠類笨拙,在草叢中逃竄雖快,卻不善攀登。游泳和潛水能力很強。
東方田鼠通常在蘆葦叢、雜草叢下,田野和田埂上築造其洞穴。其棲居洞穴,洞道複雜,洞口也多,一般洞口約在4~8個,最多的有21個,也有一個洞口的。洞口圓形,直徑約在4~7cm。洞內有鼠巢,少則1個,多則3~5個,甚至更多。巢的內徑約為8~16cm,高約12cm。巢的內墊材料有蘆葦、草根、葉、小竹、稻稈、麥稈等。鼠巢離地面深一般在5~30cm,其深淺度往往和土壤疏鬆程度和地下水位高低具有密切關係。天氣較冷時,濕潮的土壤水分有所減少,東方田鼠便在地面挖成明洞。明洞有倉庫也有鼠巢,再而改建,擴大成暗洞。臨時避難洞大多在田埂上構造簡單,為多少有些彎曲的單個管道,不擴大成窩,也沒內墊材料。
東方田鼠取食植物的莖、葉、根、種子以及樹皮,而以種子最為嗜食。植物包括蘆葦、水竹、小竹、莎草、小麥狼尾草、燕麥草、毛鵝冠草、小康草、狹葉艾、蕎麥油菜、豆類等。此外也吃昆蟲,可能還食小型鼠類。
東方田鼠天敵有中小型食肉獸類,猛禽為黑耳鳶白尾鷂紅隼等。此處還有蛇類。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蒙古、俄羅斯聯邦。
中國分布在內蒙古、寧夏、陝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南、四川等省、自治區。
東方田鼠

繁殖方式

東方田鼠繁殖力很強。每胎懷仔數,一般在4~5隻,多的可達13、14隻。新生幼仔體重約為3g左右。據實驗材料分析,以35g作為性成熟界限,那么從出生到性成熟,約需2個月的時間。7月份,由於氣溫高而乾燥,懷孕率為零。而其餘諸月都有懷孕個體。在秋春兩季節,繁殖率出現雙峰曲線(10~11月懷孕率為56%;4~5月懷孕率為42.86%)。種群的平均壽命為14個月,種群更新速度很快。數量常有暴發性。亞成體在種群中的比例高達44.5%左右,而成體僅占21%。
東方田鼠東方田鼠

亞種分化

序號中文名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1
Microtus fortis calamorum
Thomas,1902
2
Microtus fortis dolichocephalus
Mori,1930
3
Microtus fortis fortis
Büchner,1889
4
Microtus fortis fujianensis
Hong,1981
5
Microtus fortis pelliceus
Thomas,1911
(資料來源:)

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不零散。該種種群目前無具體數量信息,不過在部分地區數量波動劇烈,總體數量發展趨勢也未知。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為害特點

東方田鼠是重要的農林害鼠,作物成熟期向田間遷移,大量盜食莊稼,也啃壞樹木。同時它也是乙型腦炎鉤端螺旋體病原菌的自然宿主。

治理策略

1.捕捉。人工捕捉或放養蛇、貓等動物。
2.藥物誘殺。在老鼠出沒的洞口行道投放毒餌誘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