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尖唇魚,學名:Oxycheilinus orientalis (Günther, 1862),又名東方龍、汕散仔、闊嘴郎、東方鸚鯛,為隆頭魚科尖唇魚屬下的一種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方尖唇魚
- 拉丁學名:Oxycheilinus orientalis (Günther, 1862)
- 別稱:東方龍、汕散仔、闊嘴郎、東方鸚鯛
- 二名法:Oxycheilinus orientali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鱸形目
- 亞目:隆頭魚亞目
- 科:隆頭魚科
- 亞科:唇魚亞科
- 屬:尖唇魚屬
- 種:東方尖唇魚
- 英文名:Oriental maori wrasse
概況,分布,特徵,生態,漁業利用,
概況
命名者:(Günther, 1862)
俗名:東方龍、汕散仔、闊嘴郎、東方鸚鯛 。
英文俗名:
Oriental wrasse;
Oriental maori wrasse
是否有毒魚類:否
經濟型魚類: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同種異名:
Cheilinus celebicus,
Cheilinus orientalis,
Cheilinus rhodochrous,
Oxycheilinus rhodochrous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摩鹿加、印尼至馬歇爾、馬里安那群島及薩摩亞,北至台灣海域等。台灣南部及小琉球海域有分布。
特徵
體延長而呈梭形;頭部眼上方平直。口中大,前位,略可向前伸出;吻長,突出;鼻孔每側 2個;上下頜各具錐形齒一列,前端各有一對大犬齒;前鰓蓋骨邊緣具距齒,左右鰓膜癒合,不與峽部相逢;體被大形圓鱗。D.I X, 10;A. III, 8-1;P. 12;腹鰭短;尾鰭稍圓至楔形。幼魚體色澹茶色,體側有兩條白色縱帶,兩縱帶所夾區域或呈褐色。體呈橙紅色,腹部較澹色,並攙雜白色斑紋或斑點;眼周圍具斑點;體側背鰭第I-IV棘之下方具一約2-3個鱗片的?規則黑斑;背鰭第I-II棘膜具黑斑。
生態
主要棲息於潟湖外礁、珊瑚礁或岩礁海域,棲息深度在15-80米間,特別喜歡藏身於沿岸海藻繁盛的岩礁區,其多彩的體色為它帶來絕佳的保護作用,而稍突出的吻部,讓它容易翻找藏匿在海藻叢中或岩縫中的貝類、蝦蟹之類的底棲性無嵴椎動物。晚上會找個岩礁下的孔洞,側臥在其中睡覺。
漁業利用
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非食用經濟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