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公園(東方公園)

東方朔公園

東方公園一般指本詞條

德州市陵城區東方朔公園(原東方公園)東鄰政府北大街,南接陵州西路,西靠青年街,北倚文廟路,占地15公頃。公園以文化為主題,既充溢漢風唐韻,又兼容現代氣息,總體布局為“一主九片三軸線”。“一主”即東方朔公園北端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的文化藝術中心主體建築。“九片”指文化藝術中心主館前面占地9600平方米的中國結廣場及其兩側和南端的武術廣場、舞蹈廣場、戲曲廣場等8個功能分區(小型廣場),以適應不同年齡段、不同愛好人群的遊覽、娛樂、休閒、鍛鍊需要,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形成統一的整體。“三軸線”即一主兩次三條各具特色的參觀軸線,其中貫穿南北的歷史文化主軸線是展示和解讀陵縣豐厚文化底蘊的主要載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方朔公園
  • 地理位置:德州東部 陵城區中部城區
  • 面積:9600平方米
  • 級別:省級
  • 地理區域:陵城區臨齊街道政府北大街與陵州西路路北
  • 管理單位:陵城區林業局
  • 主題:既充溢漢風唐韻,又兼容現代氣息
  • 原名:東方公園
園林介紹,先後榮獲,公園景區,休閒林地,小遊園,東方朔塑像,

園林介紹

東方朔公園東鄰政府北大街,南接陵州西路,西靠青年街,北倚文廟路,占地15公頃。公園以文化為主題,既充溢漢風唐韻,又兼容現代氣息,總體布局為“一主九片三軸線”。“一主”即東方公園北端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的文化藝術中心主體建築。“九片”指文化藝術中心主館前面占地9600平方米的中國結廣場及其兩側和南端的武術廣場、舞蹈廣場、戲曲廣場等8個功能分區(小型廣場),以適應不同年齡段、不同愛好人群的遊覽、娛樂、休閒、鍛鍊需要,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形成統一的整體。“三軸線”即一主兩次三條各具特色的參觀軸線,其中貫穿南北的歷史文化主軸線是展示和解讀陵縣豐厚文化底蘊的主要載體。  整個公園以長廊、銘石、拱柱等具象符號和聲光電等現代科技表達方式為手段,同時遍布大面積草坪和花草樹木,再現歷史,立足現代,展望未來,是一處蘊涵地方歷史文化特色並體現時代精神及和諧愉悅氛圍的遊客、市民休閒活動和歷史文化教育的理想場所,被譽為“陵城區(陵縣)第一會客廳”,
東方朔公園

先後榮獲

“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婦女健身示範點”、“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2011年3月,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

公園景區


整個東方朔公園分為13個景區(點),即玉帶飄舞盪碧波(景觀橋)、喜象昇平迎旭日(景觀石)、長廊綿延懷古今(文化長廊)、巨石沉臥話變遷(歷史廣場)、花木含笑敘趣事(休閒林地)、身心愉悅逛遊園(小遊園)、智聖巍巍觀古今(東方朔塑像)、斗拱高聳頌和諧(中國結廣場)、綜藝薈萃融中心(文化藝術中心)、舞姿翩躚贊盛世(舞蹈廣場)、梨園逢春聚票友(戲曲廣場)、拳腳輕盈舞太極(武術廣場)、輪滑穿梭夢童年(滑冰場)。
1.1玉帶飄舞盪碧波(景觀橋)
玉帶飄舞盪碧波景區是指東西並列橫臥於景觀河南北兩岸的三座漢白玉拱型景觀橋,橋下碧波蕩漾,魚翔淺底;兩岸綠柳搖曳,花繁葉茂,猶如三條潔白玉帶飄舞於潺潺碧波之上。橋下的景觀河是按原有岸線整砌一新的唐平原郡太守顏真卿開挖的護城河。北面與之遙相呼應的是兩側對稱呈弧形建造的各68米長的文化長廊,顏色古樸,造型逼真,酷似當年的唐城牆,使我們仿佛又看到了1200餘年前抗擊“安史之亂”的壯觀景象。
1.2喜象昇平迎旭日(景觀石)
走下玉帶橋,迎面是一尊“喜象昇平迎旭日”巨石。這塊矗立在文化長廊前面的巨大景觀石來自泰山山麓,長10.6米、高2.8米、寬1.8米、重140餘噸。平原地區突兀巨石一尊,使人為之震撼!巨石陽面鐫刻著“東方公園”4個紅色顏體大字,之所以採用顏體,是為了紀念曾在陵縣任過4年太守的唐朝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顏真卿;公園以“東方”命名,既取紀念西漢文學家、太中大夫東方朔之意,又喻示陵縣位居德州東方,猶如東方旭日噴薄而出蒸蒸日上!
這尊呈東西方向安放的青色巨石,從一定角度觀看酷似一頭巨象。我國自古就有“喜象昇平”、“太平有象”、“太平景象”以及“象馱寶瓶”等吉祥用語和吉祥圖案,象徵太平盛世、吉祥如意、安居樂業。因此這尊巨石景觀寓意“喜象昇平迎旭日”。
1.3長廊綿延懷古今(文化長廊)
文化長廊為詳細了解陵縣歷史文化的場所。文化長廊兩側對稱呈弧形排列,各68米長。其間40根立柱上鑲嵌著40塊黑色大理石展板,歷數陵縣的歷史人物、文物古蹟、重大事件、民間傳說和歷代詩詠,彰顯陵縣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1.4巨石沉臥話變遷(歷史廣場)
再往北是一處巨石沉臥的廣場——歷史廣場。正前方和道路兩側呈“n”型排列的是1塊白色和8塊黑色的大理石銘石,記述了陵縣自夏商周時期至今的建置沿革表和疆域變化圖。分布在銘石兩側的是松柏掩映下鋪設別致的鵝卵石,其間南北排列的4塊方形翠柏苗圃中鑲嵌著由金葉女貞組成的“東方公園”4個大字,再現陵縣古老歷史與現代文明的完美結合。
泱泱齊魯素稱儒雅之邦,古城陵縣充溢漢風唐韻。陵縣在夏商周時期市鬲[lì]氏國,春秋屬齊西偏地,隋唐至明初一直為平原郡、安德郡、德州之治所。陵縣的稱呼何時出現?何以稱為“陵”呢?與其相鄰的樂陵為何也稱“陵”?“陵”一般是指高崗山丘或帝王陵墓,然而陵縣和樂陵就地勢而言,海拔僅20米左右,一望無際的平原沒有任何山崗;就帝王陵墓來講,從古至今也無帝王葬於此地。平白無故的魯西北平原上卻冒出了兩個冠有“陵”字的縣市,發人深思。
西漢武帝是個雄才大略、好大喜功的人,晚年又是個殘忍猜忌、濫殺無辜的人。受奸臣挑撥,他非常殘忍地殺害了被立為太子的兒子劉據一家,逼死了衛皇后。劉據還有個兒子叫劉進,他的母親姓史。劉進是武帝的孫子,故又稱史皇孫。史皇孫娶王夫人,生了個兒子叫劉病已,也就是漢武帝的皇曾孫,他生下沒幾個月,一家人就被漢武帝斬殺了。為何漢武帝要殺親生兒子一家?原因是其年老多病,有的奸臣就挑撥說,這是太子用“巫蠱”的辦法詛咒武帝早死。所謂“巫蠱”,就是用木頭刻製成小人,寫上人的名字埋在地下,據說用這種辦法就能將人詛咒死。漢武帝不分青紅皂白殺了太子一家,並把劉病已關在監獄裡。在獄中,劉病已得到大臣丙吉的保護得以生存下來,後來輾轉到外曾祖父史家生活,這樣衛太子一家就只剩下劉病已一人了。漢武帝殺了衛太子一家,改立自己的幼子劉弗陵為太子,後來劉弗陵當了皇帝是為漢昭帝,可他剛剛21歲就死了。漢昭帝自己沒有兒子,立誰為皇帝呢?當時朝中當政的霍光和大臣們商量,立了昌邑王劉賀當皇帝。當了沒幾天,因他荒淫無度,霍光又把劉賀廢了。再立誰當皇帝呢?這時有人推薦劉病已,於是劉病已改名為詢,當上了皇帝,即漢宣帝。這是一位曾在民間生活過的皇帝,了解民間疾苦,加之本身很聰明,所以是個有作為的皇帝,其統治的那段歷史號稱“宣帝中興”。
宣帝當了幾年皇帝,逐漸知道了自己幼年的遭遇和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於是對這些人進行封賞。他把保護自己貢獻最大的丙吉提拔為丞相,又封賞外曾祖父史家後人,把史高封為樂陵侯,把史曾封為將陵侯,於是就有了樂陵、將陵兩個侯國。“陵”是帝王心目中的永恆世界,是帝王之根本,故以陵為號的封爵是常見的。樂陵侯的意思是顯而易懂的;將陵的“將”字有“側近”的意思,將陵侯即側近陵墓的侯,引伸意為根上的人、親近的人。古代侯國是和縣同級的行政設定,侯國廢了後就可改為郡縣。這就是後來的將陵、樂陵兩縣設定的歷史背景。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將陵城舊址並非今陵縣城,而在今德城區趙虎鎮(1992年前隸屬陵縣)的曹莊、岳莊一帶,城牆痕跡猶存。
今日之陵縣漢朝時稱安德縣。將陵縣建置於隋開皇十六年(597),是隋唐時代德州、平原郡的附屬縣,北宋時降為將陵鎮,金代復置將陵縣,但縣址遷到運河邊上的古長河(今德州)。由於漕運的發達,在元代憲宗二年(1251)將陵縣升為州,去掉“將”字,稱為“陵州”。元末,這一帶兵荒馬亂,加之黃河洇塞,土曠民稀,陵州復為將陵縣。明洪武七年(1374),又把將陵縣和安德縣合併稱德州,州治由安德縣(今陵縣)移至將陵縣(今德州)。此所謂“易陵縣為德州也”。6年後,洪武十三年(1380),安德縣舊址復置縣,其名不再稱安德縣,而把將陵縣之稱去掉“將”字,稱為“陵縣”。簡而言之,德州帶名自安德縣(今陵縣)移治所至將陵縣(今德州),後又在安德縣(今陵縣)治所復置縣稱陵縣。這就是“德陵互易”的來歷。

休閒林地


左側的景區是花木含笑敘趣事(休閒林地)。這裡古樹幼苗和諧相處,鮮花綠草鮮艷無比,曲徑怪石相映成趣,是休閒散步的好去處。東方公園綠地面積46000平方米,其中草坪31000平方米,各種喬木、灌木和各種地被植物50餘個品種32萬餘株。這裡一草一木皆為景,一山一石均抒情,彰顯“讓自然走進城市,讓城市融入自然”的城建理念。

小遊園


右側的景區是身心愉悅逛遊園(小遊園)。這一景區也是東方公園植樹較多的地方,無論漫步於藤蔓纏繞的木質長廊中,還是閒聊於古色古香的亭台下,或者對弈於現代氣息濃郁的涼亭里,都有一種遠離塵囂、恬淡寧靜的感受。
東方朔公園(東方公園)

東方朔塑像


2011年1月6日在東方朔2172周年誕辰之際,一尊巨大的東方朔塑像巍然屹立於東方公園中央。這既是陵城區人民對歷史名人的最好紀念,也為東方公園增添了點睛之筆和鑄魂之作,同時也成為陵城區名副其實的新地標。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今陵城區神頭鎮)人,出生於公元前161年,卒於前93年,享年69歲,西漢太中大夫,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據記載,東方朔相貌英俊,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漢武帝即位後,徵召天下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既為漢武帝的強國大業上策建言,也常陪武帝談笑取樂,深得武帝喜愛。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pái yōu]看待,不得重用。他在鬱郁不得志之中寫下了 《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辭賦作品,抒發自己的志向與憤懣。從西漢至今,一直為歷代文人雅士、庶民官宦、帝王將相以及三教九流所折服,尊他為“智聖”以及中國相聲、笑話、謎語、占卜、俗文學的鼻祖。兩千多年來,東方朔的故事在陵縣大地廣為傳誦,東方朔的智慧、博學和功績為陵縣人民津津樂道。2007年1月,《東方朔民間傳說》被列入山東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流傳最為廣泛、朗朗上口的傳說有《桃仙子的傳說》、《義救顏真卿抗擊“安史之亂”》、《厭次春龍》、《東方朔與漢武帝》等。
這尊塑像系陵城區特邀中央美院著名美術專家,歷時兩年,綜合曆代畫家所作東方朔畫像,並廣泛徵求各界知名人士的意見建議反覆修改後定稿,摒棄了以往滑稽乃至醜化有餘而端莊智慧不足的盜桃仙人形象,由著名石材雕刻之鄉河北曲陽的知名雕刻師以優質花崗岩雕刻而成。
塑像屹立於高1.6米、寬5米的紫紅色大理石基座之上。紫紅色古樸端莊且兼容現代喜慶氣氛,陽面“東方朔”3個金色顏體大字格外醒目,燦爛陽光下熠熠生輝。塑像高9米、最寬處達6米,堪稱全省同類石材雕塑之最。“9”是天下最大的陽數,隱含了歷代尊崇“東方朔天下第一”之意。其他幾個數字則是“一帆風順”、“五福臨門”的諧音,盡情抒發全縣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讚譽及美好未來的憧憬。
塑像運用寫意的造型手法以及傳神的雕刻技藝,突出東方朔的“智慧”,石雕材質使其更加雄渾有力。藍天白雲映襯下,東方朔巍然屹立,左手托舉書簡,右手緊握寶劍,凝神注視遠方,身體微微前傾,欲起步前行,美須衣袂隨風飄舞,一位瀟灑自如、文韜武略、縱觀古今、雄節邁倫、足智多謀的形象栩栩如生,跨越時空,歷數兩千年世事滄桑,與全縣人民共享和諧盛世。  肅然佇立,仰望塑像,不禁油然而生緬懷先賢、銘記歷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豪邁氣概!
1.8斗拱高聳頌和諧(中國結廣場)
東方朔塑像北部的巨大廣場是斗拱高聳頌和諧的中國結廣場。廣場占地9600平方米,象徵祖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這裡可容納萬人以上集會活動。開園以來,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建國60周年、建黨9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會議和文藝演出都是在這裡舉行的。這裡常年有“四季常青”藝術團、“夕陽紅”藝術團等10餘個城鄉居民自發組織的文藝團體開展文體活動。
廣場兩側矗立著造型古樸的10根10米高的漢白玉斗拱柱,又稱“漢柱”,顧名思義,即具備漢代特色的柱子,取材於漢代建築元素,是漢代建築風格的顯著標誌,以符號的形式展現陵縣悠久的歷史。在漢代豎立高大的斗拱柱,一是和主建築相匹配,顯示其威嚴宏大;另外還有一種功能,即皇上在上面隨時記載有功的郎官名字,以備提拔重用,所以“題漢柱”成為一個典故,比喻郎官即將得到皇帝的賞識。由題漢柱使人聯想到歷史名人東方朔,他在漢武帝時期長期擔任郎官,才智過人,常以奇謀良策貢獻於朝廷,本應受到“題漢柱”的待遇,但終生不得志,以“帶淚的笑”混跡於朝廷,不能不讓人扼腕嘆息。公園中豎立10根高大的漢柱,一是襯托主體建築文化藝術中心,一是引發人們對先賢東方朔的思念。
東方朔公園夜景東方朔公園夜景

1.9綜藝薈萃融中心(文化藝術中心)
中國結廣場北側即是東方公園的主體建築陵縣文化藝術中心,它體現了典型的漢代建築風格。內部設定文化館、圖書館等設施,其中文化館在2011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館。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集權制穩定王朝,其建築風格也體現出大一統的豪邁氣派。東方公園的建築仿漢代建築風格,首先體現“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理念。文化藝術中心主樓基礎及其主體為方型,中間的劇場自一樓直上樓頂且突出半層樓高為圓柱型,寓意“天圓地方”,取自陵縣歷史名人東方朔“行圓智方”的理念,同時也體現了漢代“天人合一”的主導思想、“天不變,道也不變”和“君權神授”的統治思想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處世思想,這是漢代建築風格能“古為今用”的重要原因。這一設計理念也同時表現在休閒林地、舞蹈廣場、武術廣場、戲曲廣場等多個功能區。其次是“明堂辟雍”的格局,“明堂”是古代帝王辦公的場所,“辟雍”即水環繞的意思,二者合起來的思想是“王道教化,像水一樣周流不息,無所不至”。東方公園的“明堂”顯然就是文化藝術中心主樓,坐北朝南,雍容華貴;“辟雍”當是南端河水,蜿蜒曲折,流淌不息。還有一點就是高台建築,為表示君臨一切的氣概,漢代建築多採取高台基建築,有威懾四方的含意,更顯出高大氣派。文化藝術中心主樓也是高台基建築,夯土築成,四周砌以條石,充分體現出漢代建築風格。
另外,這一建築及周圍功能區還反映了德州一帶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說《羿射九日》。相傳,古代天上有10個太陽,連年乾旱,民不聊生。後來,后羿射落了其中的9個太陽。從此,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體現在東方公園上,射落的9個太陽就是分布其上的9個不同的功能區,保留的1個太陽便是文化藝術中心正前方的這一徽志,取材於漢代文物紋樣,系一金黃色的“太陽”,外部是一金黃圓圈,內鑲一隻展翅欲飛的“金烏”,標誌著陵縣猶如東方旭日噴薄欲出。
中國結廣場南端正中碩大的中國結造型尾部4條幾十米長的紅色穗頭向北飄舞,與文化藝術中心正中的“金烏”徽志以及廣場兩側10根高大的漢柱相呼應,古代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藝術相結合,文化氛圍猶為濃厚,寓意吉祥、和諧、富裕、圓滿。
文化藝術中心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系特邀青島理工大學著名設計專家徐飛鵬教授設計。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是文化藝術中心的一樓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漢白玉雕刻圖——《漢韻風俗圖》。漢白玉雕刻起源於西漢,盛行於東漢,以其獨有的藝術特點彰顯不朽的魅力。《狩獵圖》、《觀魚圖》、《拴馬圖》等13幅圖案錯落有致鐫刻其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仿佛把遊客帶到2000年前,體會了一把漢代的漢韻風俗。
三樓是顏真卿書法博物館和陵縣歷史博物館。
陵縣歷史博物館是全德州市第一家歷史博物館。陵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館藏文物1300餘件,占德州市的三分之二。這裡展出的是其中精選的394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9件、二級文物18件、三級文物90件。
兩件2002年3月出土於東方朔第28代孫東方合墓的唐·胡人抱囊壺和唐·黃釉龍鳳紋貫耳寶月瓶都是國家一級文物,距今都已1300多年的歷史。壺的人物形象是典型的波斯人風格,呈半蹲半跪姿態,右手抱一鵝雁型皮囊,是唐朝用來盛酒和敬酒的器皿。黃釉龍鳳紋貫耳寶月瓶的瓶口呈菱形,瓶身正背兩面陽刻龍鳳纏枝葡萄紋,周圍綴以珍珠形的紋路裝飾。器形高貴典雅,雕龍刻鳳,寓意龍鳳呈祥、多子多孫。
博物館內最精美的文物當屬這件用於涮毛筆的唐朝三彩水盂,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然年代久遠,但今天看上去仍然釉色純正、熠熠生輝,是唐三彩中難得的珍品。其內壁紅黃綠三色釉彩和諧搭配,外壁雕以波浪形紋飾,遠遠望去恰似海邊翻滾的浪花,又似凌空飄舞的祥雲;近看特別像一半剝開的核桃。這件文物最大的特點是無處不雋秀、無處不靈動,無論從哪個角度進行鑑賞都充溢著動態美感。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2002年3月出土於唐代鹹亨三年(672)古墓東方合墓的墓誌。長43厘米,寬42厘米,厚12厘米,以小楷工整鐫刻,總計469字,系西漢太中大夫、東方朔的第28代孫東方合的墓誌,史料價值極高,被專家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它解決了多年關於東方朔故里的爭議。
長期以來,東方朔故里因無確切史料記載一直存在爭議,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今陵縣神頭鎮說,另是濱州惠民說。東方合墓誌的出土,足以證實東方朔是今陵縣神頭鎮人。墓誌的第一句話是:“公諱合,德州安德人也,即漢大夫倩之二十八代孫。”公諱合即墓主人東方合;德州安德即今德州陵縣,因為在唐朝陵縣稱安德縣;漢大夫倩指西漢太中大夫東方朔(字曼倩)。整句話的意思是:墓主人東方合,德州陵縣人,系西漢太中大夫東方朔的第二十八代孫。墓誌上還記載有東方朔第二十五至二十八代孫的有關情況,以及東方合夫人的情況。墓誌的出土,作為2000多年來唯一一塊實物證據,填補了東方朔家族史的空白,是山東省考古研究的重大突破,作為陵縣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當之無愧!
上世紀70年代出土於陵縣神頭漢墓群的漢·綠釉陶製八聯(蓮)燈也是國家一級文物。燈體由兩部分組成,上下各有4個燈架,每個燈架上支撐有1個燈碗,總共有8個燈碗,從上方下望形似一朵綻放的蓮花,所以命名“八蓮燈”。此燈點燃之後可以全方位照明,真正實現“燈下無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盞無影燈。
展櫃展出的是唐代的一些佛像。唐代有一段時期有過滅佛運動,佛像被大量損毀,所以佛像的頭部大多與身體呈分離狀態。這件唐·漢白玉連座佛雕系國家一級文物,其正面陽刻七尊佛像,上方為兩個飛天,形態安詳,栩栩如生,經省文物專家鑑定,系唐宋時期寺廟或家庭中供奉使用的佛像。
青銅器展櫃展出的是兩把戰國時期的青銅劍,雖然年代久遠,但今天看上去鋒利依舊。還有齊國的刀幣和王莽時期所鑄貨幣——大泉五十和大黃布千的展出。王莽雖然執政時間很短,且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斑斑劣跡,但因其鑄造的錢幣精美絕倫且數量極少,成為眾多文物收藏家和古錢幣愛好者競相收藏的佳品,王莽也和宋徽宗一起被稱為我國歷史上的“鑄錢二聖”。
這是南北朝和唐宋時期的陶器、瓷器展櫃,內有國家一級文物宋·鈞窯筆洗。此筆洗出自我國五大名窯之一“鈞窯”,是一件水天一色的筆洗。收藏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家有錢財萬貫,不如鈞窯一片”,充分體現出鈞窯的價值。這裡還有同屬五大名窯之一“定窯”的三盞白釉盞,碩口圓底,晶瑩剔透,造型美觀。“哥窯”展品——明·鐵龍瓶,學名“開片釉”,又稱“冰裂紋”。鐵龍瓶通體布滿裂紋,這也是哥窯最大的特點,看似碎裂,其實很堅固。瓶身正面鑲有鐵鑄二龍戲珠,背面為一隻振翅高飛的仙鶴。
還有幾個展櫃展出的是民國初期的一些文物,相比之前的文物較為常見。這幾件是民初的貓枕和帽筒。前方展櫃中央展出的是民初·松鶴柳葉瓶,所謂柳葉瓶是指瓶身的形狀,器身修長,形似柳葉,是民初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最後3個獨立展櫃中展出的是神頭漢墓中出土的漢代陶瓮和陶馬。
陵縣歷史博物館展出的文物有兩大特點,一是跨越時間長,從新石器時代至民國初期,跨越了上下六千年的歷史;二是文物種類繁多,包括石、玉、陶、瓷、銅等11類。所以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也是對陵縣的最好詮釋。

與陵縣歷史博物館相對的是全國第一家顏真卿書法博物館,可謂“未進室門,先聞墨香”。
顏真卿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其所創“顏體”影響巨大,至今仍為後人所臨摹和學習,公元753年到756年,也就是在顏公45至48歲時曾在當時的平原郡、今天的陵縣做過4年太守。這裡以《出生盛世》、《遊歷江南》、《雙喜臨門》、《拜請名師》、《首舉義旗》、《義殉蔡州》6幅連環畫的形式,介紹了顏真卿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顏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期間有兩大功績,一是政治方面,首舉義旗抗擊“安史之亂”,維護大唐統一;另一個是書法方面,留下了這塊藝術瑰寶、國家一級文物——《東方朔畫贊碑》。原碑因年代久遠,石質風化、字跡斑駁,出於對文物的保護現封存於文博苑的顏碑亭內。
《東方朔畫贊碑》高260厘米,寬103厘米,厚22厘米,享有“三奇”美譽——奇人、奇文、奇書。奇人指西漢太中大夫東方朔;奇文指晉朝文學家夏侯湛[zhàn]所寫讚頌東方朔的文章;奇書指顏真卿的書法。3位歷史名人雖兩兩相隔400餘年、總跨度達800餘年,但都與陵縣有著很深的淵源。東方朔是今陵縣神頭鎮人。夏侯湛的父親當時在樂陵郡做太守,他在去拜見父母的途中,遊歷了東方朔祠堂,瞻仰了東方朔畫像,“見先生之遺像,慨然有懷”,便留下了這篇文章。顏真卿任太守期間,正值安史之亂爆發前夕,安祿山派遣使者前來,名為遊山玩水,實則刺探軍情。顏真卿識破了安祿山的詭計,於是將計就計,陪同使者遊玩來到東方朔故里,發現此地“崎嶇不平,荒蕪不毛,所謂瘠土寒骨者莫甚於此”,而東方朔祠堂也已破舊不堪。顏真卿心中悲痛不已,命人重修祠堂,並親自重新書寫贊文,立碑紀念。
“四面三體”是此碑最大的特點,碑身四面都有字,篆書、隸書、楷書三種字型齊聚一碑之上,陰陽兩面各15行,側面3行,每行30字,陽面碑額為篆書,陰面碑額為隸書,正文為楷書。碑身陽面、右側及陰面前4行為夏侯湛所撰《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並序》,自陰面第5行起至碑身左側為顏真卿所寫《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
碑旁展櫃展出的就是當年顏真卿為抗擊安史之亂所燒制的“絆馬石”。安祿山兵精糧足,尤其鐵騎更是橫行霸道。顏真卿就地取材,夯土築牆,挖護城河,燒絆馬石,大敗安祿山騎兵,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館內還有“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以及中國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的發展沿革過程的展出,從甲骨文、金文、篆書到行書、隸書、楷書、草書等等,均有詳細介紹和代表作品展出。《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顏勤禮碑》、《郭氏家廟碑》、《大唐中興頌》、《顏氏家廟碑》、《臧懷烙碑》、《八關齋會報德記》、《宋璟碑》、《元結碑》、《裴將軍詩帖》、《麻姑仙壇記》等12塊顏真卿40多歲到70多歲期間不同風格的碑刻精品更令人驚嘆。
陵縣書法愛好者的作品,可謂對顏真卿“丹心臣子、熱血書家”的最好詮釋和紀念。有關柳公權、楊凝式、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張孝祥、趙孟頫、鮮于樞、董其昌、劉墉、翁同龢等12位書法大家的介紹,深刻闡述了顏真卿書法藝術對後世的巨大影響。宋代文豪蘇軾年輕時就曾臨摹《東方朔畫贊碑》並感言道:“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中間展櫃展出的是歷代書畫家的珍貴印章。
文化藝術中心的中央劇場,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擁有1000個豪華坐席,系陵縣特邀“亞洲十大室內設計師”之一、曾參與過人民大會堂與奧運場館設計、中央美院博士生導師張綺曼教授與中國廣電研究院的聲、光、電專家聯袂設計。穹頂呈祥雲圖案的巨大圓形吊燈與四周牆壁上棗紅色木雕吉祥花卉以及舞台上下的紫紅色幕布和座椅相呼應,洋溢著歡樂祥和的喜慶氣氛。這裡安裝有目前全國最先進的衛星接收設備、JBL音響系統、杜比環繞音響系統以及168盞形態各異、功能不同的投光燈、電腦燈和普通燈。一流的設計,一流的設施,為全縣人民打造了美輪美奐的藝術殿堂。
1.10舞姿翩躚贊盛世(舞蹈廣場)
中國結廣場西側是舞姿翩躚贊盛世的舞蹈廣場。陵縣人民自古就愛好舞蹈,蹦鼓舞是陵縣獨有的一種由宮廷舞蹈演變而來的非常獨特的舞蹈形式,主要盛行於糜[méi]鎮、宋家、滋鎮等鄉鎮的200餘個村莊。幾百年的錘鍊,使其形成了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獨特的文化藝術風格,為廣大人民民眾所喜聞樂見,是中華民族民間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1978年陵縣在開展民間舞蹈挖掘工作時,發現了蹦鼓舞這一獨特的舞蹈形式,1998年蹦鼓舞入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經縣文化工作者進一步挖掘整理,2007年6月,蹦鼓舞被列入德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11梨園逢春聚票友(戲曲廣場)
中國結廣場東側是梨園逢春聚票友的戲曲廣場。這裡環境幽雅,唱念做打、抑揚頓挫的戲迷票友得以大顯身手。有意思的是,立於半圓看台相擁的戲曲廣場中央,或唱或喊,均能享受大型劇場或山谷中的回音效果。陵縣人民自古喜歡欣賞和演唱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戲曲。至今各村鎮活躍著幾十個戲曲愛好者自發組成的戲曲演出團體,義渡口鄉果園村梆子劇團於2006年被評為“全省優秀莊戶劇團”。
1.12拳腳輕盈舞太極(武術廣場)
東方朔公園最西北角的一個景區是拳腳輕盈舞太極的武術廣場。這裡綠樹掩映、芳草茵茵、巨石橫臥,可謂柔中有剛、陰陽相濟,是習練武功、強身健體的理想場所。一圓一方兩處練功場所並列布局,組成了陰陽太極圖的平面圖案,體現了古代“天圓地方”、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1.13輪滑穿梭夢童年(滑冰場)
中國結廣場西側還有輪滑穿梭夢童年的滑冰場。高大合歡樹和古槐樹掩映下的旱冰場,為輪滑少年提供了舞台。
陵城區東方朔公園13組景點內容豐富而有層次性,命名既蘊含區域功能又富有詩情畫意,更絕妙的是,13組景點以東方朔塑像為中心可以劃分為前後兩組,兩兩成對正好組成6對楹聯!
智聖巍巍觀古今
玉帶飄舞盪碧波,喜象昇平迎旭日;
長廊綿延懷古今,巨石沉臥話變遷;
花木含笑敘趣事,身心愉悅逛遊園;
斗拱高聳頌和諧,綜藝薈萃融中心;
舞姿翩躚贊盛世,梨園逢春聚票友;
拳腳輕盈舞太極,輪滑穿梭夢童年。
東方朔公園(東方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