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山(寧夏固原市東嶽山)

東嶽山(寧夏固原市東嶽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嶽山,屬多義詞,大多數都是風景區,原州東嶽山、固原東嶽山、黟縣東嶽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嶽山
  • 地理位置固原
  • 景點級別: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不詳
  • 著名景點:碧雲洞
簡介,歷史,

簡介

東嶽山位於固原城東2.5公里(千米)處。為原州區的一大景觀。其嶺古稱鐵神嶺,上有玉皇、達摩、韋陀、如來諸殿和孟公生祠。南折有碧雲洞,祀孫真人。下有石坊,題曰“宏開覺路”,又曰“引伸有籍”,其嚴勢尊峻,遙而望之,如金鐘懸鈕,巍然卓然。該山樹木森森,尤其秋來,月色橫空,風景清朗,遊人觀之,心曠神怡。
自從修造東嶽大帝的神祠後,此山就改名為東嶽山,成為固原的一座文化名山。根據歷史記載和老年人的回憶,到清代末,這裡已是"九台十八院,七十二座大殿"的宏大建築群,聞名西北。
多少年來,均為佛道兩家常年活動的場所。現在,該山有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龍碑,有道教活動的無量殿,子孫宮,東嶽殿、玉皇樓、藥王洞、靈宮殿、魯班殿、財神殿、城隍廟,有佛教活動的菩薩洞,北佛殿、南佛殿,有儒家活動的孔子紀念館,有新修建的東嶽山山門與固原古城東門遙遙相望。山上水通、路通(砂礫)、電通。已成為山城居民的主要休閒去處。
固原東嶽山

歷史

從唐代起,東嶽山上就開始興建佛教與道教寺院。明代又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和修葺,使東嶽山形成了“九台十八院,七十二座大殿”的宏大建築群,成為遠近聞名一座宗教文化名山。據民國《固原縣誌》記載,唐代大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也親筆為東嶽山書寫了“轉輪殿”(閻羅殿)碑文。十年動亂期間,東嶽山也遭浩劫。1982年以後,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進一步落實,東嶽山的寺院得到恢復,並逐步向園林式的觀光、休閒旅遊景點發展。
五龍碑建於明代,用青磚砌成,高5.4米,寬9米,基座厚2米,由壁面、壁座和壁頂組成。碑正面用160塊方磚拼成“魚龍遊戲圖”,五條飛龍騰空而起,嬉戲火珠,伸爪吐霧,隱現於煙雲之中;鯉魚躍出水面,騰空飛轉,似與遊人相樂;波濤洶湧,松石相映,妙趣橫生,一幅昇平景象。底部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圖使整個碑身結為一體,體現了藝術家的巧妙構思和雕刻藝術的精湛。
無量殿地處東嶽山絕頂“鐵繩嶺”。“鐵繩嶺”的來歷還有一個故事:相傳1522年蒙古國用兵攻打中原,在東嶽山上安營布陣,準備攻取原州作為進攻中原的軍事基地。因城內軍民防禦嚴密、城牆堅固而未能得逞,便防火燒毀了東嶽山上的寺廟。10年以後,原州百姓積極募捐,重新修建。新任總兵劉義在絕頂東嶽祠修建了一個墩,起名叫“鎮虜墩”,意思是鎮住蒙古人的入侵。這個墩自下而上有36級台階,呈60度斜角,兩側有鐵鏈扶手,人扶著鐵鏈才能上去,故而民間稱為“鐵繩嶺”。1903年,武衛後軍統領、甘肅提督董福祥回歸故里後,捐銀600兩在墩上修建了無量殿,成為東嶽山上的瞭望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