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宕渠是郡名。南朝齊置,以在南宕渠郡之東得名。治所在墊江(今四川合川)。轄境相當今四川合川、武勝及南充市南部地區。梁時縮小。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改墊江郡。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0次歷史版本 ...
漢初縣屬益州東宕渠僚郡,《南齊書:志第七·州郡下》:“東宕渠潦郡,宕渠、平州、漢初”。縣治在今武勝縣烈面鎮漢初村。南朝梁大同(535年至545年)中,漢初縣屬楚州新興郡(郡治漢初縣,轄漢初一縣)。南朝齊(479年至...
南朝宋元嘉年間(424年-453年),置東宕渠郡,屬梁州,郡治今合陽鎮。宕渠名源於宕渠水(今渠江)。東宕渠郡下轄1縣宕渠縣。南朝齊建元年間(479年-482年),因貴州的僚人遷徙進入嘉陵江、渠江流域,東宕渠郡改為東宕渠僚郡...
南北朝時期,宋永初元年(420年),分設東宕渠郡,墊江改名宕渠,銅梁為宕渠縣境。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郡為墊江,置合州,改縣為石鏡。隋、唐時,雖郡、州時有變易,但銅梁一直為合州的石鏡縣轄地。唐朝,武周長安四年...
南朝劉宋(420年-479年)末置歸化郡,梁武帝天監二年(504年)置太谷郡,北朝魏宣武帝延昌三年(514年)於太谷郡北始置巴州,轄地最寬時,巴州領歸化、哀戎、遂寧、義陽、木門、北水、伏虞、義安、隆城、梓潼、東宕渠、新興、景陽等...
南齊建元元年(479年),析墊江(今合川區)以北設漢初縣(今武勝縣),隸屬益州(治地今成都市)東宕渠僚郡。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析宕渠縣置始安縣(今廣安區),隸屬梁州北宕渠郡(治地今渠縣)。大同三年(537年),析宕渠縣東部始置鄰...
南朝齊(公元479~502年),析墊江縣以北地,置漢初縣,先隸西宕渠郡。旋改屬益州東宕渠獠郡。 南朝梁大同(公元534~545年)時,漢初縣屬楚州新興郡。 北朝西魏帝三年(公元件556年),改楚州新興郡為合州青居郡,漢初縣屬之並為郡治...
北宋乾德三年(966)省歸仁縣入曾口縣(治今巴中市巴州區曾口鎮)。東晉僑置 東晉僑置,屬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安縣南。北周廢入西充國縣。南朝齊置 南齊置,屬東宕渠僚郡。治所在今四川合川市或武勝縣境。後廢。
巴州,中國歷史行政區劃。南朝梁天監十三年(公元514年)於太谷郡北始置巴州,轄地最寬時,巴州領歸化、哀戎、遂寧、義陽、木門、北水、伏虞、義安、隆城、梓潼、東宕渠、新興、景陽等13郡,梁廣、曾口、其章、始寧、平川、義陽...
南朝宋文帝元嘉(424—453年)中,改墊江縣設立東宕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合州。 石照縣衙(7張) 南宋合州石照縣,原名石鏡縣。《隋書》卷29《地理上》:“石鏡舊曰墊江,置宕渠郡。西魏改郡為墊江,縣為石鏡。”明代學者曹...
梁代後期轄地最寬時,巴州領歸化、哀戎、遂寧、義陽、木門、北水、伏虞、義安、隆城、梓潼、東宕渠、新興、景陽等13郡,梁廣、曾口、其章、始寧、平川、義陽、伏強、池川、難江、宣漢、安固、儀隴、大寅、相如、朗池、安漢、...
巴民昆仲、李特、李流,西晉益州首領,稱王道號;賨人父子,馮煥、馮緄,東漢宕渠名將,立廟建闕⑤。王平封亭侯於街亭,李雄稱皇帝於成都。唐宋兩朝,宰相六位⑥;宦遊達州,名留汗簡。李嶠、劉晏、李适之貶謫通州刺史;韓滉、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