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坪鄉(雲南巧家縣東坪鄉)

東坪鄉(雲南巧家縣東坪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坪鄉地處巧家縣城東北部,距縣城147公里,介於東經102°59′至103°08′,北緯27°14′至27°25′之間,鄉政府駐地海拔1800米。東坪鄉地形可概括為“三山夾兩水”,複雜多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小區生態環境,動植物種類繁多,生物資源雲集,飛禽走獸數百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坪鄉
  • 農業人口:27521人
  • 鄉域總面積:159平方公里
  • 特點:全境地形狹長
  • 位置:巧家縣城東北部
介紹,自然資源,地形地貌,氣候特徵,發展思路,文化教育,

介紹

東坪鄉地處巧家縣城東北部,距縣城147公里,介於東經102°59′至103°08′,北緯27°14′至27°25′之間,鄉政府駐地海拔1800米,東接紅山、小河;南連藥山;西鄰大寨、茂租;北與四川省金陽縣對坪鎮隔江相望。轄10個村民委員會、2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634戶、28295人,其中農業人口27521人。
雲南省巧家縣東坪鄉雲南省巧家縣東坪鄉
鄉域總面積159平方公里,全境地形狹長,東西最大橫距11公里,北最大縱距21公里。金沙江流經鄉地北面,流長2.1公里;境內“三山兩水”,地勢南高北低,最高海拔3994米,最低海拔527米,年平均氣溫15.3℃,年降雨量1160毫米,屬典型的高山深切地貌,形成了亞熱帶、溫帶與寒帶共存在的立體氣候。
受藥山氣候的影響,春冬乾旱低溫,夏秋高溫多濕;河谷地區乾熱少雨,高寒地區潮濕多陰。
小區氣候覆雜多變,柯都、樹葉雹災嚴重,威林、道角雪災劇烈,新街、老街滑坡、土石流、乾旱較為突出。

自然資源

東坪鄉耕地面積26233畝,人均耕地0.94畝。共有經濟林果23025畝。複雜多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小區生態環境,動植物種類繁多,生物資源雲集,飛禽走獸數百種,以斑鳩、野雞、野兔獾豬、竹狸、狐狸、猴等廣為人知;林木、果木、花木種類近千種,以杜鵑映山紅華山松較為著名;藥材種類豐富,以天麻細辛獨角蓮聞名於外。礦產資源也較豐富,現探明的金屬礦藏有鉛鋅、銅、銀、鐵,以鉛鋅礦貯藏量為最;非金屬礦有煤、石膏、水晶石,以煤貯藏量為最。
大量開採的礦產為鉛鋅和煤。東坪鄉“1236”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圍繞經濟發展這一中心,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和維護社會穩定兩個重點,實施交通立鄉、科教興鄉、產業富鄉三大戰略,培育花椒、畜牧、烤菸蠶桑、反季蔬菜、能源六個基地。
東坪鄉國土總面積為156.46平方公里(234690畝)。其中:耕地面積26349畝,占總面積的11%;園地面積7803.5畝,占總面積的3.3%;林地面積82521畝,占總面積的34.6%;牧草地51889.9畝,占總面積的21.7%;水域1597.8畝,占總面積的0.6%,未利用土地64858畝,占總面積的27.6%。
東坪鄉

地形地貌

東坪鄉地形可概括為“三山夾兩水”。“三山”即:東為威寧-柯都山、中為大山-尖山、西北為回龍溝-火山,呈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兩水”即:小牛欄河與新街河。
雲南省巧家縣東坪鄉雲南省巧家縣東坪鄉
小牛欄河發源於南部藥山腳下,有袁家河、豐租河、吊水岩鄧家河、大橋溝、羊岩洞河等幾條支流,向北流經東坪、威寧、岳坪、涼坪、柯都、老街6個村公所,匯入金沙江,全長18公里,流域面積117平方公里,可開發量4500千瓦。
新街河發源於回龍溝,有小河溝、上乾溝、下乾溝三條支流,向北流經楊柳、新街、老街3個村公所,匯入金沙江,全長10公里,流域面積41公里,可開發量333千瓦。年平均流量0.95億立方米。

氣候特徵

東坪鄉從北到南呈立體氣候,由乾熱河谷地區的亞熱帶氣候、二半山區的溫帶氣候、高二半山區的亞溫帶氣候到藥山的高原氣候。
東坪鄉東南西部海拔較高,雲霧多,氣溫稍低,年平均氣溫熱12.5℃,年日照1685小時;初霜期10月28日,終霜期4月10日,無霜期198天;年平均降雨量1081毫米,平均降雨160天,降雪10天,年平均大風日40天,春季南北風日34天。自然災害頻繁,乾旱、洪澇、冰雹、風災、霜凍、倒春寒年年只有輕重之分。

發展思路

東坪鄉“1236”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圍繞經濟發展這一中心,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和維護社會穩定兩個重點,實施交通立鄉、科教興鄉、產業富鄉三大戰略,培育花椒、畜牧、烤菸、蠶桑、反季蔬菜、能源六個基地。

文化教育

鄉鎮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先後改善了10個村完小的教學樓和教學設施,2001年,建立了初級中學。2004年全鄉通過了“兩基”驗收,2005年實現了“普九”。
雲南省巧家縣東坪鄉雲南省巧家縣東坪鄉
至2008年,全鄉校舍面積已達3586平方米,有中學教師61人,中學生624人,適齡少年毛入學率達95%;有國小19所, 國小教師116人,小學生2489人,學前班學生212人,入學率達98.71%。
全鄉建有文化活動室一個,老年活動場所一個,社會文化積極健康地發展,“三歌皇后” 張黎(居住於新街村)把土生土長的山歌推向了外界,為地方文化的前進方向提供了範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