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引·君如樑上燕

東坡引·君如樑上燕

《東坡引·君如樑上燕》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是一首閨怨詞,是寫閨中人被拋棄後的幽怨的。它用傳統的比擬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閨中人的悲慘命運,以及她的悲苦和善良,感人至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東坡引·君如樑上燕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稼軒長短名》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東坡引·君如樑上燕
君如樑上燕,妾如手中扇,團團青影雙雙伴。秋來腸欲斷,秋來腸欲斷。
黃昏淚眼,青山隔岸。但咫尺如天遠。病來只謝傍人勸。龍華三會願,龍華三會願。

作品注釋

①龍華句: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四月八日,諸寺各設齋,以五色香湯浴佛,作龍華會,以為彌勒下生之徵也。”《能改齋漫錄》卷十七“馮相三願詞”條:“南唐宰相馮延巳有樂府一章,名《長命女》,云:‘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閨怨詞,是寫閨中人被拋棄後的幽怨的。它用傳統的比擬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閨中人的悲慘命運,以及她的悲苦和善良,感人至深。開頭二句寫男女雙方的不同的個性與地位,是用比擬的方法來寫的。前一句寫男方。以樑上燕寫那個男子,言其“自來自去”,對“妾”不管不顧,可見其對“妾”感情的不專一。後一句寫女方。閨中人以“手中扇”自比,時時擔心被男方拋棄。“團團”句借扇與燕進一步發揮。言“手中扇”“團團似明月”,清影不離;“樑上燕”“翩翩雄與雌”,雙雙相伴。這景象多么美滿幸福,多么令人嚮往。借景言情,表現了閨中人對“清影雙雙伴”,相親相愛、形影不離的恩愛生活的期望。但不幸還是發生了,秋節至了,手中扇被捐棄,“恩情中道絕”,以至勞燕分飛,致使閨中人“秋來腸欲斷”。“秋來”二句使用疊句方式,直抒胸臆,反覆詠嘆,表達出閨中人被拋棄後的極度悲傷與痛苦。換頭不換意。“黃昏”三句寫閨中人的相思之苦。寫其每當黃昏時分,便面對隔岸青山,思君念君,淚流滿面,企盼團圓,“但咫尺,如天遠”,相見已不可能,團圓根本無望,陷入了更大的悲苦之中。“病來”句寫其對因相思而致病的態度。言其因相思而致病,除團圓外,無藥可醫,因而“病來只謝旁人勸”,而求上天保佑。結尾二句使用疊句的形式,寫其“龍華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照應開頭,明確表達了閨中人與郎君雙飛雙棲的願望,表達了一個弱女子對命運的抗爭,意義是相當深遠的。

作者簡介

辛棄疾,生於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愛國詞人。他出生時家鄉已被金所占領,二十一歲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轉江陰簽判,他不顧官職低微,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適時進兵、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均未被採納。後任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湖北轉運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等,任職期間,都採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豪強以利國便民。後被誣落職,先後在信州上饒、鉛山兩地閒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辛棄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