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哨鄉蓮花山景區

東哨鄉蓮花山景區

遼寧省喀左縣東哨鄉蓮花山景區及民族特色旅遊綜合開發項目,位於喀左縣東哨鄉東哨村,距朝大線公路1.5公里,喀左縣城11公里,距朝陽市45分鐘車程,與朝陽人民的母親河——大凌河臨水相依。始建於大清年間遠近聞名的藏傳佛教寺院——“金佛寺”坐落於此山,該山平均海拔370餘米,與該鄉另一處久負盛名的佛教聖地小馬架子村“慈恩復命寺”瑤花洞山脊脈相連,同時與正在興建的另一處佛教寺院“彌勒寺”的彌勒山互相銜接。縱觀三處景區首尾相連,四座較大山峰遙相呼應,體脈相通,環繞綿延方圓近30餘平方公里,構成一個完整的自然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哨鄉蓮花山景區
  • 地理位置:喀左縣東哨鄉東哨村
  • 著名景點:蓮花山金佛寺、慈恩復命寺
  • 山平均海拔:370餘米
地理環境,景區特色,主要景點,金佛寺,復命寺,彌勒寺,項目規劃,飲食,

地理環境

東哨鄉蓮花山景區位於喀左縣東哨鄉東哨村,距朝大線公路1.5公里,喀左縣城11公里,距朝陽市45分鐘車程,與朝陽人民的母親河——大凌河臨水相依。

景區特色

始建於大清年間遠近聞名的藏傳佛教寺院——“金佛寺”坐落於此山,該山平均海拔370餘米,與我鄉另一處久負盛名的佛教聖地小馬架子村“慈恩復命寺”瑤花洞山脊脈相連,同時與正在興建的另一處佛教寺院“彌勒寺”的彌勒山互相銜接。縱觀三處景區首尾相連,四座較大山峰遙相呼應,體脈相通,環繞綿延方圓近30餘平方公里,構成一個完整的自然景區。山體天然植被薄而不稀,生長著近十餘種花草樹木,遮掩山體恰到好處,山頂岩石凸裸,雄偉壯觀;進得山來別有洞天,開闊處雄偉壯觀,隱蔽處溝岔縱橫,成片的天然植被遮天蔽日,鬱鬱蔥蔥,顯現出內藏千軍萬馬、外觀含而不露的風水寶地。整個山勢以“臥、靜、山內有山、群山有別”為特色,以“四季分明、季季有景”而著稱。

主要景點

金佛寺

蓮花山金佛寺。占地5000餘平方米,屬密宗佛教寺院,始建於大清乾隆年間,當時有殿堂22間,僧眾住房17間,其中以銅佛殿最為雄偉壯觀,香火旺盛,此尊銅佛名為“強巴大佛”,與印度、西藏的強巴大佛是“金剛三兄弟”。據傳,在藏傳佛教寺院中,全世界擁有巨型銅佛的寺院僅有三家,中國擁有兩家,一家在西藏,另一家就是該寺。“金佛寺”鼎盛時期曾有三世佛爺那旺扎木蘇活佛在此居住講經說法(喀左縣誌有詳細記載),活佛在離寺前曾預言不久將會有人將銅佛毀掉,但不會永久毀掉,將來重建會更加雄偉壯觀,現在佛像不過7米高,將來重建佛像會有9米高,現在的佛殿是兩層高,將來重建佛殿是三層高,於是將佛心(純金打制)秘藏於山下村民家中,從該寺出走,最後落戶於朝陽縣賈家店鄉另一座寺院,此後不久,該殿及佛像在文革期間一同被毀。改革開放後,自1998年起,當地民眾發願重建該寺。於2001年由青海塔爾寺巴瑪東珠大師駐寺主持,相繼重新建起大雄寶殿、菩薩殿、佛舍、僚舍等仿古建築,並於2009年9月8日舉行了各界募捐資金重塑的高7.6米,自重8噸的銅佛像——未來佛安裝開光儀式。此儀式吸引了北京、青海、瀋陽、大連等省內外信徒觀光禮佛,雲集近萬名遊客觀仰,來自青海塔爾寺的阿旺洛桑、丹貝堅贊兩位活佛盛裝蒞臨,省、市、縣宗教委領導和政府領導隆重出席,場面宏偉壯觀。現該寺擁有大小佛像二十餘尊,正在進一步擴建中,常年有國內佛學界著名法師前來講經說法,香火旺盛。同時該寺還遺存世代相傳具有蒙古風情、歷史悠久的“敖包”遺址和“韶音會”演練場及曲牌、工具。“敖包”,是蒙古語,意即“堆子”,也有譯成“腦包”、“鄂博”的,即用人工堆起來的石堆、土堆,蓮花山金佛寺現存兩處巨大的敖包遺址。祭敖包是蒙古族最隆重莊嚴的祭祀活動,他的基本喻義是:早先蒙古族以為天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源泉,特別加以崇拜,由於天地神沒有偶像,人民就堆敖包以象徵,從而敖包就成了人們的崇拜物,人們通過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間風調雨順,牛羊興旺,國泰民安。他的方式是祭祀時,先在敖包上插一樹枝或紙旗,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旗上寫經文,儀式大致有四種: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殺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意為牛、羊是天地所賜,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報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鮮奶、奶油、奶酒灑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攏一堆火,將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塊投入其中,人們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們以最心愛的玉器當貢品祭祀。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對天地的虔誠,祈求天地給人們以平安和幸福。祭祀時,不論官吏還是平民一同進行禮儀活動,先請喇嘛燒香點火、誦經說文,大家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走三圈並叩拜,禮儀結束後,舉行歡宴,在高興之餘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和歌舞等盛大的那達慕活動;“韶音會”是一種民間樂會,是皇會中的一種,皇會共分十道會,“韶音會”為第二道會,主要樂器是笙、管、笛、蕭、手鼓、鐃鈸、雲鑼等。是喇嘛、道士、尼僧吹奏著樂曲走在一頂無底大轎內,仙樂飄揚,音符漫天,使人有一種如臨世外的感覺,場面宏偉壯麗,此會也叫“逍遙會”,已被國家有關部門列為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

復命寺

慈恩復命寺。位於蓮花山山脈小馬架子村瑤花洞山腳下,與蓮花山山體相連,距縣城僅2.5公里。該寺始建於明末清初(史料可查),原名復命寺,寓意僧人在此修行就能得道,凡人在此敬拜,就能祛病清心,復以壽命,故小馬架子村素有“佛國仙鄉”之地、“三陽開泰”之地、“八百里雲城中央”之說等美譽。相傳該寺的建設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和漢鐘離奉旨下凡選地做慈善道場而選中的,有古書(由地下壇中取得,現存於該寺)《渡源回生》癸丑嘉平月新稿建板存小馬架子一書中:“為修工吾純陽天下遊蕩,察地勢觀風水晝夜奔忙,有遼東並遼西吾常觀望,論風水皆不及塞北高強,北直隸朝陽府建昌地面,馬架鄉地脈闊水繞山長,這也是此方民大有造化,降下來一佛船普善學堂,此支船名叫做復命寺院,能救那眾緣人脫出汪洋,…”,道出了當時該寺由仙人呂洞賓選址和命名。另書中旨命“坎中滿震仰盂二陽用命、水雷屯即先天卦本義皇、淪裙將周圈數三十六丈、有天文興地理布於八方、初九爻修三間大雄寶殿、恰似那西極樂古老家鄉、東一間修蓮台位居太上、按開闢道為首執掌青陽、正中間塑至聖先師之像、居寶座掌紅陽中元紀綱、西間上塑彌勒蓮台打坐、掌白陽接下元大放慈航,儒釋道三聖人輪流治世,左右雙金剛神四大天王…”指明了所塑神位及位置和規模,並有示意圖示識。故此說慈恩復命寺不是無緣而建,而且香火一直旺盛,不過此寺在文革期間遭破壞,於1981年改革開放後,逐漸恢復原廟樣,現有大小殿堂十餘間,佛像數十尊,寺內建築1789㎡。寺外居士林建築幾十間,自有田產近百畝,現部分廟堂正在建築,年底前將進駐大小玉佛二十幾尊,將成為遼西最具規模的玉佛寺院。另在此山中還存有“瑤花老母”居住遺址——“瑤花洞”,在山下即可視及。相傳“瑤花老母”即無極老母,據傳在佛教中無極的位置是:“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可見無極是什麼位置,不敢妄議。

彌勒寺

彌勒寺:位於金佛寺與慈恩復命寺之間的彌勒山中。廟址地勢平坦,生長的樹木品種多樣看上去茂盛而古老,特別是在去往寺院途中的小溪,常年水流潺潺,每年進入農曆的11月份方才結冰,至次年的近農曆四月份才逐漸化盡,是一道很好的自然風景。據該寺院主持講:此寺究竟建於何年已無從考察,但寺內現存的古蹟“萬佛碑”和一對石獅子據我縣原文化局局長於長江考證最遲出產於1500年前,(於長江,喀左縣文化局原局長,是我縣資深的考古學者,在我縣的考古方面可謂專家),萬佛碑—碑身高1.6米,寬80公分,上刻萬餘尊佛像,栩栩如生,形態各異。此寺據記載鼎盛時期駐寺僧侶40-50人,栓有7套馬車,廟產豐厚,據講當時自現在的老爺廟鎮的西平房子村至現在東哨鄉的小馬架子村的平坦土地均為該寺所有,寺內常年僱工,可見當時該寺的規模。據說該寺前後損毀三次,前二次是毀於火災,,後一次是毀於乾隆年間的土匪搶劫,即當地的土語“鬍子砸平火”。現該寺正在進行遺址恢復,部分神像正在逐漸恢復原貌,籌資興建的“萬佛殿”、“無生母殿”、“萬教歸一道場”等古建築正在恢復建設中,不久的將來,這裡又將成為一處具有悠久源遠的佛家觀光聖地。

項目規劃

整個山脈為南北走向,金佛寺為北部,慈恩復命寺為南部,彌勒寺在中部,直線距離6-8公里,三景區方圓約30餘平方公里,山勢綿延相連,溝壑交錯,息息相通。鑒於此山勢,各建南、北兩山門,南北各建一處停車場和工作人員辦公房屋,南北開端隨山勢走向開通3-4米寬水泥路面,50—100米距離設定路燈,各溝岔設定甬道,擇合適處建設人文景點:或佛像或山頂處設亭宇及景點說明。另在去往彌勒寺處設定休息場所及商業網點,於彌勒寺山頂平坦處可設小型山間賓館附帶小型會議室及餐飲設施,在慈恩復命寺近百畝田地可栽植各類果樹,實行鄉村綠色果蔬自行採摘,可配置當地自行編制的荊條、柳條筐。全程綿延近10餘公里路程可設各類商業攤點及公廁,商業行為納入園區統一管理,貫穿整個景區入北門由“金佛寺”經“彌勒佛”去往“慈恩復命寺”游各處人文景點觀光禮佛,出南門或去往縣城或去往正在興建的喀左縣凌河景區水上樂園(僅1.5公里)或到我鄉的麗洲莊園品葡萄美酒進行產業化建設觀光,然後入大凌河畔垂釣樂趣無窮;入南門由慈恩復命寺經彌勒寺去往金佛寺景點及路程同上,出北門走鄉間公路去往我縣的森林公園“龍鳳山”僅20幾分鐘的車程不虛此行。

飲食

如果出北門約1.5公里到東哨民族鄉可品民族風味食品——喇嘛燉全羊、烤全羊、炒米、手把羊肉等蒙古族食品。縱觀整個景區,使您即能體驗到東蒙民族文化的神秘,又能強身健體,祈求福氣、財氣、運氣和喜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