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和禪寺鐘樓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1930年建立。該鐘樓結構上為鋼筋混凝土建物,屋頂形式為單檐歇山式,並使用日式黑瓦,脊頭處設有鬼瓦。一樓現有一大兩小三門洞,拱門造型,並設有樓梯可供上樓。一樓使用粗面的大石塊,屬於日本桃山時期至江戶時期的建築流行風格。二樓整修後改漆為白色外牆,內部懸有銅鐘一口,外面有緣廊,廊邊有出挑平座欄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和禪寺鐘樓
- 地點:台灣台北市中正區
- 時間:1930年
- 外貌:似城門
鐘樓介紹,禪寺介紹,
鐘樓介紹
鐘樓,興建於1930年,外貌狀似城門。興建時位於東和禪寺大殿前,其功能為該寺的迎接殿。後興建青少年育樂中心時,原計畫拆除該鐘樓,在文化人士的爭取下,該鐘樓獲得保存,並成為市定古蹟。如今成為禪寺的南面入口。
鐘樓周圍設有石宮燈,並改鋪草地、石板步道、石牆,配合建築整體造型。原泰北中學的廣告看板,改掛與鐘樓相關的資料;青少年育樂中心的通風口,則以一刻有“東和禪寺”的石狀物包裝。讓鐘樓顯得靜穆莊嚴。
禪寺介紹
東和禪寺屬於曹洞宗,本名為“曹洞宗大本山別院”。現位於丹陽街南側,東邊緊臨泰北中學,南面為青少年育樂中心。當年的禪寺用地涵蓋今日的禪寺、原泰北中學城區部用地、青少年育樂中心、鐘樓與露天咖啡廣場。
“東和禪寺”是傳統四合院的建築,由於九重葛在寺牆外爬得異常的茂盛,若不是藉著門口的兩隻石獅子的指示,恐怕還得費一番功夫尋找。據文獻資料是這樣寫道:“東和禪寺位於台北市仁愛路一段,民國而四年,由小源和尚、大石禪師(日僧)……等大德發起出資購買台北市東門町六八番地四千五百餘坪,同年十一月破土奠基,翌年開工興建,於民國前二年先行完成觀音禪堂、祖望、廚房等工程……。”由此可知觀音禪堂是最早完成之大殿了,至今已有八十年的歷史了。雖然東和禪寺建寺不滿百年,但是無論是雕刻、彩繪、建築都是一流的水平,而左右迴廊的門堂上高寫著“談經”、“說法”,猛虎與飛龍的立體雕刻更是呼之欲出。往右迴廊走去,只見祖堂一棟,乃是新搭建,其內供奉的是心源老和尚的塑像,由中國佛教會頒的匾額寫著:“戒德流芳”,小字記曰:“心源老和尚百歲冥誕傳戒紀念”云云。
三寶佛是觀音禪堂的主要供奉,在空間不夠寬敞的殿里,頗有幾分侷促。不過也正由於玲瓏細緻的關係,卻讓人彷佛置身在古厝的客堂上,隱隱發出思古之幽情。兩旁的詩偈曰: “一寺之權衡神威有赫 作眾僧之保障顯力惟深 示勇健於天倫摧邪輔正 受遺囑於大覺護法要僧”。殿後不時傳來小孩子嘻鬧聲,據知此乃東和寺附設之東和幼稚園,和該寺比鄰而居。骨塔里的長明燈泛黃多時,佛龕中間供奉的是藥師佛,左側是太祖常濟大師瑩山紹瑾大和尚,右側是高祖汞陽大師永平道元大和尚。虔敬的禮佛,心理才稍感平靜,我想唯有藉助佛力的超薦,那些流落他鄉的亡靈才能略感快慰吧!這一片小天地中間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佛光普照”的匾額頗有幾分存拙。歷代宗師的法相及靈位放在小佛堂的右側,左側密密麻麻的牌位是善信請到寺來安放的。
末了我問師父是不是四千多坪,怎么我看到只剩幾百坪?
“民國三十幾年政府播遷來台,部分的寺地他們就進住了。”師父淡淡地說。
“那日本廟(鐘樓)不是東和禪寺的一部份嗎?”我問道。
“那個日本廟本來和這寺是連在一起的,但是現在全部都住滿了人,只剩後面一小部份擺一些骨灰……。”
師父似乎不願意多談那個“日本廟”,她在東和禪寺住到了四十幾年,親眼目睹東和禪寺的盛衰..,她除了無奈之外,似乎不願表示什麼。
禪寺於1913年建立,是如今台灣少數具有日本禪宗風格的佛寺。1920年,禪寺本堂動工重建,直到1923年完工。當時多數日本人所建佛寺,均建為日式風格,禪寺本堂亦不例外。當時本寺僅供日籍人士參拜,該寺方因為考量吸引本地信徒的需要,由台籍禪師於正殿之右,興建難得一見的閩式佛殿─觀音禪堂。1930年,進行改建。
1916年禪寺附設佛教學校,提供僧侶與信眾的子弟就讀,校名“私立台灣佛教中學林”。1922年改名“私立曹洞宗台灣中學林”並收並“私立臨濟宗鎮南中學林”;1922年收並“私立國學院”;1935年改名為私立台北中學,從佛教學校轉形為一般學校。日據時期結束後,再度改名成為今日的“泰北中學”。
1945年後,日據時期結束,禪寺改歸中華民國政府管理。1950年代,禪寺部份建物包括大殿,受軍隊及民眾長期占住遭到破壞毀損,被違章建築所包圍,需要走過數條小巷後,才能進入規模較原本小的禪寺。
2000年,台北市政府整頓丹陽街,將該街打通成為現貌,並拆除部分違章建築。碩果僅存的殿堂,除鐘樓外僅剩下原觀音禪堂,即今日的禪寺。今青少年育樂中心,原本亦為該寺用地,市府收回用地後,改建為今貌。現禪寺座東向西,面向原泰北中學城區部用地,後為私立東和幼稚園。現廟埕有南北兩入口。
現鐘樓為禪寺的南入口,穿越鐘樓後,沿青少年育樂中心與原泰北中學城區部用地間小徑,即為禪寺。建物由原碩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進行整體設計後,於2002年11月07日點燈啟用。
北入口即位於丹陽街旁,唯入口不明顯,故設計上除利用燈光照明步道銜接丹陽街與廟埕,改變北面出入口外,南邊與鐘樓間小徑也使用適度的燈光照明,建立起與鐘樓間的聯繫。並利用打光,強化屋頂、牆壁等建築特色,並改善室內照明,對禪寺整體印象,加分不少。
2006年7月21日,銅鐘經數十年仿古修復後,正式再度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