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台市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簡介,2012年工作回顧,2013年工作安排,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

簡介

— 2013年2月28日在東台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崔 康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2年工作回顧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億元、達506.7億元,增長13.2%,二三產業比重提高至84.5%。財政總收入突破百億元、達110.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40億元、達43.67億元,分別增長26%、21.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8.4億元,增長22.2%。全國百強縣(市)排名上升到第55位。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9.6億元,增長15.1%。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354.4億元,增長13.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556家,淨增44家。新創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新增省高新技術產品32個,“磊達”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86億元,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25.5%。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8.1億元,增長13.5%。規模服務業企業增至267家。城東新區新能源產業集聚區、西溪文化產業集聚區建成鹽城市級服務業集聚區。農業現代化工程加快實施。高效農業、設施農業面積分別達132.6萬畝、57.2萬畝,繼續保持全省第一。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231家,新認證“三品”品牌29個,總數188個。被確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
──沿海開發取得突破。灘涂圍墾與港口建設同步推進,條子泥圍墾一期工程條南墾區順利合龍,條北墾區開工建設,深水大港完成可能性論證報告並通過專家評審,臨海高等級公路東台段全線貫通。臨海產業加快發展,新能源裝機容量達572兆瓦,綠色食品產業規模達36.6億元,中糧肉製品深加工項目一期竣工投產。港城功能不斷提升,6平方公里核心區框架全面拉開,沿海國小、沿海醫院門診樓建成並投入使用,弶港文化展示館、沿海科創大廈建成開放,沿海現代化特色小城市初具規模。
──城鄉建設展現新貌。我市被列入江蘇省20箇中心城市(組群),是長江以北唯一單獨列入的縣級城市。128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區架構基本形成,45公里城市環路基本貫通,市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33平方公里,建成省園林城市。鹽城市城鄉統籌發展試點“兩鎮兩村”加快建設,各鎮新鎮區普遍拉開框架,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入開展,建成星級康居鄉村245個、環境整潔村(莊)384個,梁垛鎮臨塔村獲得首屆“江蘇最美鄉村”稱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352省道西延、304省道北繞城段加快實施,610省道啟動前期準備,連申線東台段整治、泰東河拓浚工程加快推進,3座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
──民生保障不斷加強。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600元,均增長13.2%。居民儲蓄增長21.4%。多渠道擴大就業。新增就業再就業3.3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2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5%以內。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城鎮職工五大社會保險,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覆蓋率均達98%以上。全面調高城鄉低保及重殘人員生活補助標準、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大病醫療救助標準、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髮放標準。免費為5010對夫婦提供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為7.3萬名參保居民進行健康體檢,為4200名殘疾人提供保障救助。20件民生實事完成年度任務。累計改造城鄉聯網供水配水管網4000公里,城市公交向海豐等4個社區延伸,新建保障性住房77萬平方米,基本實現城鄉安全供水、公交客運和住房保障三個全覆蓋。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大力創新社會管理,“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台正式運行,技防城建設啟動實施,全面推行村級“四有一責”和社區“一委一居一站一辦”建設,鎮級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基層基礎進一步加強,大調解、大防控、大信訪工作機制更加完善。深化平安東台、法治東台建設,“四項排查”、“三解三促一加強”、領導幹部大接訪等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全市三類信訪積案化解率達95%以上。突出重點領域和高危行業監管,著力整改安全環保治安隱患,建成省平安縣(市)。
過去的一年,市政府始終注重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科教文衛及民族宗教、對台工作、外事僑務、婦女兒童等事業健康發展,人武、監察、審計、統計、物價、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糧食、菸草、鹽業、住房公積金、人防、郵政、通信、氣象、地震、檔案、廣電、新聞出版,以及科協、文聯、老齡、老區開發、關心下一代、扶貧、慈善、紅十字會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績。
回顧去年以來的工作,著重抓了以下五個方面:
一、堅持“三先”定位,推動跨越發展。圍繞“全省爭先、蘇中領先、蘇北率先”的發展定位,全力推動科學發展向上攀登。順勢而為,奮力搶抓發展先機。緊抓江蘇沿海開發戰略機遇,紮實推進“三港”聯動發展,臨海產業發展迅速,港城建設繼續領先,灘涂圍墾加快突破。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機遇,在接軌上海產業轉移、南北共建園區上取得新進展。策應國家新一輪穩增長政策機遇,組織向上爭取項目209個,資金16.9億元。交投公司、城投公司成功發行25億元債券。分類指導,推動鎮區進位爭先。實行市領導聯繫鎮區、領辦園區、服務項目制度,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組織兩輪“雙百”競賽,促進鎮區各展所長、加快發展。經濟開發區工業開票銷售突破100億元,沿海經濟區、城東新區工業開票銷售、財政收入實現當年翻番。7個鎮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進入鹽城前30強,東台鎮保持鹽城第一。強化服務,促進部門創先爭優。以開展機關服務效能提升年活動為抓手,進一步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增強發展合力。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去年我市獲得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市、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範縣(市)、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示範縣(市)、全國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省農村改革試驗區、省農業現代化建設試點縣(市)、省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範市、省智慧財產權戰略示範市等稱號,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服務“四個不出村”模式在全國推廣。
二、堅持重點重抓,強化發展支撐。始終把特色產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抓手,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重抓特色產業發展,增創區域競爭優勢。緊扣“四有三聚”要求,著力完善提升特色產業園區,培育產業龍頭,建成省功能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和省特種金屬材料科技產業園,加快實施生輝LED、中節能地面電站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四大特色產業開票銷售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65%,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重抓企業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強化政策導向,兌現工業轉型升級獎勵資金1.37億元,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實施“222”工程項目211個,完成技改投入超60億元。開票銷售超億元工業企業淨增12家,總數達59家,其中超10億元4家,超30億元1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5.4%。重抓項目推進,增強發展後勁。開展各類專題招商、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組織實施八類重點工程、城建及基礎設施重點工程、民生實事工程,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53個、30個,累計投入超200億元。
三、堅持開拓創新,增強發展活力。科學研判形勢,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推進工作。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強政策創新。出台工業經濟發展18條政策、農業現代化實施意見等,推進三次產業加快發展、轉型發展。出台6條財政扶持政策,支持發展總部經濟。圍繞加快四區發展,強化政策引導,推動項目向四區集中、人才向四區集聚。制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獎勵政策,促進了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加強科技創新。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45個項目列入國家和省科技計畫項目,專利申請2600多件,授權專利1100多件。新建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院士工作站1個。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75%。著力突破發展瓶頸,加強舉措創新。圍繞破解資金制約,加強銀企對接,市各金融機構新增貸款40億元,市財政“過橋”資金累計融資11.5億元。圍繞人才、用工、用電、用地等生產要素,不斷創新方式方法,保障企業運行和項目建設需要。
四、堅持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在推進經濟平穩較快健康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努力增強人民民眾的富足感、安全感、幸福感。突出惠民便民,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去年市財政用於民生投入43.4億元,增長20.7%,著力解決了一批民眾最關心最迫切最需要的生產生活問題。注重統籌推進,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通過省級驗收,民眾體育工作全省領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全省率先實現異地定點醫院實時結報,人民醫院、中醫院建成三級醫院,安豐鎮建成省級衛生鎮。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實施,文博館建成開放,民眾文化合作社達206家,獲得省第十屆“五星工程獎”金銀獎3個。人口計生工作紮實推進,建成省新農村新家庭新三年計畫示範縣(市)。加強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國家生態市創建為抓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萬元GDP能耗、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4.4%、5.7%,完成省定減排任務,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五、堅持改進作風,建設效能政府。按照依法、規範、科學、高效的要求,完善政府工作規則,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政府法制工作連續8年受省表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不斷提升滿意率。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深化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做到應公開盡公開。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推行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著力提升行政效能。全面清理涉企收費項目,大力最佳化發展環境。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樹立政府良好形象。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鎮區、各部門、各單位紮實工作、拼搏奮進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各界人士鼎力相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駐東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駐東單位和關心幫助東台發展的市內外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人士、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工業經濟競爭實力不強,產業特色不夠鮮明,重特大項目偏少;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貢獻份額還不大;人民生活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與民眾意願還存在差距;政府自身建設還需加強,服務效能仍需進一步提升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強研究,改進辦法,努力加以解決。

201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為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之年。我們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巨觀環境複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區域競爭更加激烈,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更為繁重。困難挑戰不容迴避,但更要看到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中央圍繞“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必將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沿海開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和省蘇北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多重政策效應將全面釋放。近年來全市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吸引重大項目集聚發展的外部條件日趨成熟。為此,我們一定要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奮力開創東台科學發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全面落實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部署,緊緊圍繞“全省爭先、蘇中領先、蘇北率先”的發展定位,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型升級,突破沿海開發,統籌城鄉發展,大力改善民生,建設生態文明,努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為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外貿出口總額增長20%,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圍繞以上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今後工作中我們將牢牢把握“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按照市委全會明確的“三個一、五個化”的定量定性目標,把五個“更加注重”的要求貫穿政府工作的始終,確保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今年,著重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1、著力穩增快轉,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以工興市第一方略不動搖,緊扣產業、項目、企業、園區四大重點,持續加大有效投入,推動工業經濟提速增效、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特色產業。新材料產業重抓磊達特種切割鋼絲、宏泰熔體直紡等項目,新能源產業重抓蘇美達電站及光伏組件、上海電氣二期等項目,綠色食品產業重抓中糧生豬產業鏈、玖盛水產等項目,紡織機械產業重抓馬佐里紡機園二期、恆舜智慧型織機等項目。以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確保新材料產業開票銷售增長30%以上,新能源、綠色食品、紡織機械產業開票銷售增長50%以上。全力突破重大項目。突出產業招商,根據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和載體優勢,編排招商目錄,有的放矢開展招商。突出駐點招商,四區設立駐外招商機構,實行平台共用、信息共享,主攻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突出以商引商,搭建企業家交流平台,擴大招商項目源頭。新開工一批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力爭在50億元以上特大項目招引上取得突破。促進企業轉型發展。充分發揮加快工業經濟發展18條政策導向作用,深入推進“222”工程,實施技改項目177個。實施“雙十”企業培育計畫,推行市領導掛鈎、部門結對服務、銀企包保供給、新上項目手續包辦、契約式服務等制度,促進“雙十”企業加快做大做強。不斷強化園區功能。經濟開發區按照“提升西區、加快打造東區”的要求,全力實施東擴,啟動國家級開發區創建工作,加快科技創業園、現代物流園等建設,設立海關辦事處,力爭在鹽城縣(市)中率先建成國家級開發區。沿海經濟區加快一級漁港和過渡性產業港建設,推進鹽錫合作、上海南北合作園區共建,儘早建成省級開發區。城東新區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紡織機械產業園、風光電產業園和科技軟體產業園,全力打造宜居宜創業的新城區。東台鎮機械電子產業園、頭灶鎮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其它六園加快完善提升,全力打造特色。
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落實加快服務業發展16條政策,努力打造蘇北現代服務業第一縣(市)。重抓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城東新區新能源產業集聚區著力發展各類公共服務平台,東湖科技城金融樓建成啟用,新能源產業研發平台一期竣工、部分投入運營,爭創省級服務業集聚區。西溪景區文化園古建工程,宋城、佛教文化園年內建成運營,打造4A級景區和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其它鎮區結合自身特點,加快建設各類服務業集聚區。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突出現代物流項目建設,內河港時堰作業區物流基地竣工,仁達物流城高平台倉庫投入運營,中儲棉海東物流項目一期竣工投產。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全年新增貸款40億元以上。積極發展總部經濟,支持發展服務外包,加快實現離岸外包零突破。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培育服務業龍頭企業,新增一批規模服務業企業。加快建設城市商業綜合體,國貿德潤廣場建成營業,永寧汽車城一期投入運營,虹鼎萬融城主力店封頂。依託西溪景區、沿海濕地、安豐古鎮、甘港新農村等資源基礎,開闢特色旅遊專線,叫響東台旅遊品牌。
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主攻十大工程。三倉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省級園區,五烈現代農業示範區建成鹽城市級園區,永豐林農業生態園建成省濕地公園,富安建成千畝桑蠶生態示範園,沿海灘涂綜合開發示範區建成千畝鰻魚示範基地。十大工程完成年度投入超8億元,所有園區實現新提升。加快龍頭培育。重點培植20強農業龍頭企業,中糧肉食爭創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新增一批省和鹽城市級龍頭企業,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250家以上。大力推進農業專題招商,突出招引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強化科技支撐。加快先進技術推廣套用,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新創一批“三品”品牌,打造省級食品安全和品牌農產品基地,創建國家級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縣(市)。
2、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鎮事業單位改革,健全績效考核制度,促進效能提升。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所有審批事項進駐行政服務中心集中審批,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式,壓降行政事業性收費。完善市鎮財政分成機制,增強鎮級經濟發展動力。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向民生傾斜力度,發揮財政資金對重點工程、重大項目、重要工作的激勵引導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進金融創新,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加快集聚各類金融要素。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深化市級公立醫療機構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沿海開發和特色產業人才集聚工程,出台更具激勵性的招才引智政策,著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高技能實用人才,加快建成蘇北人才高地。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實施國家和省級科技創新項目30項以上,加快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開展科技擔保、科技保險、科技創投等試點工作,設立科技小貸公司,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種子基金,幫助企業爭取科技專項貸款。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加快建設經濟開發區新材料研究院、沿海經濟區綠色食品研究院,改造提升國家級科技孵化器,逐步實現四大特色產業研發平台全覆蓋。支持東飛馬佐里爭創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久工重機等5家企業建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現規模骨幹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深化產學研合作。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開發引進一批科技成果,實施一批產學研合作項目。啟動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示範市創建工作,新增一批智慧財產權標準化管理企業。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以四區和工業主導鎮為重點,有針對性地組織境外招商活動,新引進一批總投資2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擴大外貿進出口規模。用好用足國家、省外貿進出口扶持政策,加快建立市本級自營進出口交易平台,加大出口基地、出口品牌創建力度,新創一批省級出口基地和省級出口品牌。加強對外經濟合作。拓展境外投資合作領域和方式,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赴境外投資發展。加強外派勞務平台建設和市場監管,市外派勞務服務中心爭創國家級對外勞務合作服務平台。
3、加快沿海開發,著力突破臨海重大項目。
培育壯大臨海產業。堅持套用與製造互動發展、“風光漁”立體布局,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國華三期50兆瓦陸上風電開工建設,中節能20兆瓦地面電站年內竣工,打造國家級新能源產業基地。加快實施中糧進口牛羊肉分割加工二期項目,促進海天、光亞水產品等項目投產達效,打造國家級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大力招引大型裝備製造項目,力爭取得突破。
做美做特沿海港城。圍繞城市副中心定位,堅持高標準、特色化、組團式建設,不斷提升港城功能,打造特色亮點。加快推進沿海高級中學、華大五星級賓館、通海湖生活區、港城安置區等重點功能性項目,實施蘇灘新城前期配套工程建設,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生態優美、功能完備的沿海現代化小城市。
同步推進灘涂圍墾和港口建設。配合省和鹽城市,開展國家級百萬畝灘涂綜合開發試驗區規劃編制、申報工作,實施條子泥一期工程條北墾區圍墾,啟動方南墾區二期匡圍工程。堅定不移推進港口建設“三步走”戰略,深水大港建設力爭列入省“十三五”規劃,依託國家一級漁港建設,同步規劃論證過渡性產業港建設。加快實施三倉河拓浚、方塘河閘、梁垛河閘下移工程,提高沿海水利保障能力。繼續完善港區天然氣、污水管網等配套建設,增強項目承載能力。
4、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
繼續推進中心城市建設。按照“重點重抓、急需先行、完善提升”的思路,實施113項城建及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完善提升規劃。以列入省20箇中心城市(組群)為契機,按照“沿海現代化工商業城市、沿海城市軸次級中心”的定位,啟動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科學調整城市遠景目標、功能分區、產業布局和交通體系。暢通“三環”路網。完善提升3平方公里城市內環,突出沿線環境整治。實施站前路南延和振興路改造工程,儘快打通30平方公里城市中環。北繞城建成通車,加快貫通120平方公里城市外環,形成內中外三環城市循環交通體系。打造組團節點。中心城區突出北海路行政組團、火車站周邊、實驗中學新校區等三大節點,打造現代化城市主軸線。城東新區突出經八路核心組團,推進文化藝術中心、財富廣場等重點項目,快速出新形象。西溪景區加快寧樹路與西環路交叉口區域建設,打造特色文化旅遊片區。美化城市環境。按照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標準,實施城市“增綠工程”。對何垛河以南區域實施“清水工程”及沿岸綠化綜合整治,切實改善城市水環境。加強市容衛生、行業衛生、社區衛生管理,推進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堅持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同步推進,強化城市長效管理,不斷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鎮村發展。堅持以城帶鄉、鎮村聯動,不斷提高城鄉統籌發展水平。壯大鎮村經濟實力。按照城關綜合鎮、工業主導鎮、農業主導鎮分類推進,實行錯位發展。實施村級債務化解三年行動計畫,結對幫扶經濟薄弱村,有效控減和化解村級債務。致力建設特色鎮村。堅持規劃引領,突出新老鎮區融合發展,實現鎮區控制性詳規全覆蓋。加快推進鹽城市城鄉統籌發展試點鎮村建設,安豐鎮重抓新鎮區和老街區建設,弶港鎮結合港城建設,同步推進老鎮區出新改造,提升集鎮形象。五烈鎮甘港村、溱東鎮周黃村實施一批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類項目,甘港村爭創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全面推進新鎮區建設,加大對撤併集鎮的投入,配套完善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鞏固提升城鄉安全供水、公交客運和住房保障一體化水平。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列為省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示範試點縣(市)為新起點,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深入實施村莊環境整治,整體推進、以點帶線、以線促面,培植一批新的示範點、示範帶,新建成一批星級康居鄉村和環境整潔村(莊)。
紮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臨海高等級公路建設,開工建設610省道。加快建設304省道、352省道沿海高速至新204國道段,致力實現鎮鎮通一級公路的目標。新建改造一批農村等級公路、危窄橋樑,進一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年內完成連申線東台段、三倉河上段拓浚整治,構建市域水陸大交通格局。開工建設第二地表水廠,增強城鄉一體化供水能力。加強電力工程建設,新建110千伏北海變,擴建110千伏海堰變,220千伏衡綽變建成投運。
5、大力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實施城鄉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計畫。更加關注重點人群收入增長,完善企業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紮實開展新一輪脫貧攻堅行動,對經濟薄弱村、低收入家庭、貧困戶實行重點幫扶。紮實開展創業型城市創建活動,落實促進就業、扶持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加強就業援助,大力促進充分就業。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統籌推進城鄉社保體系建設,實施社會保險全覆蓋“陽光工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鞏固完善“四個不出村”服務模式,全面構建15分鐘社會保障服務圈。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充分發揮紅十字會、慈善基金會的作用,開展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等活動,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加強安置房、廉租房、公租房建設,實現房屋徵收異地安置“零過渡”。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加大公共文化事業投入,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爭創省級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和全國文化先進縣(市)。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一步調整最佳化教育布局,城東新區學校投入使用,每鎮至少建設1所達省優質標準的公辦幼稚園,建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加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力度,爭創省體育強市。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落實基本藥物制度長效補償機制,抓好重大疾病防控,人民醫院住院B樓竣工運營,城東新區醫院門診樓投入使用,中醫院綜合樓開工建設。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繼續做好人口計畫生育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關心支持老幹部、關工委工作,發展婦女兒童事業,完善殘疾人服務體系,促進民族宗教事業規範有序發展。
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健全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加快建設社區用房,大力推進社區格線化管理全覆蓋,注重發揮基層自治組織作用。繼續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強化法律服務和援助,加強行政複議和應訴工作,促進公正司法。深入開展“四項排查”、“三解三促一加強”活動,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體系,整合建成市級社會管理服務中心。深化平安東台、法治東台建設,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加強社會治安、信訪、環保、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等工作,完善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機制,堅決預防和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加強國防後備力量、人民防空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積極興辦20件實事。堅持民生優先,不斷增加投入,著力解決與民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點民生問題。加快技防城建設,構建“縣市交界、城區出入口、鎮域交界”三道防線,建成技防城市。推進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年內建成並投入使用。加快城鄉交通運輸保障一體化,提升農村客運站場集散功能,旅客運輸服務中心部分工程建成並投運。改善提升城鄉環境,整治老舊小區,改造華聯路、何垛北路等道路及后街後巷。實施市區農貿市場建設工程,新建、改造鼓樓、東關等一批農貿市場。加快解決市區停車難題,新建、改造市幼南側、頤年園東側等公共停車場。繼續實施敬老關愛工程,市老年公寓二期基本建成,改擴建農村敬老院,新建一批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推進生育關懷工程,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和健康體檢。加強困難民眾生活保障,推進社會保障“金保工程”,更大力度便民惠民。
6、強化生態建設,不斷推動可持續發展。
深入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規劃建設循環經濟園2個以上,經濟開發區創建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推動項目向市級園區集聚,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突出工業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從源頭上改善生態環境。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嚴把新上項目節能評估關、環保準入關,確保萬元GDP能耗下降4.2%以上,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10個鎮級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啟動運行新曹垃圾填埋場,各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全部建成使用。突出城鄉綠化建設,實施沿海、沿河、沿路生態防護林、特色遊園改造等重點綠化工程,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林木覆蓋率。
紮實推進生態市創建。圍繞2014年建成國家生態市的目標,進一步提升生態市建設規劃,制定實施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區域規劃。出台加快生態市建設的獎補政策,引導社會多元化投入,新創一批國家級生態鎮、省級生態鎮,建成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省級生態市。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加強環境執法和環境監測,倡導文明健康消費模式,努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

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們必須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大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努力建設職能科學、結構最佳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狠抓工作落實。按照項目化、責任化、節點化的要求,分解落實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和本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強化政府部門工作責任,統一組織,分級負責,確保政令暢通。完善重點工程會戰、重大項目推進、重要事項會辦機制,確保重點工作抓出成效。全面推行目標績效管理,強化考核激勵、效能監察和行政問責,確保各項工作進位爭先。
提升服務效能。大力倡導一線服務、上門服務,切實為基層、為企業、為民眾辦實事解難題。全面建立市鎮村三級便民服務網路,紮實做好“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台和政風熱線工作,暢通民眾利益訴求渠道。切實改進會風文風,全面清理過時檔案,提高工作實效。進一步規範行政審批事項,探索建立重大項目跟蹤服務督辦機制,推行全程幫辦“一窗結”,促進機關服務效能提升。
加強依法行政。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不斷提高落實率和滿意度。加強同工商聯、九三學社和無黨派人士的合作聯繫,支持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升政府法制工作水平,深化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和執法規範化建設,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和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保障人民民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堅持清正廉潔。貫徹落實中央、省和鹽城市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我市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機關作風建設的紀律規定,始終堅持節儉辦事,嚴格控制行政費用支出,自覺接受監督。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政府工作規則,堅持以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強化預算管理,深化財政資金、民生資金、政府公共工程和經濟責任的績效審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國有資產、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等重點領域監管,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