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系)是國內較早將
化學工程與工藝(精細化工)專業和
製藥工程專業兼容集成的院系之一,其教學培養體系完善、學科發展結構合理、煉就出具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與研發團隊。學院現有教職工106人,其中專任教82名,專任教師中教授32人,副教授3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0人,碩士生導師2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1名、“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中組部“
青年千人計畫專家”1人,化工領域
泰山學者高級工程師1人、“新世紀優秀人才”6名、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3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5人、省“
333工程”人才4人、“青藍工程”培養對象3名,已形成一支學術水平較高、結構合理、肯於鑽研、勇於創新、善於聯合攻關的學術隊伍。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梯隊,專任教師中95%人員擁有博士學位,為優秀本科生的培養創造了師資優勢。學院擁有一支學術水平較高、結構合理、肯於鑽研、勇於創新、善於聯合攻關的學術隊伍,形成理工結合,以工為主的學院特色。
學院現擁有“十一五““十二五”江蘇省重點學科"套用化學"。擁有“
套用化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製藥工程”,“生物材料和組織工程”等四個工學博士點。擁有“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一級學科博士點、“化學工程與技術”和“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套用化學”、“
生物化工”、“工業催化”、“材料物理與化學”、“製藥工程”、“生物材料和組織工程”、“
物理化學”、“高分子材料與物理”等10個碩士點。同時大力加強交叉學科建設,2011年與相關院系成功申報了江蘇省優勢學科“新材料及其套用”。
歷史沿革
化學化工學院是原
中央大學重要的院系之一,最早於1920年就成立化學系,1928年成立了化學工程系,並培養了趙承嘏、惲子強、
曾昭掄、趙宗燠、
柳大綱、袁翰青、王葆仁、高怡生、黃耀曾、
高鴻、
胡宏紋、
時鈞、陳鑒遠、
嵇汝運、陳榮悌、
黃葆同、陳家鏞、
樓南泉、梁曉天、
閔恩澤、朱起鶴、陸婉珍、
張存浩院士等一大批科學家,1958年國家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以化學工程係為母體成立了南京化工學院(現
南京工業大學)。1988年學校出於學科發展需要,恢復建立了化學化工系,2006年為適應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成立了化學化工學院,同時下設化學系、化學工程系、製藥工程系和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籌)等四個系。
人才培養
化學化工學院在教學,科研,實驗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學院現有教職工99人,其中專任教師78名,專任教師中教授25人(含博士生導師18人),副教授31人(含碩士生導師26人),教育部“
長江學者”1名、化工領域
泰山學者高級工程師1人、“新世紀優秀人才”4名、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3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2人、省“
333工程”人才3人、“
青藍工程”培養對象2名,已形成一支學術水平較高、結構合理、肯於鑽研、勇於創新、善於聯合攻關的學術隊伍。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梯隊,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54人,占78.2%,在職博士12人,為博士研究生學歷的占95.7%,為優秀本科生的培養創造了師資優勢。學院擁有一支學術水平較高、結構合理、肯於鑽研、勇於創新、善於聯合攻關的學術隊伍,形成理工結合,以工為主的學院特色。
學科設定
該院是國內較早設立精細化工專業的院系之一,已從最初單一 的化工專業發展成為多學科,多方向,多層次的系科,學院現擁有“十一五“江蘇省重點學科"套用化學"。擁有“套用化學”,“材料物理和化學”,“製藥工程”,“生物材料和組織工程”等四個工學博士點。擁有“
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套用化學”,“生物化工”,“工業催化”,“材料物理和化學”,“製藥工程”,“生物材料和組織工程”,“物理化學”,“高分子材料和物理”等10個碩士點,“化學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化工”等3個
工程碩士點。
科研情況
化學化工學院該院建有精細化工研究所、製藥工程研究所、東大-海昌(台灣)技術研發中心,化學化工實驗中心和東南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化學室(2004年通過國家計量認證,或CMA資質),與校相關院系共建江蘇省生物材料與器件高技術重點實驗室、南京市光電子材料與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和生物醫學技術研究。近五年來學院在國際化學界頂級刊物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AIChE Journal等國際核心、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800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其中有2篇論文被評選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術論文”,2009年學院發表SCI科技論文近213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6多項(授權36項),其中2009年發明專利申請31項(授權11項)。近五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含重點)基金、國家“
863”(含重大)計畫、“
973”子項目、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省高技術、境外合作和企業等各類科研項目560多項;並與歐洲和港台地區開展了多項科研合作和交流,成果成功轉化150餘項,年科研經費增長率20~50%,到款4000多萬元,其中國家自然基金24項(含重點1項)、863項目5項(含重大1項)、973子項目2項、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3項、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其他省部級30多項,共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項7項,市科技進步獎1項,其中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編寫編著、教材8部。主辦全國性學術期刊《
化工時刊》,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