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東南亞指亞洲東南部地區,現有11個國家,即汶萊、高棉、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東帝汶、越南。東南亞地區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該地區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又處於亞洲大陸和太平洋洲的連線帶上,是溝通亞、非、歐、大洋洲之間海上航行的必經之地,也是南北美洲與東南亞之間物資交流、航運通達極為繁忙的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南亞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熱點地區。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東南亞的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各國政治與經濟發展逐漸步入轉型期,20世紀90年代中期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加速了這一轉型過程。各國加快了政治體制、經濟結構和社會形態的變革與調整,增強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地區安全合作,以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目前,作為東南亞區域性組織,東協十國擁有443.6萬平方公里國土,6億人口,2萬多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進出口貿易約2.4萬億美元,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大的國家或地區(僅次於中國、印度),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僅次於歐盟、美國、中國、日本、巴西)、開發中國家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中國和巴西)和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中國和日本),是世界第四大進出口貿易地區(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德國)。
隨著二戰後東西方兩極格局形成,東南亞成為以美、蘇為首的兩個集團關注和爭奪的地區。冷戰結束後,東南亞地區面臨著重新構築區域發展新秩序的局面。由於東南亞經濟實力的增強、政治上的合作以及東協組織擴大化,使得東協作為區域組織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日趨顯現。“9·11事件”後,美國關注全球反恐而忽略東南亞,日本也因國內問題而減少對該地區的投入,而中國經濟崛起增強了對東南亞的影響力。當前,美國高調重返東南亞,其他大國也紛紛捲入該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安全事務,爭奪區域主導地位,遏制中國影響力的增強,對該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環境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東南亞是我國最重要的周邊地區之一,也是海外華僑華人的主要移居地。隨著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和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全面建成,中國與東南亞的關係日益密切,中國與東協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發展。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是我國對外建立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已成為中國在開發中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主要地區。地處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是中國石油進口的主要海上運輸通道,它對中國的能源安全至關重要。中國的南海主權長期受到周邊國家的挑戰,外國公司紛紛介入南海油氣資源的開發。近期,南海主權紛爭更成為中國與東協關係中的熱點問題。
王勤主編的《東南亞地區發展報告(2012)》以年度東南亞地區發展為主題,跟蹤各國的政治、經濟、對外關係等發展態勢,對東南亞地區近期和中期發展進行分析與預測,以揭示全球化和區域化進程中東南亞地區發展的格局與趨勢,從而為中國的外交戰略和周邊策略提供決策依據。《東南亞地區發展報告(2012)》由區域篇、國別篇、專題篇和附錄四大部分組成:區域篇,闡述當前東南亞地區發展格局與趨勢的重要問題;國別篇,對東南亞的部分國家政治、經濟和對外關係進行分析與預測;專題篇,每年選擇東南亞地區的一個熱點或前沿問題,進行學術性和政策性研究與探討,本年度以東協區域經濟一體化為專題;附錄,包括大事記和東南亞發展統計。
目錄
Ⅰ 總報告
1 當代東南亞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王勤/ 001
一 戰後東南亞經濟發展的進程002
二 東南亞經濟發展格局的變化005
三 東南亞經濟的國際競爭力012
四 結語015
Ⅱ 區域篇
2 2011~2012年東南亞經濟的分析與預測王勤/ 018
3 當前東南亞國家的政治發展趙海立/ 031
4 東南亞國家糧食與糧食安全問題吳崇伯/ 047
5 東南亞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趙洪/ 062
6 中國—東協經濟關係二十年:回顧與展望王岩/ 078
7 南海爭議現狀與區域外大國的介入李金明/ 091
Ⅲ 國別篇
8 2011~2012年印度尼西亞的政治經濟形勢林梅/ 111
9 馬來西亞的經濟轉型與發展前景閆森/ 123
10 回歸中立主義:2011~2012年的緬甸范宏偉/ 140
11 2011~2012年菲律賓的經濟成長與政策調整沈紅芳/ 157
12 步入新時期的新加坡政治與經濟發展許可/ 172
13 走向和解:2011~2012年的泰國劉才涌/ 187
Ⅳ 專題篇
14 當前東協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與格局王勤/ 204
15 東協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歷程與經濟效應王岩/ 219
16 東協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發展現狀與趨勢鄒春萌/ 236
17 東協互聯互通戰略規劃與進程包婉穎/ 254
18 新加坡FTA網路化的形成與發展秦慶/ 269
Ⅴ 附錄
19 附錄1 2011年東南亞大事記/ 284
20 附錄2 東南亞發展統計/ 296
21 後記/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