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靈芝

東北靈芝

東北靈芝,指得是生長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的靈芝。東北靈芝種類很多,從成長環境方面基本上可以分為野生靈芝、種植靈芝。因東北靈芝生長緩慢,所以東北靈芝、東北靈芝孢子粉食藥用價值極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靈芝
  • 位置:黑龍江、吉林、遼寧
  • 效果:藥用價值極高
  • 外觀:大小及形態變化很大
形態特徵,分布情況,東北靈芝分類,古籍記載,生長環境,栽培養殖,鑑別方法,

形態特徵

靈芝的大小及形態變化很大,大型個體的菌蓋為20×10厘米,厚約2厘米,一般個體為4×3厘米,厚0.5~1厘米,下面有無數小孔,管口呈白色或淡褐色,每毫米內有4~5個,管口圓形,內壁為子實層,孢子產生於擔子頂端。
菌柄側生,極少偏生,長於菌蓋直徑,紫褐色至黑色,有漆樣光澤,堅硬。
孢子卵圓形,8~11×7厘米,壁兩層,內壁褐色,表面有小疣,外壁透明無色。

分布情況

東北靈芝,以黑龍江、吉林、瀋陽三省份為主。其中東北靈芝種植基地以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鎮和吉林省敦化市黃泥河鎮較為集中。

東北靈芝分類

長白山野生靈芝分類:平蓋靈芝、無柄赤芝、木蹄層孔菌、桑黃、苦白蹄、裂蹄層孔菌、松針層孔菌、樺褐孔菌、斑褐孔菌、雲芝、靈芝孢子粉、白靈芝、松杉靈芝等。
長白山種植靈芝分類:赤芝、韓芝、松杉靈芝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巨型靈芝,赤芝的一種,通過人工養殖可以培植出直徑在80厘米左右的,重量在10公斤左右。
東北巨型靈芝培植基地
吉林省東部山區,以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鎮、敦化市黃泥河鎮兩地較為集中。
東北巨型靈芝外形特點
東北巨型靈芝,蓋面覆有靈芝粉,整體蓋面圓圓的,蓋面平,邊緣輕微下垂,呈傘狀,中部厚度在10到15公分,東北巨型底部泛黃。靈芝腿高在20公分左右,靈芝腿是有五六個獨立靈芝腿綑紮在一起而形成的。培養基在17公分左右,整體在50-90公分。
東北巨型靈芝象徵意義
東北巨型靈芝,象徵著團團圓圓,象徵著吉祥如意,適合擺放在會議室、客廳中。
東北巨型靈芝使用方法
1、原生態陳列。就是不擦除孢子粉,保持巨型靈芝的原始狀態。
2、噴油處理。將巨型靈芝表面的孢子粉清除掉,噴上光油,通體紅亮,非常壯觀。 3、切片食藥用。

古籍記載

芝類藥物始載於《本經》,根據芝的顏色不同,將芝類分成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黃芝、紫芝六種。
1、《本草經集注》曰:此六芝皆仙草之類,俗所稀見,族種甚多,形色環異,並載《芝草圖》中。今俗所用紫芝,此是朽樹木株上所生,狀如木檽。
2、《綱目》把歷代有關芝類的記載加以引證,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曰:芝類甚多,亦有花實者,本草惟以六芝標名,然其種屬不可不識。
3、《神農本草經》:“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
黑芝,味鹹平。主癃,利水道,益腎氣,通九竅,聰察。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元芝。
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補肝氣,安精魂,仁恕,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龍芝。
白芝,味辛平。主咳逆上氣,益肺氣,通利口鼻,強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玉芝。
黃芝,味甘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氣,安神,忠信和樂。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金芝。
紫芝,味甘溫。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一名木芝。生山谷(舊作六種,今並)。”
4、《別錄》:“赤芝生霍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無毒。六月、八月采。”
5、《新修本草》:“五芝,《經》云:皆以五色生於五嶽。諸方所獻,白芝未必華山,黑芝又非常岳,且芝多黃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類。但芝自難得,縱獲一二,豈得終久服耶?”

生長環境

靈芝屬高溫性菌類,在15~35℃之間均能生長,適溫為25~30℃。子實體在10~32℃的範圍內均能生長,但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5~28℃。低於25℃,子實體生長緩慢,皮殼色澤也差;高於35℃,子實體會死亡。靈芝生長需要較高的濕度。隨著晝夜溫差的增大,菌絲長滿袋的時間延長。
菌絲生長期,要求培養基含水量為55%~60%,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子實體發育期,空氣相對濕度要求在90%~95%。如果低於80%,子實體會生長質量不良,菌蓋邊緣的幼嫩生長點將會變成暗灰色或暗褐色。
靈芝是好氣性真菌,它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都需要新鮮的空氣。尤其是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對二氧化碳更為敏感。當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至0.1%時,子實體就不能開傘,長成鹿角狀分枝,含量達1%時,子實體發育極不正常,無任何組織分化,形成畸形。
靈芝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線非常敏感,光線對菌絲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無光黑暗條件生長速度最快,當照度增加到3000勒克斯時,生長速度只有全黑暗條件下的一半。子實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光照,在1500~5000勒克斯,菌柄、菌蓋生長迅速,粗壯,蓋厚。

栽培養殖

5 季節和場所
5.1 栽培季節
早熟品種在3月1日至3月20日期間完成木段接種;中晚熟品種在2月20日至3月10日期間完成木段接種。5月10日~6月1日埋段扣棚。
5.2 發菌場所
發菌在室內或簡易棚內進行,要求有加溫和通風條件,一般1 m可放200~250捆段。
5.3 栽培場地
選擇地勢平坦,有水源、電源的地塊,一般1 m可擺放16~20捆段。
6 短段木準備
6.1 樹種選擇
選擇樺、柞、槭和榆等闊葉樹種,凡是含有殺菌物質的松、杉等針葉樹種不能栽培靈芝。
6.2 砍伐時間及規格
6.2.1砍伐時間
根據接種時間確定砍伐時間,適宜砍伐時間從1月~2月,在樹液流動之前3個月砍伐為佳。
6.2.2樹木要求
樹木使用林業採伐的剩餘物枝椏材,以鮮材為好。
6.3 截段、劈裂和扎捆
6.3.1截段
在接種前3 d~5 d進行截段,將砍伐的樹木剔去枝椏,將刺或枝椏削平,截成12 cm長小段,長短一致,不留毛茬,截口和木段成直角。
6.3.2劈裂
提倡採用小枝椏,直徑5 cm以上的段木應在截面上劈成幾道十字型裂縫,將茬削平。
6.3.3扎捆
用麻繩扎捆,中間放一些小木段填充。
7 裝袋、滅菌、接種
7.1 裝袋
採用35 cm×40 cm規格的低壓乙烯等無害塑膠袋,將短段木裝袋,紮緊袋口,裝木段時要輕拿輕放,避免扎破袋。
7.2 滅菌
7.2.1常壓滅菌
採用常壓蒸汽滅菌鍋滅菌,滅菌時間以加溫6 h以內鍋內溫度達到100℃計時,保持恆溫8 h ~12 h。滅菌期間不乾鍋、不加冷水、不停火。
7.2.2高壓滅菌
採用高壓蒸汽滅菌鍋滅菌,放冷氣2~3次,冷氣排淨後,壓力達到1.05 Mpa~1.5 Mpa,溫度121℃~126℃後保持2 h,壓力表自然冷卻到0時打開放氣閥後開鍋。
7.3 接種
7.3.1冷卻
停火2 h後趁熱出鍋,放置在冷卻室或接種室內,冷卻至常溫或25℃左右進行接種。
7.3.2消毒
接種場所準備好後,選用2%~3%來蘇兒水溶液噴霧消毒,或選用國家衛生部和農業部規定的無公害藥劑進行熏蒸消毒。
7.3.3接種
7.3.3.1 接種設備
可採用接種箱、無菌室及接種帳等設備。
7.3.3.2 接種方法
接種前,手、菌種瓶表面及接種工具等用75%酒精棉球擦洗消毒,接種用的金屬工具應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滅菌。接種時打開袋口,用接種勺去掉表面老化菌皮,再將菌種搗成玉米粒大小,用接種勺取2~3勺菌种放入袋內,紮上袋口。如果接種工具碰到帶菌的地方應重新消毒滅菌。
7.3.3.3 菌齡及接種量
栽培種菌齡30 d~35 d,一袋17 cm×33 cm菌種可接8~10捆段。
8 發菌管理
8.1 發菌室要求
8.1.1環境要求
具備保溫、增濕、通風、乾燥等條件。
8.1.2設施要求
8.1.2.1 發菌室
發菌室內採用角鐵或竹木搭建培養架,架寬1 m ~1.2 m,長度不限,層間距80 cm ~ 100 cm,2~3層。並安裝通風設備,室內掛乾濕溫度計,測定並記錄室內溫度及空氣相對濕度。
8.1.2.2 簡易棚(房)
簡易棚脊高3 m~3.8 m,側高2.5 m~3 m,面積在100 m為好,棚內搭培養架,在棚一側低處開通風地窗和另一側高處開排氣孔,每30 m~50 m設1個地窗和1個排氣孔,通風排濕。硬質地面,並撒熟石灰粉消毒及吸濕,在棚內設定增溫設施,保證溫度在20℃以上。
8.1.3消毒
進袋前應先消毒處理,牆壁刷生石灰消毒,空間用2%~3%來蘇兒水溶液噴霧消毒,再用國家衛生部和農業部規定的無公害藥劑進行熏蒸消毒。
8.2 上架
接種後菌袋及時上架直立擺放,輕拿輕放,菌袋之間間隔1 cm,以利於通風、降溫。
8.3 管理
8.3.1前期
8.3.1.1 溫度
上架後10 d ~20 d室溫控制在25℃~28℃,30 d後22℃±2℃,即溫度“前高后低,宜低勿高”。
8.3.1.2 濕度
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之間,保持室內“通風乾燥,宜乾勿濕”。
8.3.1.3 光照
發菌室需遮光,以看不清報紙中號字為宜,即“暗光培養,宜黑勿亮”。
8.3.1.4. 通風
菌袋進入培養室後,7 d ~10 d內不通風;待菌絲萌發生長封面後應及時通風,逐漸加大通風量,通風應“前小後大,宜大勿小”。
8.3.2後期
8.3.2.1 倒架
上架2 d ~3 d後將菌袋上下、內外調換位置。
8.3.2.2 雜菌檢查
上架7 d~10 d後檢查雜菌污染情況,將污染菌袋按污染的種類及污染程度分別處理。污染較輕的菌袋進行低溫培養,鏈孢霉污染的菌袋深埋地下30 cm,經30 d ~40 d後取出繼續培養;木霉污染嚴重的菌袋集中燒毀。
8.3.2.3 溫光調控
上架30 d後,加強通風,溫度降至15℃~18℃,同時增加散射光。
8.3.3後熟
早熟品種後熟期為20 d ~30 d,中晚熟品種後熟期為30 d ~40 d。溫度控制在15℃~18℃,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40%~50%。
8.4 成熟標準
菌木表面菌絲潔白粗壯,看不到段木,段木內菌絲連線緊密,表面無雜菌污染,已有部分紅褐色菌皮,菌木輕壓有彈性,鬆軟,劈開菌木其木質部呈淺黃色或米黃色。
9 埋段
9.1 場地選擇
栽培場地應選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地塊,地勢乾燥平坦,水源方便,土質疏鬆,並安裝自動噴頭。
9.2 作畦開溝
栽培場地作畦,畦寬2.5 m,畦長根據地形決定,畦間留45 cm~50 cm寬的作業道,畦間挖排水溝,並在塑膠棚四周挖排洪溝。
9.3 搭棚
搭棚面積100 m~150 m、棚高1.8 m~2.0 m的拱形棚,上蓋塑膠棚膜,然後蓋遮陽網,壓棚線固定。
9.4 埋段
9.4.1時間
在每年5月10日~6月1日埋段,埋段應選在無風晴天進行。
9.4.2方法
先脫去菌木外塑膠袋,將接種面朝上,菌木埋直,頂面高度一致,間距8 cm~10 cm。然後覆土,覆土應採用含土較少的山沙或乾淨的河沙,覆土厚度1 cm。
10 出芝管理
10.1 溫度
覆土後蓋棚膜,一周內不蓋遮陽網,溫度保持在24℃~28℃。
10.2 水分
覆土後7 d後噴重水一次,覆土含水量50%~60%,空氣相對濕度80%~90%,如菌木外露應及時補土。出芝前保持覆土“乾而不燥,濕而不粘”,保持床面濕潤。
10.2.1瘤狀原基期
空氣相對濕度80%~90%,以保持瘤狀原基表面有水珠為準。
10.2.2柄狀原基生長期
空氣相對濕度達到90%~95%,以柄狀原基表面有水珠為準。
10.2.3芝蓋著色期
靈芝菌蓋長到3 cm時開始著色,以蓋緣表面有水珠為準。
10.3 光照
光線保持半陰、半陽散射光。
10.4 通風
瘤狀原基期應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白天通風,晚上閉棚。
10.5 去勢
從靈芝現蕾開始,不間斷地、多次進行去勢培養,採用切割法在每個菌木上留一個菌蕾,其餘的用金屬刀片直接切割掉,或用手直接掰掉。同一菌木上只留一個生長在近中部、健壯、無畸形的菌蕾,去勢時不要觸摸菌蕾。
10.6 轉段
去勢後要轉段,將相連的靈芝子實體所著生的載體——菌木的其中一個轉動方向,達到不相連。
10.7 動段
動段應在靈芝菌蓋邊緣白色生長點消失時進行。方法是把靈芝菌木在菌床土中拔動一下,促進菌蓋增重、增厚,採收孢子粉的靈芝不動段。
11 病蟲害防治
11.1 競爭性雜菌
在埋木後如發現裂褶菌、樹舌等雜菌子實體時,應立即將污染處颳去,塗波爾多液,最好將雜菌菌木燒掉。
11.2 細菌性病害
首先保持通風,適當降低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減少溫差,加大通風量;第二是藥劑防治:發病時要及時用藥,控制病害程度。選用國家規定的殺菌藥劑進行防治。
12 採收
12.1 孢子粉採收
12.1.1時間
當靈芝子實體孢子大量彈射時,採用接收法及吸附法採收孢子粉。
12.1.2方法
接收法是將無毒塑膠膜在靈芝上方20 cm~50 cm處支起接收靈芝孢子粉;吸附法是將吸風機懸掛棚中央吸附靈芝孢子粉,開機時關閉大棚通風口。
12.2 靈芝採收
12.2.1標準
菌蓋邊緣白色生長圈(帶)完全消失;菌蓋表面完全呈赤紅色,不再增大;菌蓋表面色澤一致;菌管面呈淡黃色。
12.2.2方法
採收方法有兩種:一次出芝採用整株採摘法,用剪刀從床面上無沙處剪下或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芝柄基部,轉動擰下;二次出芝採用留柄剪收,剪收時不要用手觸摸菌蓋面及菌管面。
12.2.3二次出芝
二次出芝採用整株採摘法。
13 加工乾制
採收的靈芝除去泥土和雜質,用剪刀削去芝柄下部1 cm,單個排列進行日曬或通風陰乾,也可放於烘篩上烘乾,乾制過程中切勿觸動菌管面。達到12%標準含水量後進行分級,用雙層聚丙稀塑膠袋包裝,在低溫或常溫、乾燥條件下貯藏。

鑑別方法

鑑別野生靈芝和人工培育靈芝的主要方法有:
首先,看靈芝的色澤形狀。由生長環境的不同以區別,野生靈芝多生長於深山樹林中某種已枯死樹幹上,旁邊雜草亂石頗多,故野生靈芝長型多樣,色澤各異,而種植靈芝出於種植基地,雖種植戶也有刻意模仿野生靈芝生長環境,但大多長型都比較均勻,色澤大致相同。
第二,是比較大小。野生靈芝品種多,形狀相對比較規則,每類靈芝各有自己的特點,不過,山上採集的靈芝一般都大小不一,不會像人工的那樣,大批量的靈芝大小基本上都差不多大。人工栽培的靈芝一般的生長環境都是在溫室大棚,這樣生長環境生長出來的靈芝往往比野生靈芝的個頭大很多,同時靈芝的大小整齊度一致,形狀也規則。
第三,是看蟲眼。野生靈芝都生長於野外,肯定會遇到蟲害的侵襲,所以子實體下方都會留下不規則的蟲眼,這個也是必然的,如果沒有蟲眼,那只能說明這靈芝是人工培育的。人工栽培的靈芝一般都採用農藥控制蟲害問題,幾乎不會有蟲眼的。
第四,是聞氣味、品味道。野生靈芝的藥用價值越來越明顯,何以稱之為藥,能治病、能防病、能抗病。野生靈芝味是苦的,而且很苦,一般來說越是苦的其藥效才會顯著,古語有云“良藥苦口,苦口良藥”。野生靈芝並無氣味,在藥店所買的靈芝之所以有氣味一般是由於中藥材混雜後導致串味。
第五,是看草梗。野生靈芝常有野外自然的元素。野生靈芝生長環境都是雜草叢生的,難免會有草梗與靈芝纏繞在一起(就長在靈芝體內穿透其間)。
第六,靈芝腳的泥。野生靈芝採摘時肯定會帶有泥土,並且泥土很結實,很難掰開。而野生靈芝肯定不是都採集與一個地方,所以它帶有的泥土肯定不會是一個地方的泥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